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黃帝內經》:24節氣的由來

四季、年等。晝夜是地球自轉的周期。年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節氣和四季的變化是由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夾角造成的。

這些時間節律的背後,是地球所受太陽能量輻射的周期性改變,人的生命節律也是由地球的這種特性造成的。因此,天地四時之氣的運動變化有著相動一致的特性,人體生理功能節律也隨天地四時之氣運動變化而改變。

由此,《黃帝內經》依據天地同律的原則創建了的獨特的"五運六氣"歷。這種曆法特別注意氣候變化、人體生理現象與時間周期的關係,是《內經》學術中時空合一理念的集中表達,從非常廣泛的時空角度反映了天地人之統一,反映了人與天之間存在著隨應而動和制天而用的統一。

就一年四時而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人的生理功能活動隨春夏秋冬四季的變更而發生生長收藏的相應變化。

Advertisements

就一年十二月而言,"正月二月,天氣始言,地氣始發,人氣在肝。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素問•診要經終論》)隨著月份的推移,人氣在不同部位發揮作用。

就一日而言,"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素問•生氣通天論》)隨著自然界陽氣的消長變化,人體的陽氣發生相應的改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