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財經|可怕的三星帝國!(特稿)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三星

三星最逆天的是,它控制著全球手機產業鏈的命脈。

2017年,三星終結了英特爾25年的霸主地位,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同時,它還「幹掉」蘋果,成為全球最賺錢的企業。

在全球,三星依舊是最大的手機製造商。除了手機,三星在電視、存儲器、面板等近20種產品上都是全球NO.1。

在韓國,三星的影響力更是「一手遮天」,其營收占韓國GDP的20%。有人調侃,韓國人一生有三件事情無法避免,死亡、稅收和三星。

除此之外,三星還是韓國第一大軍火商、全球三大造船廠之一,會造飛機、坦克,迪拜塔、台北101、吉隆坡雙子塔都是它蓋的。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Advertisements

最逆天的是,它控制著全球手機產業鏈的命脈。手機三大件CPU、存儲器和液晶面板,后兩項三星都是全球第一,晶元代工全球第四。

以存儲器為例,三星DRAM的佔有率高達50.2%,NAND快閃記憶體也有36.6%。只要你生產手機,就離不開三星。蘋果很牛,面板和內存卻是三星的,CPU也找三星代工。華為和HTC都曾因為三星斷供吃過大虧,前者栽在UFS快閃記憶體上,後者栽在OLED面板上。

如此「變態」的控制力,甚至引發了行業的恐慌。

宏基創始人施振榮和台積電老闆張忠謀公開表態說,三星是台灣IT業的敵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則聲稱,打敗三星是他畢生的目標。日本科技界,同樣對三星「恨」之入骨。但目前,它的地位依然牢固,強者恆強。

Advertisements

三星稱霸的領域,也是中國人最心痛的短板。

多年來,我們一直大量進口原油,但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13年,半導體就取代石油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產品,年進口額超過2200億美元。這其中,三星「貢獻」了一大半,韓國因此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然而,誰又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家控制力驚人的企業,40年前還在給日本人打工,30年前還在生產廉價的「地攤貨」,20年前還在被索尼吊打!

是什麼讓它實現了驚天逆轉?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孤注一擲

三星的逆襲,得益於它在半導體上一次又一次賭徒式的投資。

這個韓國最大的財閥,起點只是一家小商會,由李秉喆創辦於1938年,最早做貿易,販賣乾魚、蔬菜、水果到中國。60年代涉足製糖、織布、化肥等領域。1969年成立三星電子,開始生產黑白電視。

六七十年代,全球電子產業飛速發展。李秉喆敏銳地意識到,這個高附加值的行業是韓國未來的希望。但他的想法也僅僅是給日本三洋打工。

當時,半導體技術壟斷在美國和日本手中,李秉喆不敢有太多奢望。公司大多數人,包括關係親近的社長,都反對投資半導體,連政府也不看好。

這個時候,他的小兒子,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李健熙站了出來,對父親說:「爸,就算只有我一個人,也要試試看那件事!」

於是,在「半導體會搞垮三星」的過激言論中,李健熙開始了自己的創業。1974年,他用自己的資金,買下韓國半導體公司,劍指當時正在興起的內存技術。

內存又叫存儲器,是大多數電子產品的主要部件。根據不同的技術,分為很多種類,目前主流的是DRAM內存和NAND快閃記憶體,前者用作手機和電腦系統內存,後者用作手機快閃記憶體和固態硬碟(SSD)。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野心勃勃的李健熙很快就嘗到苦頭,他先後50多次前往矽谷,引進技術和人才,傾注巨大的努力和投資,還是不斷虧損。

走投無路之下,父親終於出手,派得力幹將來輔佐自己的兒子。兩次石油危機讓他意識到,身處資源匱乏的小國,三星的未來是半導體。

「一定要在我閉眼之前開始這個事業,這樣三星才會安然無恙。」

1983年,三星在京畿道器興建立第一個半導體工廠,正式向內存宣戰。然而,父子兩人都低估了這場戰役的慘烈性。

在人們印象中,電子產品每年都降價。但內存很奇葩,它和化工品一樣,是重資產、強周期,價格大起大落,漲起來數錢數到手軟,跌起來連自己都想砍。好處是,一旦熬過衰退期,你就是號令天下的老大。

在這個行業混,策略只有一個,要麼拿錢砸死對手,那麼被對手拿錢砸死。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英特爾是這個行業最早的玩家,1970年就將DRAM投入大規模應用,四年後橫掃80%的市場。之後,日本人異軍突起,擊敗了英特爾。

當三星染指這一市場時,日本人已經是世界霸主。好不容易突破技術封鎖,從當時尚不起眼的美光手中購得64K DRAM技術,就遭遇了行業的第一次衰退。

1984年,三星剛推出64K DRAM,內存價格就暴跌,從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此時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換句話說,每生產1片虧損1美元。到1986年底,累計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全部虧空。

事實上,直到1987年,李秉喆去世那一天,他也沒能見到三星半導體盈利。

由於市場不景氣,昔日的行業大佬英特爾被迫退出,轉行干起了CPU,NEC等日本產商也紛紛縮減投資規模。唯獨三星不知「好歹」,像賭徒一樣瘋狂地逆勢加碼。

「越是困難,就越要加大投資。」持續十多年的虧損,不但沒能動搖李健熙的信念,反而激起了他的鬥志。

為了攻克技術難關,三星從日本聘請工程師,利用周末到韓國傳授技術。同時,到美國半導體公司招募有經驗的韓國人。這些人在愛國情懷的感召下,放棄自己多年的事業,返回韓國,犧牲一切節假日,夜以繼日地投入戰鬥。

在這批人中,有一個叫陳大濟的年輕人,謝絕IBM公司的再三挽留,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三星,理由是「真想贏日本一次」。這個年輕人後來成了三星電子的CEO。

然而,光有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1983年,三星開發64K DRAM時,關鍵技術整整落後日本5年。到256K時,與日本相差2年;1M時,還落後1年。

在此期間,三星人受盡日本嘲辱。但他們並沒有理會,而是埋頭苦幹。

1987年,苦熬多年的三星人終於迎來行業轉機。當年,美國向日本半導體企業發起反傾銷訴訟,雙方達成出口限制協議。受此影響,DRAM價格回升,三星乘勢崛起,不但實現了盈利,還開始在技術上領先日本。

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個64M DRAM,並於當年超越日本NEC,成為全球最大的DRAM製造商。兩年後,又率先推出256M DRAM。

三星的崛起,還帶動整個韓國形成一個內存產業集群,除了三星,現代(2001年後改稱SK海力士)也躋身世界三強。

在韓國廠商的擠壓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業務,組建「國家隊」爾必達,以尋求對抗。即便如此,日本人也沒能逃過潰敗的命運。

十多年後,三星如法炮製,以自殺式的投資,將日本人徹底趕出了這個行業。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DRAM價格雪崩,從2.25美刀狂跌至0.31美刀。就在眾廠商哀鴻遍野時,三星卻做出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將三星電子上一年的利潤全部用於擴大產能,故意擴大行業的虧損!

很快,DRAM價格就跌破材料成本,大多數玩家都熬不住了。

最先倒下的是德國巨頭奇夢達,由於資金鏈斷裂,於2009年初破產。隨後,輾轉至中國半導體產業扛鼎者、紫光集團趙偉國手上。

日本更慘,爾必達苦苦支撐數年,最終於2012年被美光收購。另一巨頭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業務,也在2017年被美國貝恩資本收購。日本人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

爾必達破產當晚,位於首爾京畿道的三星總部,燈火徹夜通明。

至此,整個DRAM行業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其中,三星和SK海力士兩大韓國巨頭獨佔75%的份額,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霸主。

進入2016年,在大數據、雲計算、比特幣挖礦等需求的帶動下,內存價格一路飆升,三星數錢數到肝顫,並藉此東風,一舉將英特爾挑落馬下。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同樣的故事,在液晶面板上重演了一次。

和內存一樣,液晶顯示技術最早誕生於美國。1968年,RCA公司研製出全球第一塊液晶顯示屏。但身為CRT電視的霸主,卻無心將它推嚮應用。

令他們做夢都沒想到的是,這項技術後來成了千億美元的大蛋糕。

日本人最早嗅到了商機。1972年,夏普買下RCA公司的技術,將其用在計算器、鐘錶等小物件上。90年代后,筆記本電腦的出現,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的液晶時代。

在這期間,液晶技術經過無數次迭代,催生出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LCD),以夏普為代表的日本企業,獨佔了其中90%的份額。

三星從1984年就開始跟蹤液晶技術,直到1991年才成立面板事業部,並於當年建成第一條試生產線。

這又是一個重資產、強周期的行業,李健熙明白,要想在這樣的行業活下去,就必須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不惜一切代價做到行業第一。

但此刻,他面臨的形勢不比當年做DRAM強,甚至更惡劣。項目剛上馬,就趕上行業第一次衰退。此後七年,三星連續虧損,從91年到94年,每年虧1億美元。

液晶面板分為不同的世代,代數越高,生產出來的基板尺寸越大,可供切割的屏幕尺寸也越大。為了積累技術實力,三星利用行業衰退期,到日本去招攬失業的工程師。

1995~1996年,行業再次陷入衰退。三星逆勢而上,建成第一條3代線,趕上日本的產能。眼看曙光初現,卻又一頭撞上亞洲金融危機。

在此次危機中,三星深陷債務危機,不得不砍掉很多項目。唯獨液晶面板,不但毫髮無損,還加碼投入數十億美元。1998年,三星建成3.5代線,全面領先日本企業。

面對如此瘋狂的舉動,日本人徹底蒙圈了。在夏普看來,現有產能已過剩,投資更高世代無異於自殺;有日本高管甚至諷刺三星,必定會像泰坦尼克號一樣沉沒。

然而,殺紅了眼的李健熙卻不管不顧,毅然決定在2001年投產5代線。事後證明,他又一次賭對了。率先建設5代線,成為韓國超過日本的分水嶺。

2001年後,三星用40英寸TFT-LCD液晶電視,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液晶屏大小的固有觀念,家用電視迎來了液晶時代。

反觀夏普,因為保守,很快敗下陣來。儘管事後奮力反擊,卻始終未能翻身。2016年,富士康斥資35億美元收購夏普,一代液晶之父,黯然落幕。

另一家韓國企業LG,幾乎是用同樣的套路,成長為液晶行業的又一巨人。

1998年,三星超越夏普,成為全球最大的面板企業。七年後,又憑藉自己在液晶技術上的優勢,掀翻昔日的偶像索尼,成為全球第一大電視廠商。

登上行業之巔的三星並未懈怠,在業內搶先研究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

OLED全名有機發光二極體,是華裔科學家鄧青雲偶然間發現的。與傳統LCD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無需背光源,因而更輕、更薄,色域更廣,且柔性可彎曲。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目前,這一市場基本是三星和LG兩家說了算。三星在小尺寸的手機屏上佔優,份額一度高達95%,幾乎是獨家壟斷;LG則在大尺寸的電視屏上佔優。

國內廠商直到2017年10月,才由京東方投產了第一條6代柔性OLED生產線。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聰明的機會主義

苦熬DRAM,血拚液晶屏,三星的生存術,似乎是拿命在豪賭,完全不像一家理性的大公司所為。然而,三星的賭絕非匹夫之勇,而是一種聰明的機會主義。

市場上的機會,大抵分兩種:一種是確定性的,另一種是不確定性的。

三星對不同的機會,採取不同的策略。對於不確定性機會,其做法是多點布局,雨露均沾;而對於確定性機會,其做法則是集中兵力,重點突破。

內存和液晶面板處於產業鏈的中上游,是大多數電子產品的核心零部件。其特點是需求確定,儘管行業有周期起伏,但任何時候都是必需的,頂多是技術上的升級。

這些產品面向下游廠商而非終端客戶,用戶體驗並不重要,性能、量產技術和良品率才是關鍵。而要提高性能,提高良品率,就必須敢下狠手,敢上規模。

在確定性機會上下狠注,碾壓對手,這就是三星的邏輯,簡單粗暴,但絕對管用。

相反,手機、電視等終端產品,用戶選擇非常多,不確定性很大。對於這類產品,三星的態度非常務實,絕不蠻幹。

以手機為例,三星的做法是多點布局,有棗沒棗先打一杆子。只要有同類產品,都做一款試試。我們都知道,蘋果一年只做一款產品,諾基亞當年火的時候,最多也就二三十款,而三星是多少?五六十款!典型的機海戰術。

很多人嘲笑三星,說它是市場的跟隨者,幾乎沒引領過任何一次重大的技術潮流。但這些人忘了,三星也從未缺席過任何一次技術潮流。它對技術的態度是尊重,但絕不迷戀。這種務實的態度讓它成為行業的長壽者,熬走了一茬又一茬的競爭者。

反觀三星的對手,很多都因為迷戀技術而遭到了詛咒。

索尼,CRT時代的霸主,90年代憑藉特麗瓏技術橫掃全球,但也正是因為這一技術,讓它忽視了新技術的威脅。結果,在液晶時代到來時,慘遭屠戮。

索尼的悲劇,是很多日本企業的縮影。它們迷戀技術,堅持認為有技術就有銷量,所以只顧埋頭造車,很少抬頭看一看市場。

三星的多點布局,是在看不清方向時的一種權宜之計。一旦格局明朗,它就會發揮自己的特長,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

安卓系統一統天下前,市場上除了安卓,還有塞班、WM、Linux等系統,三星不但照單全收,還自己開發了一個Bada系統。

後來,等安卓成為主流,三星果斷砍掉其他系統,主攻安卓,一舉成為該陣營的老大。而功能機時代的王者諾基亞,卻死守塞班系統,最終黯然出局。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財界的青瓦台

投資內存,連續虧損13年;投資液晶面板,連續虧損7年。這種自殺式的投資決策,在歐美,乃至日本企業,是難以想象的。分權模式下,各方為了自身利益,很難在這種賠錢的生意上達成一致。

三星也分權,會長下面是業務部高管(GBM),有獨立的決策權。但在會長和GBM之間,還「橫」著一個特殊的機構,那就是被譽為「財界青瓦台」的秘書室。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這樣一來,在三星內部,就形成了以會長李健熙為核心,秘書室和GBM為兩翼的鐵三角決策模式。李健熙是掌舵者,位於頂點,負責公司的大方向;秘書室是智囊團,搜集、分析信息,提供決策依據;GBM是具體的執行者。

秘書室直接對會長負責,通過它,李健熙牢牢掌控著公司的最高決策權。這使得三星能夠突破部門利益的藩籬,去干那些短期看不到回報的事情。

投資半導體,動輒數百億美元,還面臨長期的虧損。這種事情,很多時候只有國家意志才能堅持下來,但三星卻做得很通暢。

不僅如此,以會長為中心、自上而下的威權體制,還極大地提升了三星的決策效率,當對手還在觀望、爭論時,三星早已搶先一步。

在業界,三星以「決策快」著稱。平板電視時代,三星因為行動果斷,大獲全勝;反觀日企,儘管技術實力強大,卻因為內部分歧嚴重,猶豫不決,最終敗北。

秘書室的概念,源於二戰時日本的參謀組織。

李秉喆早年留學日本,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1959年,他在瀨島龍三(曾任日軍大本營作戰參謀)的幫助下,創辦了秘書室。

當時的三星,羽翼未豐,秘書室的作用只是幫助會長處理日常事務。70年代后,隨著業務的擴張,李秉喆參照三菱、三井等日本財閥的經驗,加強了秘書室的功能,從最初的情報收集、財務等6個小組,擴展為人事、經營管理等15個小組。

李健熙掌權初期,秘書室的權力達到了頂峰。此後,雖然經過多次改組,名稱先後變更為結構調整總部、全球戰略室、未來戰略室,但其功能始終未變。

首先,秘書室有強大的情報收集能力。

90年代海灣戰爭、金日成去世等情報,都是三星秘書室第一時間得到的。事實上,從80年代起,秘書室就成為韓國最強大的情報組織。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其次,秘書室有人事權,掌握著下屬子公司的生殺大權。

在三星,所有子公司部長級的人事任免,都要聽秘書室的安排。即便是集團內部的明星企業,包括三星電子,在秘書室面前也毫無反抗之力。

最後,秘書室有資源分配權。

原則上,超過1000億韓元的大項目,都要秘書室批准。1984年投資半導體工廠和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秘書室兩次從海外籌集巨款,幫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最奇葩的是,秘書室還負責家族事務,安排李健熙個人的衣食住行和警衛工作,並通過交叉持股等一系列精心運作,讓僅持2%股份的李氏家族牢牢控制著整個集團。

觀點財經(ID:guandian_finance)

通過秘書室,李健熙獲得了帝王般的影響力,也讓三星擁有驚人的執行力。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三星陷入債務危機,負債額高達180億美元。秘書室頂住壓力和非議,先後裁員5萬人,並將原來的59個子公司精簡至45個。

刮毒療傷后的三星,得以輕裝上陣,最終在2000年後迅速崛起,將索尼等一干日企推下神壇。到2004年,僅三星電子的純利潤就超過日本十大電子企業總和。

有意思的是,90年代初,三星和索尼幾乎同時推行績效主義,通過「重心下沉」來激活子公司。但結果卻大相徑庭,這種源自美國的績效主義,成就了三星,卻毀了索尼。

原因究竟何在?答案在於分權。

在索尼,分公司擁有獨立的人事權和財權,它們只關心短期利益,不願意冒險去嘗試新技術。而在三星,李健熙始終警惕子公司變成個體戶,因此將人事權等留在了秘書室。也正是因為李健熙始終警惕子公司變成個體戶,因此將人事權等留在了秘書室。也正是因為李健熙和這種威權模式的存在,才能夠保證三星集中精力辦大事,走上了巔峰。

來源: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張靜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