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交城」建設再交「滿意答卷」

華鑫肥業廠區鳥瞰 任紅生 攝

大數據產業園奠基 路小飛 攝

梁家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 郭晉 攝

新瑞利邦肉牛養殖基地 王敏 攝

縣城廣場一角 王星辰 攝

風情街——龍山大街 王琴 攝

旅遊廁所效果圖 鄭雪菲 攝

全域旅遊形象標識——馬踏飛燕 王潔 攝

□孫寶忠 李永妙 郭晉

  今年以來,交城縣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及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立足自身特色,在產業轉型、扶貧開發、城市建設、全域旅遊等方面不斷創新實踐,正向「奮鬥三年,努力實現邁入全省第一方陣縣」的奮鬥目標一步步堅實邁進,為「三個交城」建設再次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答卷一:「經濟主戰場」大打轉型發展翻身仗

Advertisements

  調結構,實現傳統產業向「一大三新」的產業轉型。大數據方面,規劃建設了佔地3000畝、總建築面積160萬平方米的山西(交城)大數據產業園。新材料方面,中晶環保、利虎玻璃、典石晨晶等項目建設重點推進,宏特復工復產,新材料產業多元化發展格局形成。新能源方面,國利天能、金蘭化工項目建設不斷延伸光熱產業鏈。新型化工方面,華氣東成、江蘇燎原、潤錦化工、美錦集團等新化工項目建設強勢推進。全縣新型產業的增加值已超過傳統產業8個百分點。

  抓投資,實現區域經濟由低位徘徊到跨越發展的速度轉型。該縣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增長的「牛鼻子」,制定了2016—2017年投資260億的項目總盤子,其中2017年實施「6530」大項目戰略,即以「一大三新」為主的產業類轉型項目,總投資66.56億元;以「54321」(打通5個斷頭路、新建4個公園、改造3條河、新建2條城市道路、新建1個公共停車場)為主的城建基礎設施類項目,總投資14.34億元;以「6543」(新上馬6所學校、5項生態工程、4個衛生項目、3個移民工程)為主民生類工程,總投資44.27億;以「全域旅遊」為主的旅遊開發類項目,總投資18.26億元。

Advertisements

  重招商,實現從傳統經濟到外向經濟的方式轉型。圍繞「一大三新」這一主題,該縣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一是堅持主題招商,定向招商,成立了4個招商分局,堅持每季一個招商主題。二是全產業鏈開發,推行產業鏈招商。引進項目或企業與園區企業形成了企業聚集、配套協作、相互依存的產業集群。三是全方位服務,推行「一個企業對應一個服務團隊、一個服務方案」的個性化服務機制,切實增強企業歸屬感。四是全要素跟進,激發全社會活力。制定了招商企業落戶所需資金、土地、人才等各項優惠政策,引進陳芬兒等院士4人、陶軍華等「千人計劃」專家3人、其餘高端人才150人;成立科研基地18家、創客空間平台4家,雙創項目建設14個。

  促改革,實現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機制轉型。該縣通過全力推進34大項、146小項深化改革,激發縣域發展的新動力、新活力。在促進經濟發展發麵,積極推進經濟開發區「三化三制」改革,理順管理體制;加快開發區直供電改革試點,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落實景區體制機制改革要求,對卦山、玄中寺景區實行公司化開發經營。在促進民生改善方面,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讓民眾獲得平價醫療服務和便捷醫療服務。在增進群眾獲得感方面,扶貧移民搬遷實行「合戶安置」,使老人有所養、兒童有所教。

答卷二:扶貧開發主戰場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精準實施產業扶貧,鋪起脫貧增收致富路。該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結合產業基礎和群眾意願,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扶貧產業、扶貧項目,精準落實到戶到人。一是構建「四有」產業扶貧格局。把「村有合作社」作為著力支點,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398個,實現所有行政村合作社全覆蓋。確定扶貧產業項目300個,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1億元,投入資產收益資金3200萬元。引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架「天線」走「網路」,打造50個電商網店、1個菜鳥物流園、發展電商村30個,形成種、養、加、產、銷一體化格局。二是確立「2+5」產業發展戰略。以畜牧業、旅遊業為脫貧主導產業,以果、蔬、菌、葯、蜂為協同產業,全面推進產業發展。成功引進天津寶迪集團1.5萬頭能繁母豬項目和北京新瑞利邦高端肉牛養殖項目。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為契機,推進東坡底「萬畝黃芥花海」、蘇家灣風情村等27個旅遊扶貧項目上馬。

  分類推進移民搬遷,搬出安居樂業新生活。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因人而異「四因」思路和「六個一」原則,建設梁家莊、西營、安定、夏家營四個集中安置點,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六個一」即:守住一條底線。嚴格控制建房成本造價,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堅決守住「戶均自籌資金不超1萬元」這條底線。保障一戶就業門路。積極為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搭建政企用工對接平台,確保搬遷群眾每戶至少有一人就業。算好一筆經濟賬。嚴控各項收費,政府兜底保障,壓低生活成本,確保不增加群眾經濟負擔。制定一套管理機制。積極探索新的管理運行模式、黨組織設置模式,形成一套與新的生產生活方式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建立一套民生保障,確保搬遷群眾與安置所在地群眾享受同等待遇,切實維護了搬遷群眾利益。配套一整套基礎設施。實施基礎設施「七通」,落實公共服務設施「八有」,推進人居環境「四化」,確保搬遷群眾順利入住。

  深入破解致貧難題,開創民生保障新途徑。該縣從就學就醫入手,在落實省市政策的基礎上,制定《移民搬遷群眾子女就學工作實施意見》,全面推行「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服務,實施健康扶貧「雙簽約」活動,確保群眾就醫有保障。

答卷三:

城市建設主戰場  打好宜居交城主動仗

  順應民心實現「千年夢想」,龍門供水工程全線竣工通水,「交城山交城水,不澆交城澆文水」成為歷史;進山大通道項目完成各項手續辦理,即將開工建設;「54321」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磁窯河與瓦窯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開工建設,永寧路、卻波街改造工程進入尾聲,慶華西街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人民廣場建設如期推進,縣城功能性、通達性進一步提升。

  統籌力量推進「六城同創」,城鄉面貌得到顯著改善。該縣成立了「六城同創」辦公室,出台了縣四大班子領導和縣直單位包街區責任制,組建環境衛生聯合督查組進行不間斷監督,形成環境整治、督查長效機制。嚴格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紮實開展以整治土小污染企業、焦化企業提標改造、流域生態修復治理、供熱管網建設改造、煤改氣、燃煤鍋爐關閉及改造、揚塵污染、畜禽糞便集中處理、園區環境整治為重點的環保「1+7」百日攻堅行動,城區10000戶居民「煤改氣」工作全部完成,揚塵污染、水環境治理等重點部位專項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修建了以德、廉、孝、誠為主題的文化牆6.5萬平米;開展「傳承好家風、創建文明戶」評選活動,覆蓋率達到96%;大力宣傳交城公益順風車等社團協會先進事迹,新註冊志願者3586人,文明禮尚在交城大地蔚然成風。

答卷四:旅遊主戰場 打響全域旅遊創建戰

  創作「褐小美」IP形象,打造了全省一流的文旅雙創產品。引進肖肖創作團隊及「褐小美」開發公司,設計了全省首個文旅產品「褐小美」及微信表情包、旅遊地圖絲巾等十餘款衍生產品,在「人說山西好風光」電視競演成功推薦;開通了「褐小美」冠名的交城號高鐵,今後還將陸續推出「褐小美」兒童劇、連載漫畫、兒童樂園主題公園及「褐小美」IP形象的農文旅特色產品、連鎖農家樂等在全國領先、全省一流的文旅產品。

  依託文化軟實力,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全域旅遊目的地。先後成功舉辦「醉美交城山、夢幻龐泉溝」全國攝影大展、東坡萬畝花海攝影節,進一步提高了交山交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舉辦了「唱響交城山暨卦山·玄中創5A景區推介會」等十餘場文藝匯演,全面展現了交城全域旅遊新形象;參加了山西省文化藝術節、第三屆山西文博會,推出40件文旅雙創產品和數十種非遺產品及《全域旅遊譜華章》、《親親褐小美》等文藝節目,成為省內外遊客的熱衷和首選。

  優化基礎設施,提升全域旅遊接待能力和品位。該縣建立佔地4800㎡的交城創谷,打造集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和會展銷售為一體的「雙創」創新產業園。設立「馬踏飛燕」旅遊標誌性牌識和交城全域旅遊宣傳形象堡壘,擴大全域旅遊知名度。完成2座遊客服務中心和1棟旅遊酒店的選址、地形測繪工作,17座旅遊廁所全面開工建設,全域旅遊框架基本形成。

  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擴展全域旅遊開放程度。啟動卦山·玄中寺5A景區提升工作,引進古冶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對卦山、玄中寺及周邊景區進行5A級景區提升開發建設,實現景區管理體制專業化、市場化、公司化。依託「互聯網+旅遊」模式,開通《掌中交城》手機電視台、《交城旅遊》公眾號等交城旅遊線上、線下營銷、宣傳平台;設計研發交城旅遊大數據APP,實現所有景區、旅行社、住宿、購物、醫療相互對接,為智慧旅遊提供提供支撐。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