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一萬個屈原自盡也無法喚醒沉睡的楚國

——《我的團長我的團》隨筆(三)

文|吳清淺

當一個人的信仰被摧毀得體無完膚時,沒有什麼比死更能讓他解脫,龍文章和阿譯就是這樣的一類人。《我的團長我的團》小說結局阿譯和龍文章都是以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遠比電視劇的大勝利結局讓人震憾。

阿譯這個上海佬平時是那麼的懦弱,會有勇氣自殺?龍文章這個平日嘻嘻哈哈的人怎麼看都不像想不開的人,多次從險境中逃脫,即使是迷龍老婆的老鼠藥也毒不死他,如此頑強的生命會自殺?是的,他們都自殺了,合情合理的自殺。

阿譯

是的,就憑阿譯敢違背虞師命令,帶領敢死隊渡江,盡他第二梯隊責任這一點,就可以肯定他骨子裡還是有那麼點氣節的。雖最終還是讓他的團投向了共軍,可自己卻開槍自殺了。站在今天,你可以輕輕鬆鬆地給他來句不識時務,可是站在他那裡看,你讓他識時務遠比自殺來得艱難。雖然對國軍的做法他也並不完全苟同,可這是孕育他的組織啊,你讓他「棄暗投明」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氣。首先要過的就是思想關。他一直受的思想教育是要忠誠於國民黨,他上的是國民黨辦的軍事院校,參加的也是國民黨,自始至終都在與國民黨為伍,與赤色分子的接觸很有限,而他又是個乖巧的人,或者說膽小怕事的人,他早已習慣並適應國民黨的一切,你讓他的思想覺悟忽地提高几個檔次,從國民黨的重重洗腦中解脫出來,換作是誰都很難。

Advertisements

而龍文章,細數他的戎馬生涯,特別是他面對炮灰團時所表現出的擔當,面對虞嘯卿時所表露的嘲諷,不難看出他是個有良知的人。儘管他知道國民黨派系林立,內鬥嚴重,坐在上面的人不乏利己主義者,他們更看重的是個人利益而非家國大義,可因為虞嘯卿的存在,讓他心存幻想,覺得這看似鐵骨錚錚的驕傲男兒終會幡然醒悟,於某個點上會被某個人的死激起漸行漸遠的血性,所以他企圖以自殺的方式喚醒上層覺悟。

龍文章

也許他也知道他的死並不能改變什麼,因為他的組織已不是病在肌理的小恙,而是病入膏肓的重疾。然而只要他還活著,你讓他安靜地做個普通百姓他辦不到。在他內心深處,正義比什麼都重要,哪怕是生命,為了正義——為了讓死去的同袍的魂能回歸故里,讓事物回歸到原來的樣子,他可以犧牲自己,甚至犧牲整個炮灰團,以盡本分。他知道,日本被趕走後,國共因思想主張迥異,開戰是遲早的事,他無法眼睜睜地看著中國人打中國人,雖然他對赤色分子的主張很興奮,但國民黨才是他的組織,你讓他和赤色分子一起,去攻打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曾經給他表現平台與後援的組織,他辦不到,你讓他和國軍一塊去攻打那些有著讓他興奮的思想的赤色分子他也辦不到。他矛盾、痛苦,他組織的種種表現顯然是與他守候的正義相衝突的,但他又做不到辭舊迎新,所以還是死吧,也許他的死還真的能改變虞嘯卿們。改變上峰們是不太現實的,但改變虞嘯卿們還是有希望的,只要改變他們其中的一個,就可以少一場戰爭,同澤就可以少些犧牲,百姓就可以少些戰爭的蹂躙。他打過太多次仗,看見過太多死人,太累了,已經沒有精力再去看隨時可能變化的戰爭過程。

Advertisements

孔子

古有孔子痛恨春秋的「禮崩樂壞,王室式微」,並為此鬱鬱寡歡;屈原為自己熱愛的楚國心力交瘁,最終投江自盡;岳飛明知凶多吉少,卻依然堅持抗金,最終慘遭斬首。今就有龍文章和阿譯的自殺。他們的痛苦其實就是源自信仰的摧殘,自己堅守的東西被自己的組織看作是一文不值。當然,不管信仰遭遇了現實怎樣的踐踏,他們依舊堅持,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只是若幻想以死喚醒失去魂的人能大徹大悟是不現實的,他們的死也只是明志。願望往往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即使一萬個屈原投入汨羅江,楚國的上層統治階級依然會在睡夢中繼續窮奢極欲,可以說他們的死無濟於事。要想這些上流人士驚醒,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武力打敗他們,只有跌得足夠疼痛,不再有隨心所欲的條件——奢華的生活、百依百順的順從,他們才會靜下心來反思,才會如夢初醒。所以他們的死是悲劇。當然,這樣的死也的確是可以在某個時候讓人特別是那些曾迫害過他們的失魂落魄者幡然悔悟,所以他們的死又是讓人震憾的。

屈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