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故宮中的翡翠水頭這麼差?

為什麼故宮中翡翠水頭這麼差?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珠寶、玉石、文物、藝術品鑒定知識及相關信息,請及時關注「老孫鑒寶」,分享讓藝術更加美好。

有一種意見認為翡翠的名字與和田玉有關係,因為我國歷代把新疆產的綠色軟玉稱為翠玉,當產自緬甸的翡翠在明末清初時少量進入中國、清中期大量輸入時。人們為了將它與和田翠玉相區別,稱為「非翠」,又因翡翠顏色艷麗多彩,「非」似有貶義,慢慢的「非翠」訛傳為「翡翠」。

翡翠傳入中國,自然是皇室貴族先享用,能行「量中華之物力,結萬國之歡心」之事的清宮,自然在享受上不會吝嗇,所以錢不是問題,只要喜歡,什麼樣的好料子都不在乎,但卻偏偏喜歡了在當前我們看來並不優質的白底青翡翠,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五千年的玉文化,根深蒂固植入人心,雖然出現了其他的替代礦物種類,但人們在喜好上還是沒有完全擺脫和田玉的影響,這點從「非翠」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翡翠傳入后,清代人還是更喜歡玉那種醇厚內斂的感覺,甚至依然尚白。白底青白色的底子,剛好能滿足這樣的需求,所以清代就湧現出大量的白底青翡翠。

其次每段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的精神面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審美風格。清中期的中國已經屬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飽受外國殖民者的欺辱,國內民不聊生,餓殍遍地,戰亂紛飛,整個社會渾濁不堪,處於壓抑的狀態。這種社會面貌也直接對藝術創造風格甚至藝術原材料產生影響,翡翠造型多是生活用具和太平有象、福祿壽喜等昭示平安吉祥的題材,選料時並不是選水頭一流的祖母綠翡翠,而是選了渾濁不清的白底青,也許備受壓抑的心接受不了那種清澈見底的感覺,反倒是看不清,說不透,才更契合缺乏安全感的心靈。綠色是希望的象徵,雖然當時的社會各層掙扎求生,但仍然期待有人能改變民族現狀,對國家和生活還抱有希望,白色基底上白色,愈顯翠綠。

清代翡翠太平有象掛件

清代翡翠蓋碗

也有人說清宮之所以選白底青翡翠而沒有選透明度更好的料子,是因為當時玉石開採技術相對落後,采不到好的料子,老孫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新疆和田玉籽料與翡翠原石的形成遵循相同原理,都是成礦在自然作用力下分裂破碎滾入河流,經沙石水流沖刷而形成。縱觀歷史來看,和田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非常優質的羊脂白玉在使用,已經經億萬年歲月洗禮的翡翠也絕不會在清代時還只能開採差的料子,當時的河道里更應該能出很多好的料子。如果當時清宮喜歡的是種水好的料子,能賣更多的錢,都是原石,采玉工和賣玉人又怎麼會放著好的不採,只做差的。

還有人認為清代的翡翠都是大件,水頭好的料子往往多是小料,不適合用做大件,只能用塊頭大,種水差的白底青加工。這種說法也不盡然,故宮中就不乏發簪、領管、吊墜等白底青翡翠得小物件。

清代翡翠掛件

清代翡翠領管

現代翡翠吊墜

現代翡翠吊墜

從物理性質也能推測出問題所在,翡翠不同於和田玉,翡翠的摩式硬度為6.5-7,和田玉的摩式硬度為6-6.5,硬度比和田玉要高。和田玉向來以油性著稱,低速拋光更能彰顯它的這一特點;但翡翠卻以水頭為人稱道,高速拋光才能盡現它的魅力,原先適用於和田玉的拋光工具並不能給翡翠拋出高光;再加上翡翠結構不同於和田玉,放大觀察,和田玉肉表面是光滑的,而翡翠表面猶如橘皮一般,坑坑窪窪,不容易拋光,即便是水頭好的翡翠料子,沒有高速旋轉的工具,也拋不出很強的光澤,低速拋光反倒進一步影響了它的透明度。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選擇了水頭不好,但能以色取勝的白底青翡翠料子。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故宮大量翡翠水頭不好的原因。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珠寶、玉石、文物、藝術品鑒定知識及相關信息,請及時關注「老孫鑒寶」,分享讓藝術更加美好。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