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血壓低就要吃紅棗補血,其實大錯特錯!

「醫生,我每次量血壓都偏低,是不是要多吃點紅棗補血啊?」王阿姨在社區義診現場,諮詢一位心內科主任。「血壓低為什麼要補血呢?」主任反問。「我血壓低不就是貧血嗎?虧您還是專家呢,這都不知道……」王阿姨憤憤不平地說。主任哭笑不得,每次門診或義診,總有人將血壓低誤以為是貧血,來諮詢如何補血的問題。其實,血壓低和貧血完全是兩回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什麼是血壓低。 文/付丹丹

血壓是維持血液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由於紅細胞容量測定較複雜,臨床上常以血紅蛋白(Hb)濃度來代替。一般血紅蛋白低於90克/升,即可診斷為貧血。而血壓低是指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降低,二者有本質的區別。簡單來說,貧血是血液的某一成分(紅細胞)減少,而血壓低則是血液的成分正常,但由於多種因素,導致對血管壁的壓力度不夠。由於二者從字面理解都有「少、不足」的意思,且都有頭暈的表現,所以老百姓常常將兩者混淆。

血壓是指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這種壓力也是一種推動血液在血管中運行的動力,而這種動力的起源則來自於心臟的搏動。心臟有收縮及舒張兩個時期,當心臟收縮時,左心室會將血液泵入主動脈,主動脈壓產生血液高壓,又稱收縮壓。接下來,心臟會舒張,血液流入右心房,這個時候壓力最低,稱為血液低壓或舒張壓。血壓是維持血液正常運行並將血液輸送到各個組織臟器的必要條件,當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收縮壓低於9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據統計,低血壓的發病率為4%左右,在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

低血壓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雖然與高血壓相比,低血壓的發生率要低很多,但低血壓也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一起來看看低血壓有哪些類型,都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1、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癥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癥狀更明顯。這類患者多無須特殊治療,加強營養或調理體質,低血壓或可改變。

2、體位性低血壓:這是低血壓中最常見的類型,體位性低血壓是患者從卧位突然轉為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mmHg,並伴有明顯癥狀。這些癥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噁心、認知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綜合征等;或多見於其他特殊人群,如久病卧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

3、繼發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藥物引起的繼發性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服用降壓藥、抗抑鬱葯,慢性營養不良症、血液透析等患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運營人員: 周卉 MZ019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