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針灸推拿、按摩正骨蔣老師: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膝關節骨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它的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面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是關節疼痛和活動不靈活。又稱之為「老年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或「退形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漸進性、退變性關節病變,累及一個或多個關節,最常見的是累及膝關節。本病是中老年人及重體力勞動者的常見病(一般40歲左右開始發生)。據報道,60歲以上老人中有60%的人患此病。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來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將呈增加趨勢。這種病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已成為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和致殘的重要原因。其發病的病因多因中老年人或從事重體力勞動者骨關節退化造成,由於關節面壓力不平衡,超常的負重,使關節軟骨磨損,軟骨下骨質裸露,硬化,形成骨質增生,從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與體征。

形成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因主要有:

1.慢性勞損。長期姿勢不良,負重用力,例如:在某些潮濕的工廠工作(工人)、搬運工人、種植大棚蔬菜的工人。體位導致膝關節軟骨損傷。

2.肥胖。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肥胖亦是病情加重的因素。

3.性別因素,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大約4:1. 4.骨密度。當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在骨質疏鬆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幾率就增多。

4.外傷和力的承受。經常的膝關節損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異常狀態下的關節,如在髕骨切除術后環節處於不穩定狀態時,當關節承受肌力不平衡並加上局部壓力,就會出現軟骨的退行性變。

1.診斷

(1)近1個月大多數時間有膝關節疼痛;

(2)關節活動時有骨響聲;

(3)晨僵<30min;

(4)年齡≥38歲;

(5)膝檢查有骨性肥大;

(6)X線示關節邊緣骨贅。

滿足(1)(2)(3)(4)或(1)(2)(5)或(1)(4)(5)或(1)(6)者,可診斷為膝骨關節炎。

2.治療方法

(1)取穴:梁丘、血海、內膝眼、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鶴頂、阿是穴

(2)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患膝關節腘窩處置一軟物使膝關節屈曲,梁丘、血海穴直刺1.0~1.5寸,陽陵泉可向陰陵泉透刺,並使針感向下放射;鶴頂直刺0.8~1.2寸。

內、外膝眼及阿是穴行溫針灸,內、外膝眼向中心斜刺0.8~1.2寸,使針感向下擴散,阿是穴毫針刺入得氣后施以「平補平瀉」小幅度提插捻轉手法2min,

然後將2cm左右長的艾條置於上述穴位針柄上點燃,至燃盡后取下,更換另一段艾條,每次每穴灸3壯。諸穴均取患側,每日治療一次。

除了以上針刺和艾灸治療方法,還有刺血拔罐、火針療法、外敷中藥、口服消炎藥等保守治療方法,嚴重個別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