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秘:第一次在天安門執行升旗、奏樂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昨天(1日)早上7點36分,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首次由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和軍樂團執行(平時是由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執行)。當三軍儀仗隊護衛國旗走出天安門、跨過金水橋,邁上長安街,他們挺拔的身姿、矯健的步伐讓每一位國人為之振奮。

升旗手按下電鈕,將旗角甩向空中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都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呢?我們的記者近日走進了儀仗隊,來聽聽他們自己的講述。

戳音頻,了解更多!

第一次在天安門執行升旗、奏樂.mp3來自中國之聲00:0005:47

首次擔任升旗手:按電鈕默數三個半拍

Advertisements

在元旦升國旗儀式上,解放軍儀仗隊升旗手郭鳳通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人物。按鈕、展旗、立正、敬禮,幾個動作乾淨利落,分毫不差,那一瞬間的颯爽英姿,定格在無數人的鏡頭中。

戳視頻▼

記者:左手按電紐你聽得是分隊長敬禮的口令?

郭鳳通:他是下達敬禮的口令,我心裡默數三個半拍,1、2、3,第四半拍就是軍樂團奏《國歌》,同時他一奏國歌我按按紐。

記者:和《國歌》響起是同時?

郭鳳通:這樣才能保持和國旗同步。

記者:按了按紐之後,下一個動作是什麼呢?

郭鳳通:左手輔助右手,來完成展旗的動作。

郭鳳通

帥氣、挺拔,這是記者對這位升旗手的第一印象。郭鳳通來自山東,身高190cm,1989年出生,2005年12月入伍,被選拔到儀仗隊。在12年的儀仗兵生涯中,他擔任過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升降旗標兵,也曾走出國門,在巴基斯坦國慶閱兵等外事活動中展現中國風采。

Advertisements

記者:現在你日常的行政職務就是儀仗大隊的執行隊長?

郭鳳通:就是平時接見外國領導人,編隊的時候就是執行隊長,就是指揮的,喊口令那個。

記者:持刀的那個?

郭鳳通:對,持刀的那個。

經黨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和禮炮鳴放任務。而任務下達給郭鳳通所在的儀仗隊時,準備時間已經不足一個月。

記者:什麼時候接到擔任旗手的任務?

郭鳳通:我們剛接到這個任務。

記者:在這之前你從來沒有當過旗手?

郭鳳通:沒有,第一次,第一次在天安門升國旗。

時間緊任務重,郭鳳通和他的戰友們立即投入了集訓。

郭鳳通:基本上白天練、晚上練,加班訓練。

記者:因為大家感覺展旗這個動作是最帥的,也是最見功力的,作為天安門升旗手,你們有什麼這樣的要求?

郭鳳通:他的要求你甩出以後,整個人的形體要好看,形體要大方、美觀。你必須要甩開它,這樣顯得很漂亮。

升旗儀式代表了國家的形象。僅為了展旗這一個動作,郭鳳通就狠下了一番苦功夫。

展旗因為這個旗比較大,5米乘以3.3米的旗,為了拋出去以後,整個旗面是展的,我自己也是給自己施加壓力,每天堅持做俯卧撐,做5組,一組20個,這樣100個俯卧撐,完了以後打啞鈴,模擬甩旗的動作,重複地進行練習。

據儀仗隊大隊長韓捷介紹,執行升旗任務的126名儀仗隊官兵,身高都在1.8m-1.9m之間。國旗是國家的標誌和象徵,由人民解放軍護衛國旗,能夠更好地彰顯人民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堅定決心。

我們自從受領了升降國旗這個任務,倍感光榮,因為國旗是我們老百姓心目當中最神聖的,作為我們軍人來說,我們的基本職責就是保家衛國,有國旗在,我們的國家就在,作為每一個軍人來說,都是義不容辭地做出每個人的貢獻。

天安門禮號手:為防凍按鍵里灌酒精

在昨天的升旗儀式上,解放軍軍樂團的60名演奏員先後演奏了《國歌》和《歌唱祖國》,這是解放軍軍樂團第一次參加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儀式開始前,8名禮號手在天安門城樓上吹響《升旗號角》,這是首次在儀式中出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升旗號角》是如何創作的,演奏員們又克服了哪些困難呢?

戳視頻▼

在的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上,隨著軍樂團的8名禮號手吹響《升旗號角》,升旗儀式正式開始。解放軍軍樂團副團長兼樂隊指揮張海峰告訴記者,《升旗號角》是此次升旗的一大亮點,也是他們領受任務后,專門設計的一個創新環節。

張海峰:這種形式的演奏最早是2014年的時候,國家歡迎外國元首的儀式上我們第一次演奏。第二次使用是九三大閱兵,我們用了70支禮號。這次用的是8支,2018年元旦凌晨的時候吹響,而且站在城樓上演奏,昭示著我們新時代一種新的氣象,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創新。

這個環節提出后,得到了上級領導的一致認可。接下來,曲子怎麼做,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團裡面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青年作曲家郭思達,因為九三閱兵的號角就是他創作的。

郭思達:三天之後就要開始錄音。雖然它短短的只有20秒,但是你要把所有這些東西都裝在20秒以內,這是挺難的事,當時壓力也很大。

三天的時間,千萬次的靈感與思索,千百次的推翻與重來,《升旗號角》終於誕生。

郭思達說,他覺得自己賦予了這首曲子三個特點:

第一點就是因為我們現在在新的時代了,你這種樂曲要體現出有這個時代的符號。

第二點就是大國的風範,中國現在也強大了,它面向世界的一個展示,一個新的形象。

第三點就是中國元素,畢竟我們要給國外或者全世界展示要極具我們中國特色的音樂語言。

最難的創新完成了,剩下的就是訓練,不停的訓練。王瑞光是8名要站在天安門城樓演奏的禮號手之一,他說,站在高台上演奏,風大氣溫低,但這還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他們在城樓上一字排開后,最遠的兩人距離達到將近20米,他們要以單獨演奏的方式達到集體演奏的效果。

王瑞光:集體演奏大家要聽到互相的聲音才能夠整齊劃一,但是這個距離其實已經超出正常合作的範圍了,聲音是有延遲的。雖然是八個人在一起演奏,但是其實每個人演奏都是按照個體去訓練,就是打著節拍器,心裏面練。

訓練的時候正值北京最冷的季節,很多樂器在低氣溫下都很難使用。面對這樣的難題,樂隊里的小號首席侯冰說,他們積極思考對策,想了很多克服困難的辦法。

侯冰:我們小號演奏的時候需要按活塞,因為我們吹得是熱氣、哈氣,裡面會有水分,特別冷的時候它就會凍住了,想吹的音抬不起來按鍵了。這個我們有辦法,就是往按鍵裡面灌酒精,因為酒精不會凍上,按下去就會很靈敏。

訓練雖然很辛苦,但是演奏員們深知,自己在執行的是歷史性的任務,所以充滿了幹勁。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起樂器的時候,8隻禮號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和太陽升起的角度相同。禮號手王瑞光說,他們給自己的演奏起了個代號:太陽升起的號角。

國旗是在第一縷陽光照射過來的時候升起,等於我們是迎接它的號角,把國旗送過去,我們自己起的名字叫太陽升起的號角。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央廣軍事、新華社、央視新聞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