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腰椎間盤突出?教你根據癥狀選擇做哪些檢查

讀而思deepreader

目前,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已達4000萬,發病率僅次於感冒。而有腰突症前期癥狀——腰痛的人群更是多達3億。曾幾何時,腰椎間盤突出症被認為是中老年高發的疾病且多與勞動或者運動不當造成的腰椎損傷有關,然而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由於學習、工作等原因需要長時間的坐著。即使是休閑的時間,很多人也會選擇坐在電腦前上網、打遊戲。同時,人們開車的時間也大幅增加,又增加了坐著的時間,久而久之即便是年輕人的腰椎也會受到影響。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椎間盤在人類20歲左右就已經開始出現退化。

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腰椎生理曲度變直,導致椎間盤壓力增大,椎間盤長期處於壓迫狀態,就會使纖維環變薄,纖維環在外力作用下,擠壓后就會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水腫和無菌性炎症。

Advertisements

腰椎間盤突出有哪些表現? 腰痛:最常見、最容易被察覺到的臨床表現。多數表現為腰部持續性鈍痛、牽扯樣痛,久坐、久站時發作,平卧時減輕;另一種為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卧床休息,此症多是椎間盤纖維破裂。 脊柱側彎:有的患者腰痛伴有脊柱側彎,而沒有腿痛的癥狀,這種情況也應考慮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前期癥狀。

腰易扭傷:有的人往往沒有什麼大的運動,只是彎腰拿了點東西或洗臉或起床疊被就突然發生腰扭傷,休息幾天或熱敷或口服止痛藥,疼痛就能消失,患者常常以為是肌肉拉傷或肌纖維炎,而不認為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信號。 腿麻:有些患者還會出現一些非疼痛癥狀,如下肢的麻木酸脹感和下肢部分肌肉的萎縮無力,這些癥狀多出現在慢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身上。

Advertisements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自我檢測1.

下腰部疼痛向一側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放射,有時還有麻木感,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

2.腰部扭傷后,出現跛行,走路時一手扶腰或患側,下肢怕負重,或是喜歡身體前傾,而臀部凸向一側的姿態,輕輕咳嗽一聲或數聲,腰疼加重,有時疼痛向一側下肢放射下去。 3.仰卧位休息后疼痛仍不能緩解,需要用枕頭托起,或在側卧位時疼痛癥狀能緩解。 4.在腰椎旁1-2cm左右按壓時出現明顯疼痛,重按壓時一側下肢可有放射痛。 5.直腿抬高試驗:患者雙下肢伸直仰卧,檢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關節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並徐徐將之抬高,直至患者產生下肢放射痛為止,記錄下此時下肢與床面的角度,即為直腿抬高角度。若抬高不足70度,且伴有下肢后側的放射痛,則為陽性。

如果有上述5個癥狀中的任意一個,建議去醫院進行檢查,通過相關檢查確診是否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需做哪些影像學檢查? 1.對病程短、腰痛等癥狀輕微的患者,如果就診后專科醫師認為病史清楚,診斷明確,不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者,可直接予以功能鍛煉、理療、內服或外用藥物治療,既減少放射線的損害、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同時達到治病效果。2.對病程長、癥狀典型,如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麻木感、肌肉萎縮等患者,就診后專科醫師如果認為有神經根受壓的可能,建議進行腰椎X線(正側位、過伸過屈位)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以評價腰椎骨性結構的穩定性,同時能進一步了解神經受壓迫的程度。 3.部分患者腰背疼痛合併有雙下肢乏力、疼痛麻木,出現行走困難、胸腹部束帶感且行走時有「踩棉花感,」如果癥狀在短期內迅速加重,可能並非單純的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導致,應排除腰部以上高位神經受壓迫(如腦梗塞、頸、胸段椎間盤突出、黃韌帶、后縱韌帶鈣化症或椎管內佔位壓迫脊髓),建議首選MRI檢查。因MRI可以清晰顯示脊髓神經受壓迫的程度,明確診斷、及早治療。

至於腰椎CT檢查,它的優勢在於分辨腰椎椎體、椎弓根、關節突的病變,但對於椎間盤或神經根等軟組織的病變並不能清楚顯示,難據此判斷病變程度,甚至無法提示病變部位。總之,每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發病特點都可能不太一樣,檢查方式也應根據病情進行個性化選擇。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