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排毒,次數越多越好嗎?

「排毒養顏」這個詞你是不是無比熟悉?「排宿便,可減肥」這樣的廣告你是不是 也經常看見?

那麼,到底什麼是「毒」? 各家說法莫衷一是,語焉不詳。

現在,最常見的是將宿便、膽固醇、脂肪、尿酸、乳酸等彼此之原本不是很搭界的東西一同列入「毒」的範疇,其中,宿便的出現率最高。

(網路圖)

「宿便」是個啥?

一般情況下,宿便是對儲留於腸道幾天而未排出大便的簡稱。其實,醫學上並不存在『宿便』的概念

湖南省名中醫、湖南中醫附一肛腸科主任王愛華教授介紹,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後轉化為大便需要經歷一系列過程,排出體外,大概需要24-48小時的時間。

因此,大便在排出體外前在腸道內均有一定的時間停留,有一個由稀到軟的過程,這是大便形成的自然過程和規律,因而每個正常人體內都有一定的大便存留。

(網路圖)

刻意排便會怎樣?

每天正常的排便是人體生理的需求,一般來說每天一次大便,成形的軟便最好。但如果刻意「排毒」,通過藥物干預或者灌腸等方法促進大便提早排出,會導致大便次數增多和慢性腹瀉,同時也會使食物吸收不完全,長期如此的話容易導致腸道紊亂並引發一系列腸道疾病。

如果長期一天超過2次以上的大便,食物殘渣因吸收不完全,大便容易稀軟,肛周皮膚多次的擦拭和稀便殘留容易引起皮炎及濕疹,從而引發痔病、肛管炎、肛竇炎等疾病。

中醫認為,很多肛腸疾病是由於飲食不節,傷及脾胃而滋生內濕,濕與熱結,下注肛門,而誘發。另外,慢性腹瀉還容易引起腸黏膜水腫甚至腺體增生形成腸息肉,久而久之就有癌變的可能。

因此,對正常大便的人來說,刻意的通便排毒對身體是有害無益的。

(網路圖)

便秘人群可以用瀉藥排毒嗎?

對於便秘的患者,雖然習慣性便秘可導致引哚、胺類等毒素儲留,從而引起腹脹、食慾減退、睡眠不好、臉色晦暗甚至息肉增生及癌變等,但濫用瀉藥尤其是接觸性瀉藥(又稱刺激性瀉藥)就更加重便秘,因為接觸性瀉藥成份中的蒽醌類可使致癌物質堆積於腸壁,久而久之甚至形成腸癌。

中醫認為便秘是脾胃受損,脾失健運,氣滯血瘀所至。因此,對於便秘患者來說,調理大便主要要從體質的鍛煉和飲食結構的調整入手,促進腸道自我的恢復。

如果一味用通便的藥物,雖然暫時能緩解便秘癥狀,卻治標不治本,久而久之反而會加重腸道負擔,加重病情。如果長期用瀉藥還會導致營養不良和腸炎、醫源性便秘等。

(網路圖)

不良習慣誘發大腸癌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大腸癌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遺傳因素、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結腸息肉及慢性炎症等。

近年來根據實驗室和流行病學研究,提示高脂肪、高蛋白及低纖維素飲食可能與結腸癌的發生有關。

在這種膳食條件下,糞便中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多,同時低纖維飲食會導致腸道蠕動緩慢,排便時間延長,從而使致癌物質與大腸黏膜的接觸時間延長,因而罹患大腸癌的幾率增大。

因此,食用粗纖維、低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和水果,可以有效改善便秘情況,從而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

(網路圖)

保護腸道這麼辦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定時排便,最好每天一次大便、避免久忍大便,有便意時及時如廁等。

其次,要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從而使大便及時排出,必要的運動還可以增強體質。

最後,要積極治療各種肛腸部疾病,有相當部分大腸癌乃是由於肛腸疾病慢性遷延所致的,如結腸息肉、肛乳頭瘤、潰瘍型結腸炎等,這些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有遷延成結腸癌的風險。

王愛華主任最後提醒,對於正常大便的人來說,萬不可盲目跟從所謂「排毒」風潮而擅用瀉藥增加大便次數,這對身體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這樣不但不能起到養生的目的,反而有誘發肛腸疾病的風險,長期服用瀉藥甚至有誘髮結腸黑變病和大腸癌的風險。

對於長期便秘患者,若長期依賴瀉藥,不但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反而更加重腸道的負擔,造成對藥物的過度依賴,長此以往,將使腸道功能進一步退化,失去重建腸道正常功能的機會。患者一定要去醫院檢查,接受醫生的正規治療。

湖南醫聊特約專家:王愛華 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省名中醫。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名專家、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先進名醫工作室專家、中華肛腸學會常務理事。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附一 陳雙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