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勿自暴,勿自棄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

閱讀提示:人生免不了遭受挫折與失敗,在挫折與失敗面前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將會決定一個人的成敗。積極上進、永不放棄的人能夠笑到最後,登上成功之巔;自暴自棄的人,消極應對,坐以待斃,必定墮入失敗的深淵。

人的一生,如波濤起伏,有高峰,有低谷。人在高峰的時候,自然春風得意,一順百順,心情舒暢。但是人在低谷的時候,卻往往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很多人在身處逆境的時候,往往喪失了倔犟的意志,看不到遠方的希望與亮光,認為人生已無意義,就此放棄了拼搏的機會,自暴自棄,掩埋在無盡的黑暗中。而那些在挫折與苦難面前從不服輸的人,才能在戰勝種種風暴之後,見到最為絢麗的陽光,臉上綻放出最為燦爛的笑容。《弟子規》教給我們,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要做到「勿自暴,勿自棄」,在困難與挫折面前,抬起頭,挺起胸,昂首闊步向前進,積極奮發,努力拚搏,就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也是《弟子規》中說的「聖與賢,可馴致」的意思。古今中外,多少人勇於同命運搏鬥,他們不自暴自棄、敢於拼搏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Advertisements

我國著名作家史鐵生在他最年輕的時候,本該最有所作為的時候,忽然殘廢了雙腿,開始史鐵生難以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悲觀沮喪到了極點,覺得世界失去了色彩,人生失去了意義。後來,在母親無聲的關愛與幫助下,史鐵生重拾信心,決定與命運作鬥爭,而決不做命運的奴隸。他雖然殘了雙腿,但是還有手,關鍵的是,還有頭腦,就這樣,他靠著堅強的意志,寫出了一本又一本令人感動的經典書籍。雖然史鐵生如今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會永遠記得《我與地壇》中的他,《我的遙遠的清平灣》中的他,以及敢於同命運搏鬥、頑強不屈的他。

在苦難面前,唯有搏鬥才有可能取得勝利,消極地無所事事只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斃。外國人中同樣不乏勇於同命運搏鬥,並最終煥發光彩的人。

Advertisements

威爾瑪·魯道夫小時候因為患上小兒麻痹症而致殘,但是這個小時候患肺炎、小兒麻痹症,一隻腳需要靠鐵架矯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田徑賽事中仍奪得3枚金牌。這個奧運傳奇人物出生於1940年6月23日,是美國田納西州一個鐵路工人家庭的孩子。小時候因為患上肺炎和腥紅熱,引發高燒導致小兒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肌肉萎縮無法走路,必須靠著鐵架矯正鞋才能勉強行走。11歲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鐵鞋才能勉強跟著別人走路。11歲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鐵鞋脫掉,打赤腳跟著她的哥哥們打籃球玩耍。到了12歲,她已經完全擺脫了鐵鞋。

脫掉鐵鞋之後,她的運動天分逐漸發展開來,才四年的時間,在16歲那一年,她入選美國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短跑代表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她在個人項目200米未能進入決賽,但是她是美國女子4×100米接力隊成員,為美國隊奪得了銅牌。她獲得了田納西州州立大學運動獎學金,進入大學就讀並且再度受訓,順利入選美國1960年羅馬奧運會代表隊,共獲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三項比賽的金牌,都是以極大的差距領先對手。因為她的跑步姿態輕盈美妙,步伐協調,被義大利人譽為「黑羚羊」。1962年她退出田徑比賽,開始教師生涯和教練職業,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用於培養年輕運動員。1994年11月12日,這位「黑羚羊」因腦癌病逝,享年54歲。1983年,她入選美國奧運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國體育獎。

2004年7月14日,美國郵政為她發行了一枚紀念郵票,這枚郵票面值為0.23美元,一版20枚,發行量為1億枚,這是美國郵政的《傑出美國人物》系列郵票2004年版郵票,也是這個系列的第5枚郵票。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既會獲得令人喜悅的成功,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各種失敗的折磨。失敗與挫折是必定要出現的,不會因人的意志而轉移,也不會因為父母的呵護就能避免。唯一的辦法就是勇敢地面對它,戰勝它。假如孩子在小時候無法具備面對挫折的心態,長大以後就更難以戰勝挫折。家長應當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承受失敗、面對挫折的能力,讓孩子明白生活有甜有苦,五味雜陳,並不是童話小說中描寫的那樣永遠美好,並且讓孩子經受挫折,在遇到失敗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也無須憤世嫉俗,而應該奮發向上,積極努力。一個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在失敗、困難降臨時,往往悲觀失望、心灰意冷,而這種心理狀態肯定會影響他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人生的健康發展。但是堅強勇敢的孩子則會把挫折當成是人生路上很常見的一種考驗,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挫折。

德國家長注重從小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總有一天要去更廣闊的天地闖蕩,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但是我們可以教給他們認識生活和社會的能力,教他們怎樣保護自己。」所以,他們總是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戰勝挫折和困難的能力。

從孩子蹣跚學開始,德國家長就開始注意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孩子跌倒后,家長不是趕緊去扶,而是不斷地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此外,德國家長還鼓勵孩子參加由政府在暑假期間組織的「磨難營」活動。有時甚至故意給孩子設置一些順境下的「障礙」。結果證明,德國家長對孩子這種挫折教育是很成功的,德意志民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能承受壓力,最有韌性的民族之一。

現在有很多孩子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溺,自小到大都一帆風順,沒吃過苦,沒受過罪,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是在脫離父母之後,往往小小的一點挫折就能把他們擊倒。所以家長不要太過寵愛孩子,做孩子的保護傘,因為家長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孩子遲早要走出去,要過自己的生活,要組建自己的家庭,要面對自己的人生,所以,最好的也是最放心的辦法,就是培養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首先,幫助孩子共同戰勝挫折。當孩子遭遇挫折,一蹶不振的時候,家長要給予鼓勵,並和孩子一起面對挫折,仔細分析孩子失敗的原因,並找出制勝的方法來。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失敗時來自父母的溫暖,同時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並能體會成功的快樂。

其次,不包辦,不代替。有很多家長怕孩子受到這樣那樣的打擊,總希望孩子一帆風順,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會想方設法幫助孩子解決,這種做法既會影響今後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也不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而且在今後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時容易產生自卑、抑鬱、厭世等不良心理,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假如孩子在生活中遭受了挫折,父母不要覺得孩子受了莫大的委屈,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幫他解決難題,而應當給孩子鍛煉自己的機會,培養孩子的能力,以便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和承受力,更好地面對今後的生活。

自暴自棄,是對生命的不負責,是自己放棄自己。當陷入生活低谷的時候,你可以自尋煩惱,抱怨他人,消極度日,逃避生活;也可以平心靜氣地審視自己,重新投入生活,發現新的開始。到底怎麼做,完全在於自己的掌控。的確,有時候失敗是難以避免的,難以逃避的,但是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在失敗面前自暴自棄,只能讓自己陷入無盡的消沉。在失敗面前不自暴自棄,勇敢搏鬥,就能扼住命運的喉嚨,度過人生最黯淡的時刻;就能堅守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地走向成功!

來源:立身國學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