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腳氣≠腳氣病

人們常說的「腳氣」,醫學上稱為「腳癬」。腳癬常發作在高溫高濕的夏秋季節,中醫認為,是「暑熱之氣」引發了

腳的「毒氣」,於是有人便稱為「腳氣」或「腳氣瘡」。香港的高濕高濕天氣居多,人們發生這種皮膚病的機會較多,因

此又名「香港腳」。

腳癬,是感染須癬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皮膚真菌而引起的。這些皮膚真菌常潛伏於皮膚深層,一旦

遇上高溫高濕的氣候,真菌就會在皮膚內迅速繁殖,使人出現腳癬的癥狀:長出水泡,皮膚乾燥、泛白或潰爛,並引起發

癢等。每年七、八月份,腳癬最容易泛濫成災,互相傳染。在許多家庭中,無論男女老少,都可能發生腳癬,這在臨床上

是經常見到的。對於腳癬的治療,只要沒有發生化膿性感染,一般治療並不困難。堅持用食醋天天泡腳,或使用達克寧霜

外塗,腳癬很快就會消失。在治療的過程中,關鍵是要對襪子、鞋子、床單和被蓋進行徹底消毒,避免腳癬的再度發生。

然而,腳氣病則是與腳癬毫無關係的另一種疾病,不傳染,一年四季都可發病。腳氣病,又稱維生素B1缺乏症,

它是由於維生素B1的缺乏,影響糖代謝過程中三羧酸循環的氧化過程,從而使能量供應下降,導致神經及心肌代謝與

機能障礙,造成以神經和心血管系統受損的全身性疾病。常因維生素B1的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消耗過多或需要增加

引起。開始是雙腳感覺失常,繼而小腿肌力下降,有的發生足踝水腫,逐漸腫至全身,造成周身浮腫。後期可出現心血管

受損癥狀,如心悸、氣短等。腳氣病只要補充足量的維生素B1,就可使癥狀明顯好轉並逐漸恢復正常。此外,還應積

極去除病因,補充酵母、豆類、穀類、麥類、糙米、肉類,動物的心、肝、腎等維生素B1含量豐富的食物。其實,在

米湯、菜湯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食用時也不要丟棄。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由於營養缺乏,患腳氣病的很多,以後便逐漸減少。而如今生活

富裕了,在臨床上卻時常發現腳氣病。一是因為現代人吃細不吃粗,減少了維生素B1的攝入;二是經常吃快餐食品,

造成維生素B1的嚴重缺乏。這種腳氣病發生的新動向,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總之,「腳氣」和「腳氣病」無論從病因、癥狀和治療都是完全不同的,我們不能混為一談。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