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能源行業需求分析 未來新能源的市場需求相當可觀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新能源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與汽車新能源發展將獲得利好。我國新能源的市場規模均保持著正增長態勢,且穩定增長著,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而2016年的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3.19萬億元。

新能源作為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為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和產業基礎。國家已經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將為新能源發展注入動力。隨著投資新能源產業的資金、企業不斷增多,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十三五」期間新能源企業將加速整合,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樂觀。

Advertisements

一、新能源國內市場運行分析

企業數量結構分析

2016年我國新能源不同所有制企業數量佔比中,集體企業的數量佔比最大,達24.25%,其次為私營企業和國營企業,其數量佔比分別為23.00%和22.57%。

人員規模狀況分析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行業從業人數保持著穩定增長的良好增長態勢。2014年我國新能源行業從業人數為142.8萬人,2016年我國新能源行業從業人數增長至164.75萬人。

圖表:2012-2016年中國新能源行業從業人數

數據來源:中國能源協會

行業資產規模分析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總資產逐年增長,2014年的總資產為4.69萬億元,而2016年的總資產增長至6.71萬億元,但由於2014年至2016年間每年的增長情況並不穩定,因此新能源行業具備著一定的波動性。

Advertisements

圖表:2014-2016年我國新能源總資產

數據來源:中國能源協會、三勝諮詢整理

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圖表:2014-2016年我國新能源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能源協會、三勝諮詢整理

行業供給分析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行業的供應量保持著高速增長,增長率最高達到了20.55%,而2016年的新能源供應量達到了11.12億噸標準煤,同比2015年的9.23億噸標準煤增長了20.55%。

圖表:2014-2016年我國新能源供應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能源協會、三勝諮詢整理

行業需求分析

我國新能源需求量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並且增長率相對穩定,這說明我國對於新能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未來新能源的市場需求相當可觀。並且2016年的需求量達到12.69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率也較高,達到17.88%。

圖表:2012-2016年我國新能源需求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能源協會、三勝諮詢整理

行業供需平衡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行業的供應量和需求量均保持著穩定的增長,但總體來說,中國新能源行業的供應量稍微小於需求。

圖表:2012-2017年中國新能源行業的供需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能源協會、三勝諮詢整理

細分市場結構分析

圖表:2016年中國新能源行業細分市場結構

數據來源:中國能源協會、三勝諮詢整理

二、新能源行業區域分佈格局

政策和資源是影響產業集聚的主要因素,整體上形成了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局面,政策和資源是影響中國新能源產業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區域政策和資源影響下,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特徵顯現,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區域、長三角區域等為核心的東部沿海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在中西部的一些區域,如江西、河南、四川、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新能源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形成了中西部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在區域分工方面,長三角、環渤海地區主要承擔著新能源產業研發、高端製造功能;中部地區承擔著核心材料研發製造功能;西部地區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新能源發電項目承載地。新能源發電項目通過電網,再輸入到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

在整體上,新能源已形成了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局面。目前,國內規模化應用的新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和生物質能等,這些細分領域具有不同的集聚特徵。

太陽能光伏產業:形成了以長三角為製造基地,中西部為原材料供應基地的產業分佈格局。長三角地區是國內最早的光伏產業基地,隨著產業鏈延伸,江西新余、河南洛陽和四川樂山等地成為國內矽片製造和原料多晶硅基地。

風電產業:環渤海區域是國內外知名風電裝備製造企業的聚集地,長三角區域也培育了一批風電裝備製造企業,而西北區域是風電場建設的集中區。

核電產業:核電站主要分佈在沿海,裝備製造主要分佈在西南和東北地區。中國已建成的4座核電站與在建的13座核電站均分佈在沿海地區,而主要核電常規島、核島供應商及其製造基地則主要分佈在四川、黑龍江,以及靠近市場側(核電站)的沿海地區。

生物質能產業:我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生物質資源集中在內蒙古、四川、河南、山東、安徽、河北、江蘇等十二個省區,我國約70%的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液體和氣體燃料產業分佈在這些省區,其他省區相對較少。產業集中分佈在長三角、環渤海、西北和西南地區

長三角地區集中了我國60%的光伏企業,20%以上的風電裝備製造企業;環渤海地區集聚了我國30%左右的風電裝備製造企業;西北地區憑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電資源,集聚了我國90%以上的風電項目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國家提出的建設七個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半數分佈於西北;西南地區則是我國重要的硅材料基地、核電裝備製造基地。

圖表:2016年新能源行業企業規模格局

數據來源:三勝諮詢

圖表:2016年新能源行業企業性質格局

數據來源:三勝諮詢

三、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潛力及前景

預測在未來的幾年內,我國新能源行業的銷量依然保持著穩定增長,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而2022年我國新能源行業的銷量將會達到21.29億噸標準煤。依照這形勢,未來我國新能源行業的市場增長潛力較大,擁有一定的市場前景。

預測在未來幾年裡,我國新能源行業的銷售收入將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預測2022年我國新能源行業的銷售收入將超過5.57萬億元,可見,我國新能源行業具備一定的市場前景。

預測在未來的幾年裡,隨著新能源行業企業的數量及規模的增長,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總資產將保持著穩定的增長趨勢,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預計在2022年,行業總資產將增長至16.73萬億元。

預測在未來的幾年裡,隨著新能源行業企業的數量及規模的增長,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總資產將保持著穩定的增長趨勢,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預計在2022年,行業總資產將增長至16.73萬億元。

圖表:2017-2022年我國新能源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行業發展協會、三勝諮詢整理

我國擁有十分豐富的風能資源。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很可能達到1億kW。按此測算,可帶動1萬億元的投資,每年產生的3000多億kWh的清潔電力,可節能1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2億多噸。由於併網問題和區域電力供求矛盾的問題,發展海上風機、解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電力需求矛盾,是風電發展的長期趨勢。另外,從風力資源和不佔有土地方面考慮,海上風機也比陸上風機優越。雖然海上風電場的建設成本相對較高,但通過國家的政策性投入和風電企業的技術優勢,可以預見高端的海上風機產品在未來兩三年內將逐步擴大成為主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