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療骨質疏鬆症,值得收藏!

骨質疏鬆症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除特發性外,分為I型和II型,I型又稱為絕經后骨質疏鬆,為高轉換型,主要原因為雌性激素缺乏;II型又稱為老年性骨質疏鬆,為低轉換型,由於年齡的老化。骨質疏鬆症由多種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機理是骨代謝過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聯出現缺陷,導致人體內的鈣磷代謝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漸減少而引起的臨床癥狀。

臨床表現關鍵詞:腰背痛、脊柱變形、骨折、呼吸功能下降

施灸穴位為:脾俞,肝俞,腎俞,懸鐘,大杼,陽陵泉

祖國醫學認為,骨質疏鬆症與腎的關係極為密切。《內經》認為「骨者,髓之府」,「腰者,腎之府」。「腎主骨」,「腎主骨髓」。《醫經精義》論述腎與骨的關係為「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合也;」 並與肝,脾功能相關,可根據骨質疏鬆症的分型增加配穴:

Advertisements

分類伴隨癥狀增加配穴
脾腎氣虛四肢無力,肌肉衰萎,晝輕夜重,骨骼變形,活動不利,面色白,口淡、自汗,面浮肢腫,夜尿增多,少氣懶言,腸鳴腹痛,便溏或五更泄瀉氣海、湧泉、足三里
腎精不足骨骼變形,腰膝酸軟,筋脈拘急,消瘦憔悴,步履蹣跚,反應遲鈍,成人則表現為早衰,出現發落齒搖、陽萎遺精、耳鳴耳聾、健忘等症伏;小兒則出現生長發育退緩,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五遲五軟,易驚盜汗或抽搐關元、太溪
肝腎不足腰膝酸軟,筋脈拘急,頭昏耳鳴,虛煩潮熱期門、中極、三陰交

1、腎精不足

周身骨痛,骨骼變形,腰膝酸軟,筋脈拘急,消瘦憔悴,步履蹣跚,反應遲鈍,成人則表現為早衰,出現發落齒搖、陽萎遺精、耳鳴耳聾、健忘等症伏;小兒則出現生長發育退緩,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五遲五軟,易驚盜汗或抽搐,舌體瘦小光紅,脈細弱。

Advertisements

2、脾腎氣虛

腰背四肢關節疼痛,四肢無力,肌肉衰萎,晝輕夜重,骨骼變形,活動不利,面色(白光)白,口淡、自汗,面浮肢腫,夜尿增多,少氣懶言,腸鳴腹痛,便溏或五更泄瀉,舌淡胖嫩苔白或水滑,脈弦沉無力或遲細。

3、肝腎不足

背痛背駝,腰膝酸軟,筋脈拘急,頭昏耳鳴,虛煩潮熱,舌紅瘦苔少,脈細數。

取穴:脾俞,肝俞,腎俞,懸鐘,大杼,陽陵泉

取脾,肝,腎三臟背俞穴,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腰的穴位,取背俞穴能調理五臟功能,通達三焦元氣。腎精不足則無以生髓,則病髓枯;髓枯無以養骨,則病骨痿;骨痿則筋不能任用,則病筋軟。故治療本病可取髓會絕骨,骨會大杼及筋會陽陵泉。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脈)旁開1.5寸處。

快速取穴:兩髂前上棘最高點水平的連線與脊柱相交所在椎體為第4腰椎,向上數5個椎體(第11胸椎),從肩胛骨內側緣引一垂線,此垂線與人體后正中線之間在第11胸椎水平的中點即為此穴。

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快速取穴::取坐位,兩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所在的椎體為第7胸椎,向下數2個椎骨(第9胸椎),從肩胛骨內側緣引一垂線,此垂線與人體后正中線之間在第9胸椎水平的中點,即為此穴。

腎俞:在背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

快速取穴:兩髂前上棘最高點水平的連線與脊柱相交所在椎體為第4腰椎,向上數2個椎體(第2腰椎),從肩胛骨內側緣引一垂線,此垂線與人體后正中線之間在第2腰椎水平的中點即為此穴

懸鐘: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即外踝尖向上一橫掌處。

大杼: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快速取穴:頸背交界處椎骨的最高點(第7頸椎)向下數1個椎骨(第1胸椎),從肩胛骨內側緣引一垂線,此垂線與人體后正中線之間在第1胸椎水平的中點即為此穴。

陽陵泉: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快速取穴:可令病人正坐屈膝,按取腓骨小頭和脛骨粗隆,向下呈等邊三角形,其下角端即是穴位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