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癌症:「富癌」與「窮癌」!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窮癌」發病率居高不下,「富癌」也增長迅猛,中國正處於從發展中國家高發癌譜向發達國家高發癌譜過渡的時期。導致中國癌症患者年輕化的原因有環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與精神壓力過大等。與此同時,「癌情」洶湧的另一個因素是人口的快速老齡化。

「窮癌」與「富癌」

任何癌症的發生首先都離不開遺傳素質的因素,其次還和人的生活環境有關,這兩者在漫長的過程中協同作用,最終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醫學家們常常使用「誘因」「導致」「誘發」等字眼來描述促使癌症發生的外部原因,其所指的不是癌症的直接病因,只是可以使人患癌的高危因子。

中國的總體癌症死亡中,57.4%都是可避免的。從發病的原因來看,其中慢性感染是導致癌症發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佔29.4%;占第二位的是主動和被動吸煙,佔22.61%;其次是食用蔬菜、水果不足,飲酒,職業暴露與環境污染等各種因素。

實際上,導致癌症發生的不同誘因,最終產生不同類型的癌症。已有的研究表明,有一些癌症可以由長期慢性感染引起,如乙肝病毒(HBV)可能導致肝癌;幽門螺桿菌可以引發胃癌;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可導致宮頸癌等等。「一般來說,這些與長期慢性感染有關的癌症,多發生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地方往往自然環境惡劣、營養條件差、衛生水平低、生活習慣也不好,因此,多容易患此類癌症。由於以上這些特點,這類癌症往往被視為『窮癌』。另一些癌症的發生往往與現代生活方式有關,所以它們被歸為所謂『富癌』的範圍。

直腸癌被看做是一種典型的「富癌」,它近年來發病率明顯上升,在浙江、上海、江蘇等沿海地區的發病率增速已超過西方國家。在發病機制方面,結直腸癌與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受相關聯的基因影響,因而表現在生活方式上,常年高脂肪飲食、缺少膳食纖維攝入、久坐少動、不按時排便等因素都是這種癌症常見的誘因。

據統計,從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間,中國癌譜尚以發展中國家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為主;而從1990年到21世紀初,肺癌與乳腺癌明顯地後來居上,成為增幅最大的兩種癌症。根據《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以下簡稱《年報》)的分析,2009年,中國人患最多的癌症依次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食管癌,死亡最多的癌種第一位是肺癌,其次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

這就是癌譜的變化。像肝癌、胃癌、食管癌、宮頸癌等屬於『窮癌』,即在發展中國家普遍易得的癌症;而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淋巴癌、前列腺癌則被稱為『富癌』,是發達國家常見的癌種。中國目前的形勢就是『窮癌』發病率仍居高不下,同時,『富癌』也增長迅猛,處於從發展中國家高發癌譜向發達國家高發癌譜過渡的時期。

所謂『窮癌』『富癌』,本質上是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像跟中國經濟水平差不多的巴西、印度,他們的癌譜也跟我們有類似的特點。所以從癌譜的變化上來看,中國並沒有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過去發達國家走過的老路,我們今天還是要重複地走,無法跳過去。

「窮癌」好預防難治癒,「富癌」難預防好治癒。舉例,像結直腸癌、乳腺癌、淋巴癌等「富癌」,沒有什麼獨特顯著的誘因,因此難以預防,但只要發現及時,治療后一般都能存活較長時間乃至治癒。不過,這一類富貴病也有一些共同的誘因——這也是——高脂高蛋白飲食、缺乏運動。「因此它們也是可以預防的,辦法就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當然,與慢性感染造成的『窮癌』相比,這更難做到。

對中國「癌情洶湧」的解釋,更主要的原因,是與年輕化相反的一個因素:人口老齡化。在本質上,癌症是人體衰老的結果之一,老化是驅動癌症生長的代謝發動機,這已是科學界的共識。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一項醫學報告就發現:在80歲左右老年人的屍解中,1/4左右的人體內有惡性腫瘤,但這些老人生前都無與病症有關的任何癥狀。他們的死亡,也是因於其他疾病或原因而致。換言之,老年人得癌症,可以看做是一種「自然的事」。

前列腺癌在美國男性中發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一般多發於65歲以上的男性。中國過去一直是前列腺癌的低發國家。而到了2010年,前列腺癌竟上升到北京市男性癌種的第六位。上海1997~1999年前列腺癌的發病率與1985~1987年相比增加了3.5倍。前列腺癌的增加,主要就與人口老齡化有關。「不過,前列腺癌的發生還與人種有關,美國裔黑人是高發人群,其次是白人,所以中國的前列腺癌儘管會增多,但恐怕仍不會發展到美國那個程度。

《年報》顯示,中國人癌症的發病高峰在75歲~80歲年齡組。「原先人的壽命沒有那麼長,癌症還沒有來得及發生,人就已經因其他疾病而去世了。而現在,中國70歲以上的老人越來越多了,癌症發生的幾率也就大大增加了。中國人口仍在不斷趨於老齡化,癌症發病率上升的勢頭還將持續。

治療與預防

如果對癌症的發病率進行橫向比較,佔據癌症發病率排行榜前10位的都是發達國家,如丹麥、法國、澳大利亞等,中國的發病率尚屬中等水平,大約在八九十位。「但我們的死亡率很高,排得比較靠前,我們衡量一個疾病的危害程度,最終還是要看這個疾病的死亡率,要看對個體生命的威脅有多大。

肺癌患者如果在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是90%,而晚期患者90%都會死亡。中國的癌症患者在就醫時,往往已經是晚期。因此,40歲以上人群要定期體檢,進行癌症篩查。當科學家至今未能搞清楚癌症的病因,也沒有全面根治癌症的辦法時,除了及時篩查,是否還有更有效的戰勝癌症之道?

患過癌症的病人有這樣一種說法:「80%的癌症患者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過度化療。」這是因為,化療藥物往往有副作用,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健康細胞,導致病人免疫力低下,還會造成嘔吐、脫髮、局部組織壞死等等。儘管如今的化療藥物已能夠避免患者的嘔吐反應,複雜的藥物配合方案也可以降低對人體的誤傷,但這樣的進步,仍是杯水車薪。

腫瘤根治手術、放療、靶向治療、生物療法、中醫、氣功在很多晚期癌症患者眼裡,任何一種療法都如同救命稻草。

實際上,癌症不等於死亡,在醫學界,癌症早就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被歸為慢性病的行列,「帶癌生活」「姑息療法」的理念在國外已頗為流行。在癌症治療時,可根治的根治,對無法治癒的,應當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量為主,而不是四處亂投醫,過度治療,最終因癌返貧。

1947年,英國衛生部發現,肺癌的發病率在過去20年裡增長了15倍,幾乎成為一種流行病。於是,做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煙草煙霧是肺癌的強致癌物。這推動了此後40年間歐美國家對煙草產業的規範與限制,這被視為人類預防癌症的重大勝利。1980年代,多爾和同事皮托對常見癌症的致病因素做了一次全面分析,得出一個令人振奮的結論:超過80%的癌症皆可避免。如今,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世界上平均有35%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這些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可就是難以真正身體力行啊!除了生活方式,環境污染作為癌症的誘發因素,在中國和吸煙一樣普遍存在。

如果要用地圖來描繪全國的癌症分佈,情況要比中山市複雜得多。由於各地區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差異,不同的癌種呈現出不同的地理分佈特徵。總體上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快速的人口老齡化,所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都註定了中國將在未來10年,迎來一個癌症持續高發的時期,中國的抗癌之路必將漫長而崎嶇。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