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強賽中國主場都在二線城市,北上廣嫌棄國足嗎?

如果在網上以「國足主場」為關鍵詞來搜索,出來的很有可能是一個調侃國足的段子:

「如何讓國足打入世界盃」。其具體操作是:第一,通過運作,讓國際足聯分配給南極洲一個名額;第二,賄賂國際足聯,使中國男足被分到南極洲賽區;第三,中國男足和企鵝爭奪出線權;第四,客場逼平企鵝;最後,主場安排在三亞,熱死企鵝后直接出線。按目前實際看,這五步走計劃的唯一難點是第四步」。
​不吹不黑,2018世界盃預選賽已經是02年以來國足表現最好的一次,出線的希望被堅持到最後一輪,連「史上最強」的1997屆國足都沒能做到。而值得一提的是,國足積12分無緣世界盃,其中有8分是在主場拿的,看來主場對國足的發揮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Advertisements

世預賽亞洲區十二強賽階段的主場分別為瀋陽、西安、昆明、長沙、武漢,主場戰績2勝2平1負。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均榜上無名。

問題出現了,為什麼國足的世界盃預選賽很少將主場安排在一線城市?

中國足協曾打算把「國字型大小隊伍」的主場固定下來。2012年中國足協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北京工人體育場、上海虹口足球場、武漢體育中心、天津奧體中心、長沙賀龍體育場、陝西省體育中心及秦皇島奧體中心有望成為國足七大固定主場。

但是12年至今,北京工人體育場和上海虹口足球場僅各自承接過一場國足A級賽事。最誇張的是2014年,國足跑了10個城市,除了一、二線城市,還跑了鞍山和郴州。郴州沒有民用機場,國足先飛到廣州又轉乘大巴——「七大主場」的設想最後還是「流產」了。
​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的足球氣氛相差並不算遠。北上廣深四地一共擁有5家中超俱樂部和4家中甲俱樂部,球迷文化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二線城市雖然起步略晚,但也從甲A時期就有本地足球文化存在,西安、昆明、瀋陽等城市地理位置上有點「偏安一隅」,但也一直有中超、中甲俱樂部,從未缺少熱情的球迷和成形的球迷文化。

Advertisements

而且要論對國足的興趣,二線城市的觀眾明顯更加濃厚。北上廣深的本地俱樂部隊實力強,球迷的關注也分外熱烈、集中;一線城市的球迷更習慣通過直播收看國外聯賽,對國足贏球沒什麼信心,興趣自然大減。昆明、武漢、瀋陽、天津、長沙、西安6個城市的俱樂部,只有天津泰達口碑尚可,其他城市的俱樂部隊往往成績低迷、乏善可陳。

此後,國足的重大賽事逐漸轉移到北京以外的城市舉行,北京一般只擔任「不傷和氣」的友誼賽主場。一線城市由於人口密度極高,國際性會議、活動較多,安全壓力很大,完成賽事安全保衛工作並維持交通秩序所需的人力、物力經常超出負荷,相比之下,二線城市就多出不少餘地。
​足球比賽除了競技本身,還帶有很強的經濟價值,擔任主場會為當地經濟帶來良好的推動效果。在歐美傳統足球強國,國家隊的比賽有點像「巡迴表演」,各大城市輪流接待球星們,球迷們敲鑼打鼓,在足球相對不發達的地區甚至有一種「扶貧」的感覺。據說國足在郴州的比賽就被戲稱為「送戲下鄉」。

球迷是否到場支持,也跟其文化娛樂需求和供給有關。一線城市的文化娛樂活動比二線城市豐富得多,像北京就經常有歐洲豪門俱樂部的商業比賽、還不止一場,這時候就沒什麼人願意去看觀賞性不強的國足比賽。而在二三線城市,國字型大小球隊的來訪算得上一件大事,不管比賽結果如何,哪怕是湊熱鬧、「攢人品」、「強勢圍觀」,也得參與一下、現場發發朋友圈。

2018世界盃之前,國足已經連續缺席三屆世界盃預選賽十二強賽,10年無大賽讓中國球市元氣大傷。2013年6月11日,國足在北京工人體育場0比2負於荷蘭隊的比賽,上座人數才3萬上下,遠遠不及國安隊的號召力,而且不少觀眾還是拿著贊助商的贈票。

2009年,上海動用「八萬人體育場」承辦中德之戰,最終上座人數不到3萬。如果對手不是老牌勁旅就更慘,國足2012年虹口對陣紐西蘭,場外黃牛票連10元都賣不出,最終上座1.3萬人里還有一部分是紐西蘭的擁躉。

國足的「技不如人」、「屢戰屢敗」,使承辦賽事往往成了「賠本買賣」。承辦國足比賽,承辦方要支出包括安保、場租、酒店食宿以及當地足協管理費等費用,如果是純粹的市場行為,成本回收只能通過兩大權益:票房和現場部分廣告牌招商。

這兩大權益中,票房是核心,按目前行情,一場普通的A級熱身賽成本在200萬元左右,除去贈票,需要真實購票人數達2萬人左右,再加上部分現場廣告權益,承辦方才能收回成本。但國足賽事要真正賣出2萬張球票談何容易,據說南昌的友誼賽里,承辦方投入220萬元,33000多人上座才勉強「保本」。

由此可見,舉辦國足比賽顯然沒有歌星演唱會賺錢,北上廣深在吸引明星上更有競爭力。而國足比賽對二線城市來說,也是一種不壞的選擇。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