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有四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兩男兩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郭泰運

郭泰運,男,漢族,1926年1月生,開封市文化局退休職工,開封曲興人。十三歲入開封"雲記"門神店學徒,三年出師,獨自開店,店號"泰盛"。他的作品曾在北京、廣州、深圳、香港等地展出,並被中國美術館、首都博物館收藏。曾先後赴新加坡、美國、日本舉辦專題展覽、表演和文化交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家"稱號。

開封城裡有一年畫師傅叫郭泰運,13歲就在"雲記"門神老店學徒。聽他講起木版年畫中的道行讓你覺得奧秘無窮,再看他印起年畫時的麻利勁兒你真感覺不出郭師傅已90高齡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素花

王素花,女,河南省封丘縣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她自幼酷愛刺繡藝術,1957年進入開封汴綉廠從事刺繡製作,先後擔任刺繡車間主任、廠長等職務。她是恢復汴繡的代表人物之一。1959年被評為河南省先進工作者,1979年出席了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王素花在繼承、挖掘、整理宋代傳統刺繡的工藝基礎上,於1959年成功綉制首幅《清明上河圖》,並創新了汴綉十幾種針法,使綉卷充分表現了汴綉古樸典雅,工藝精細,層次分明,生動逼真,立體感強的風格。2002年綉制的《洛神賦圖》是汴綉史上的又一創舉,綉卷長572厘米,寬27.0厘米,以汴綉傳統工藝技巧綉制而成,綉卷針細線密,色彩沉著而艷麗,此綉卷問世后引起國內文學藝術界人士高度重視和行業讚譽。2003年綉製成沈銓的《百鳥朝鳳圖》,充分發揮了汴綉工藝的獨特風格,巧妙運用了宋代傳統針法和技巧,色彩明快,結構嚴謹,生動傳神,靈活剔透,和諧統一,有一種恢宏博大氣息。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釋隆江

釋隆江法師1932年在河南省民權縣白雲寺出家,1938年從師著名佛樂上慈下太大師研習佛樂。2000年調入開封大相國寺佛樂團后,傳授佛樂技藝。2008年6月,被確定為大相國寺梵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釋隆江法師吹奏的"籌",是大相國寺樂僧所使用的各種樂器中最為獨特的,其韻律兼具簫之哀婉、笛之悠揚,頗有超塵脫俗之感。

釋隆江法師的演奏方法獨特,風格真摯淳樸、細膩感人,琴人合一,對佛樂的內涵有著完美詮釋和獨到的藝術見解。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田愛雲

田愛雲 ,1941年9月生,開封市二夾弦劇團團長,國家二級演員。8歲進二夾弦劇團當學員並拜二夾弦第四代傳承人李學義、張素雲等人為師。主要演出的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絲絨記》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