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專家手繪杭州毒蘑菇「通緝令」 哪種最可怕?

路邊的蘑菇可以采 但千萬別往嘴裡送

赤褐鵝膏

毒蠅鵝膏

毒紅菇

灰花紋鵝膏

浙江在線5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胡舸/文林文飛/繪)地球上有一種極其神秘、卻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的東西:它一年中多數時間都藏匿於暗處,直到生命周期的最後——人間的夏季,才破土而出顯露身份。

這就是蘑菇。一年露出地表不過一兩天,它妖艷多姿,具有致命誘惑。

但作為人類,你最好不要去招惹它們,即使它們看上去只有你手指粗細。太毒!一朵、半朵,甚至一個蘑菇傘蓋,就能放倒你。

浙江大學生物實驗中心(大型真菌標本實驗室)的林文飛老師,特別為錢報讀者繪製了浙江最常見的幾種毒蘑菇。同時,我們在林老師的指導下,製作了一張杭州地區毒蘑菇出沒地圖——夏季戶外游必備寶典。

歡迎大家帶著這張地圖和毒蘑菇通緝令,去野外認一認。

有多毒?

鵝膏菌致死率基本為100%

如果一個人體內的DNA突然消失了,是什麼感受?還能活嗎?

曾有人問過美國科普漫畫家蘭道爾·門羅這個問題,他回答說:「蘑菇中毒,就能讓人體會到失去DNA的結果。」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發現的3000多種蘑菇里,大約只有400種帶毒,但是每年夏天,科學家都反覆醒大家:路邊的蘑菇,不要吃。

林文飛說,浙江省往年常見的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由兩類毒素引起:最致命的、能引起肝腎毒性的多肽類鵝膏毒肽和鬼筆毒肽,以及能引起胃腸炎毒性的毒素。

多肽類鵝膏和鬼筆毒肽等蘑菇毒素,主要存在於鵝膏菌、褐鱗傘和盔孢傘菌中。

比如鵝膏菌,很好辨認,它們比一般的菌菇多兩個「外套」——腳上「穿鞋子」,傘蓋底下還「穿裙子」。這種看上去低調的白色小型蘑菇,有「死亡之帽」的稱號。如果我們被告知不要吃野外採到的蘑菇,劇毒致命的鵝膏菌的存在,就是原因之一。

它曾造成溫州永嘉一家六口死亡事件,這也是杭州市區常見的毒菇。

如果你吃了一個甚至幾個劇毒的鵝膏菌,起先的24小時里可能沒什麼感覺。

到了夜裡或者第二天早上,你會出現類似腸胃炎的病症: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接下去,最嚇人的「行屍走肉」階段來了——中毒者似乎感到癥狀緩解,但其實體內細胞,正在遭遇不可逆的致命損害。

鵝膏菌含有多肽類鵝膏和鬼筆毒肽等蘑菇毒素,會侵入從DNA讀取信息的酶,擾亂酶的正常活動,使得細胞無法按照DNA信息進行活動。

多肽類鵝膏和鬼筆毒肽會對任何吸收它的細胞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這種毒素的致死原因一般是肝衰竭或腎衰竭,因為這些敏感的器官是毒素最先聚集的地方。

這正是典型的DNA損傷癥狀。

鵝膏菌致死率基本上為100%。目前在杭州市區的小和山、浙大紫金港校區,以及周邊的臨安、溫州永嘉等地都已發現此類毒蘑菇。

浙江常見的毒蠅鵝膏

有一股腳氣味

蘑菇這麼毒,對它們自己是一種保護。

事實上,只要不往嘴裡送,包括毒蘑菇在內的真菌,很多時候能夠救命。

例如,抗生素的發明,就要歸功於真菌。

1928年,科學家Alexander Fleming正在聖瑪麗醫院做研究。

他研究的是葡萄球菌。放假之前,他留了一些細菌樣品在桌上,期待它們會成長。

但是等他度假回來,細菌全死了——它們被真菌盡數摧毀。

醫生髮現,樓下實驗室的某種真菌孢子,飛到了他的細菌培養板上,還出芽生長。孢子開始迅速吞噬培養皿中的營養,最終餓死了葡萄球菌。

Fleming醫生由此想到,這可能是抵禦人體內細菌感染的新方法。他的這一發現,促成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的誕生。

「從毒蘑菇中提取的毒素,還可以用於製作抗癌藥物。」除了藥用,林文飛還提到一種浙江常見的毒蘑菇——毒蠅鵝膏,「它們主要通過氣味,把蒼蠅吸引過來,毒死它們。」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氣味?林文飛說,他曾經拿毒蠅鵝膏到實驗室里進行烘乾保存,「那是一種,怎麼說呢,腳氣的味道……」

錢報記者有點沒法想象這種味道。但蒼蠅喜歡,所以人們也可以提取這種蘑菇毒素,來製作防蠅的產品——當然腳味兒是可以通過其他香料覆蓋的。

最後還是要強調:野外的蘑菇,可以盡情地看,甚至趴到地上去湊近看、聞,摘下來看,問題也不大,但千萬別送到嘴巴里去。不管是戶外嘗嘗還是拿回家下鍋炒——這不是加熱、煮煮吃就沒事了的。

運營人員: 董敏 MZ011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