Artand推薦藝術家 | 劉小東:我把日記當成素描去寫

劉小東: 藝術家;王亞敏: 對話人;文字整理: 菜包

2015年3月於劉小東工作室,北京

〉「藝術家不停地被他的職業帶來很多負擔」

〉「我把日記都當做素描去寫」

〉「繪畫本身的信息已經足夠了」

〉「一個活人是不是具備他應有的穿透力」

〉「你失去了你的天真,非常世故」

〉「如何打碎藝術腔調,有時候還是要靠業餘精神和穿透力」

王亞敏:

「素描I、II」涵蓋了西方文藝復興到現代的素描,以及大中華區域的青年藝術家的「素描」實踐,它們相互之間是平行對照的。「素描III」想要延續地去做一個此類泛素描概念意義上的合集。談到素描,我接觸的藝術家們都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概念,包括素描學習、教學、在藝術家藝術實踐中的方位和意義等等也是如此。

Advertisements

劉小東:

我大概按時間來講。其實小時候畫素描,它就是所有繪畫的基本功,都得練。練的方法就是對著靜物,對著石膏像畫,都是這樣入手的。我入手的還有臨摹,練習怎麼樣用線。我學的是西方的素描,但國畫的那個線,老師也讓臨。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那都是讓你掌握精確度,素描是讓你掌握精確度的訓練方法。從小跟著大家一起這麼練。小孩嘛,當時上學所有的概念就是基本功誰好。大家心裡都知道誰好,因為他畫得準確,或者形神兼備。素描要能達到這種程度,確實需要一個訓練,都這麼過來的。慢慢你年齡大了,離開學校,你要闖一下事業,以藝術為生,當個所謂藝術家的時候,素描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描摹自然的問題,其實它能幫你去掉很多沒用的東西。要能夠用一根線就畫到事物的本質,盡量畫得少,或者直接找到事物的本質,這跟上學的時候不太一樣。一個藝術家後來的素描可能會越畫越簡單。藝術家不停地被他的職業帶來很多負擔。比如一張油畫,我們看了半天才看出是畫的一個人物,堆了很多無效的色彩,像落滿了灰塵一樣。其實素描的作用就是讓你的畫抖一抖,把沒用的東西都抖掉,它的精確度直接把人物或者靜物傳達得犀利。這都得靠素描,也就是說,素描就是你的眼睛、判斷力,你要判斷得極其敏銳。這是素描這時候起到的作用。

Advertisements

劉小東 《2003至2008年草圖及日記》局部

王亞敏:

是你和對象之間一種反覆地體驗、判斷、篩選的過程。

劉小東:

是。素描其實非常簡單,你胡亂勾幾根線,它會告訴你對不對,是否準確。一根線一畫,你畫不下去了,這張畫你基本上是廢了。有時候,一根線一勾,它自然就有一種呼吸感,有一種語言出來了。這時候,你要畫多大的畫都不怕,因為有一個結構出來了。它有點像長篇小說一樣,在你腦子裡有個複雜的結構,縱向的和橫向的、歷史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一個長篇小說可以貫穿很複雜的結構,這個結構就是綱領,沒這個結構小說就會寫得一塌糊塗。因為生活中可說的事太多,你必須要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結構。素描也是這樣的,一個內在的結構和一個軸向,很重要的。

王亞敏:

您平時在外面現場繪畫的時候,不斷地閑逛、拍照、勾勾寫寫、吃飯喝酒聊天、錄像拍電影等等。現在來看,您的繪畫是越來越事件化地發生在現場,它是一個很飽滿、綜合的東西。對於您來說,剛才所提到的素描在這樣的事件或者行為中的意義有變化嗎?

《東》 2005

劉小東 《2003至2008年草圖及日記》局部 2003-2005

劉小東:

我把日記都當做素描去寫,因為確實是通過這種方式去撥開現實的謎。你去一個現場,它就跟生活一樣,亂七八糟什麼都會發生,你抓取哪一點?有的時候素描幫不上忙得時候,你寫些東西讓你的思路更加開放,能夠穿插更多複雜的內容。其實理解起來,它就是精神上的素描,你可能不必用筆去勾這個形。其實畢竟畫了這麼多年畫,對人物的大概安排、背景的縱深結構,腦子裡面都在搭建著素描,而不像小時候非得要畫出來。這時候素描會轉化成精神層面上的,讓你思考一些東西。譬如,晚上做了個夢記錄下來,都是畫畫這個時候發生的事,它會讓你的畫面特別有意思地鮮活起來。所以今天對於我來說,素描不是一個簡單的描繪過程,而是清理你頭腦里東西的過程,讓你直接達到事物本質,而不會讓霧霾,(呵呵),迷惑。所以我非常重視素描。因為日常生活總是有很多事情打擾你,素描時刻提醒你最本質的東西。

王亞敏:

在不斷收集的同時不斷清理和篩選,留下一些覺得跟自己有關的東西,沒有的就進不了你這個系統,包括視覺的、文字的東西。所以看您翻草圖日記的時候,感覺是您個體意義上的往事重來。

劉小東 《2003至2008年草圖及日記》 2003-2008

劉小東 《2003至2008年草圖及日記》 局部 2003-2008

劉小東:

一個藝術家多畫點,在破本子上多勾勾寫寫,回頭對他幫助很大。有些事情會忘的,但如果曾經畫過寫過,記憶會很深刻。

王亞敏:

雖然畫亦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面,您現在的繪畫藝術更多是以一個現場事件的勾連生髮來整體推進的,可以說是一個牽扯頗多的整體工程。以展覽形式呈現的話,牽扯的面多了,會不會擔心畫面傳達上有一些缺失?

《劉小東在和田》 2012

《劉小東在和田》 2012

劉小東:

我覺得怎麼樣都行吧。有的時候,觀眾和策展人喜歡,你把背後的自己拿出來,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豐富的過程,其實也有另外一種意義。看一張繪畫不一定要知道它背後所有的信息,繪畫本身的信息已經足夠了,安靜地去傳達的那些東西已經足夠了。說到這些補充材料,它們是我個人記憶的補充,對我個人檔案系統是有意義的。畫畫的時候你頭腦反應出什麼東西,回頭看對個人來講是積累起來的過程的變化。現在的現場繪畫方式,我也沒有有意地去強化或去削弱它。目前來講這樣的過程比較多,做到哪一天我也不知道。

王亞敏:

記得您以前在上海的民生美術館展過《兒時的朋友都胖了》,它純粹就是影像、文獻的呈現。我看了以後覺得比看您的繪畫更有觸動。個人感覺看您的繪畫終歸有一個美學系統參照,會想到繪畫本身的問題。但是看那個的時候就覺得更新鮮、直接一點。而且它也沒有扔掉繪畫,它處處透出畫家的視角和精準度。有人對那次展覽也有意見,可能大家更喜歡您去畫。

《兒時的朋友都胖了》 1984-2014

劉小東:

民生那個展覽是想做一個跟繪畫沒什麼關係的呈現,全是另一部分的東西,是我的攝影、日記之類的東西,都是日常所見的東西。這和繪畫本身不是同樣的展覽,是以繪畫為輔的展覽,講一個人怎麼去觀察世界、表達世界的。通過這種梳理可能會讓事情清楚一點。我是圍繞繪畫背後進行很多功課的人,不是僅僅畫一張畫而已。所以那個展覽用了很大氣力。如果你要是去挑哪張攝影好哪張攝影不好,那就沒意思了。它是一個思路的展覽,圍繞三十年生活變遷的,以時間為線索的展覽。藝術的好壞、攝影的好壞,這些判斷展覽都不涉及,而是看看這三十年這個人是怎麼判斷生活,是怎樣表達日常所見的。所以我也不會在意這個展覽照片的質量或者其他什麼,這些都不打緊,而是一個活人是不是具備他應有的穿透力。當你在一個行業久了,你會失去穿透力,會被迷惑。這時候你應該在別的行業試試,往往半生不熟的時候更具備穿透力。剛才說素描也是這樣的意思,能夠直接達到事物的本質。很多好的繪畫會讓我們眼前一亮,就是它沒有這個浮塵,它很單純,率真,一下就觸碰到靈魂一樣。雖然從傳統來講,這張繪畫可能有很多毛病,虛實、色彩以及各個方面都不講究,但它就是可以達到你心靈很軟的一部分,這個就是畫家具備穿透力。具備這個穿透力的時候,其他不重要,畫面的完整性、結構是不是合理,都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它一下子戳到你靈魂軟的地方。這就是藝術家的穿透力,藝術家要時刻警覺自己是否具備這種穿透力。我覺得,你從事藝術時間長了以後,會被自己日積月累的毛病掩蓋掉,你失去了你的天真,非常世故。這個是非常有意思的,時刻使自己業餘一點,不要什麼事都那麼專業。你要是意識不到這一點,你的藝術會越來越糟糕。不是你畫得越熟練越好,藝術還是跟一個人的心靈、知識層面以及與世界的關係有關。就像你進入一個官僚系統,一個人在裡面雖然在變化,但你一接觸就知道他是當官的。在系統裡頭,從科長到局長、從局長到部長的過程,他必須沾染著另一種打交道的方式。如果不是官僚或者是業餘官僚,你一眼就能看得出。藝術家一樣,你一眼就能看出這個藝術家的藝術腔調,有的非常令人討厭。如何打碎藝術腔調,有時候還是要靠業餘精神和穿透力。要說底還是素描,就是最本質的那幾根線你是不是還率真,就是這麼簡單。所以,圍繞一個藝術家的成長會有很多方面,一個藝術家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各個方面,保持反省,保持其穿透力。

劉小東在工作室 北京 2015年3月

劉小東工作室外景 北京 2015年3月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