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東方畫壇的一座山峰——李庚

六十年前,在北京大雅寶衚衕甲二號,一個還不到五歲的孩子開始學畫。他七歲時,重彩畫作品《五虎上將》丶《捉放曹》丶《看大象》三次獲得國際兒童繪畫比賽大獎。八歲時的作品《京劇人物·蘇三起解》在英國獲得國際兒童金獎。著名畫家黃永玉當年筆下深情記載小小孩童,就是當今李可染畫院院長。日本京都大學藝術學教授、研究員,當代著名學者、畫家李庚先生。

李庚

李庚先生自幼受父親李可染大師藝術熏陶和傳統文化的教育。文革期間,他和所有同時代的年輕人一樣插隊,上山下鄉。在內蒙一呆就是七年,可他的藝術追求一天都沒有停止過。歷經磨難的他也曾經被推薦上大學。可他都沒有去,那張長春光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直由他父母慎重其事、完好無損的保存著。

從內蒙回到北京,他擔任李可染先生的秘書,幫助父母處理日常事務及購買、借閱書藉。多年以來,在父親的諄諄教誨下,他在傳統書畫上下功夫,練就了一身童子功。李可染先生在1979年除夕題字勉勵之「不持天賦,勤學苦練,困而知之,繼承家學,做苦學派」。天道酬勤。多年的苦學,使他不僅傳承了李家山水精神,同時也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繪畫語言。

1980年,為了實現心中的藝術夢想,李庚先生決定出國「看世界」。他原本以為三月半載就會回來,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李庚先生說:「我父母對我影響很多,最主要是身教——勤奮好學,艱苦樸素。還有言傳,繪畫藝術、藝術思想這兩個方面來自父母的影響」。一直以來,貫穿於李庚先生從學生到教授,從古到今,由東到西的全部學術遨遊中。

李庚與父親李可染

李庚與母親鄒佩珠

著名畫家黃永玉在日本李庚畫室中,看到堆積滿滿的一面牆的李庚精彩速寫,驚嘆「此子乃千里之良駒也。」多年的東西方的學術遨遊,豐富了他的中國畫表現力,他深入研究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藝術、西歐古典藝術和當代藝術創造原理的同時,悉心加於比較,體察它們之間的相同與差異。更重要的是他用理智和激情,探索水墨語言的現代形態,並在意象水墨上,發揮自己的才能。完善自己的創造,並在傳播水墨藝術,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的藝術創造和事業上的成功,受到國內外美術界的關注和讚許。

李庚先生善於用心造景,以手造心。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遠距離的心靈觀照,善於對照自己的藝術進行反思。因此具有更加開闊的視野,擅長把東西方現代人的審美和中國繪畫及詩歌融合到他的繪畫藝術中,特別是山川河流的鐘靈毓秀和醇厚的民族文化為他表現出洋溢的才情和盎然的詩意,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李庚先生在他藝術創作的各個階段,不斷涉入中西文化的河流,許多富有地域文化的視覺元素,在他的水墨作品中如星光般閃爍。他血液中流淌著父親李可染先生對崇高的宇宙精神,悠然神往的可貴品質。他對自然有一種發自筆端的會意。他把抽象水墨思維推到了一個風神飄舉的境界。其結果是,他運用不同的視覺語言詮釋著精神層面的感悟和演繹著心靈歷程的情感。

李庚先生秉承父訓,融貫中西。他在水墨繪畫語言探索上,取得了豐碩成果。20世紀80年代,李庚先生進入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成為20世紀80年代日本畫系教研室少有的外籍教授,被認為是日本京都大學第三學派梅原猛的新人之一。李庚先生曾在日本的兩所大學導入「水墨研究」的制度。

參與推動日本系列「研究性」和「前傾性」的藝術研究活動,他的古典技法及素材表現,還有水墨研究最受青年學生的支持與歡迎,學生涵蓋日本畫系、建築學院、立體造型系、陶藝系、染織系、影像系等。李庚先生經過在德國和日本數十年的潛心研究,最終創立具有抽象性和觀念性的「素材加表現」,「從零開始」等新的海外水墨教學方法。如今,李庚先生的藝術已經自成體系,創立了心境山水「新古典主義」,「染色媒體」、「加麻布類支持體」等系列。

李庚先生將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巧妙的結合起來,他深入研究日本及西域繪畫、銅版畫、素描,壁畫以及文藝復興早期藝術的發展,研究宋、元、明、清繪畫,提出文人畫是「概念的重複」的觀點。浪漫主義情懷、才情是成為一個大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李庚先生在他的系列水墨山水作品中,融入了浪漫主義和現代表現主義手法。在作品《五大連池》中他採用干、濕、蒼、辣、澀,滯的筆觸,營造出遙遠而古樸的野山,在古道與岩石苦寂相依之處,書寫山民最直接、最深切的生命體驗。遒勁有力的線條揮灑之處,那高高的山崗,分明是鋼打鐵鑄的民族脊樑。流動的空白讓已經飄逝的時間和即將消失的空間產生了美的陣痛。彎彎的山路將目光引向畫外,率性的虛空枯筆喚醒了山鄉的記憶,喚醒了我們日益忘卻的鄉土生活的樸素和清純。啊,五大連池,那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鄉關的夢。長夢猛醒淚粘巾,怎樣梳理紛繁的思緒?畫面訴諸於視角,化作了一顆相思的紅豆。

作品《王維詩意圖》是畫家寄情的又一處空間,簡練荒率的線條中隱入折釵股、屋漏痕和徐渭恣肆的筆意,寫出雨洗空山、風賦明月,泉鳴古松,漁樵唱晚等詩人心中之境,塊面化的空山讓我們更加感受到一個現代人看到古意山水后油然而生的情感,親近而生疏,熟悉而陌生;嚮往而遺憾。畫家精心在畫面中設置一道白色的石橋,更使我們從中領略到畫家對於沒有污染的山水珍愛之情。正因如此,王維詩意得以瀰漫開來,藝術的真諦得以顯現出來。

李庚先生對明、清宮廷山水繪畫空間關係技巧有著精深的研究。對墨象的研究也同樣取得了卓著成果。他的水墨表現技法「積墨法」和」沒骨法」、還有潑彩、潑墨,同樣有新的創造。李庚早期作品趨向於寫實主義的抒情派,中期為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的浪漫派;後期為古典主義的超越派;近期為澄懷派,有「透明水墨的詩人」和「墨的呼喚者」之稱。李庚的同事日本文化勳章獲得者——日本京都國立美術館長河北倫明說:「是我感銘的是他那不可思議的畫材,還有那不知疲倦的熱烈求知精神」。「他有很高的天賦,卻衣著樸素的在世界各地探求不已,幾乎是用苦行僧的態度,按東方先輩的辦法「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李庚的畫給人感覺很大,他的力度如同聲響一樣,逼人入其境,山也在動,水也在流。使人聯想到東方學派。在小小的紙上總是布滿岩石,繁林茂樹,水流湧出,這就是李庚的山水畫,不管多麼小的畫,也存在空間的妙意,他的繪畫通過心靈通向宇宙。

李庚先生是學者也是畫家,他對中國古典藝術、古典音樂獨有情鍾。更妙的是,他母親畢業於西洋美術雕塑系。正是源於中西文化傳統的耳濡目染,使他的畫既繼承了中國文人的氣脈,也充滿了儒雅文人風骨,又能把東西方文化在水墨作品中融會貫通。中國畫唯憑水墨,把藝術和心靈融為一體。在李庚先生意象水墨作品中,審美客體,不再是單純自然地存在,不再是寫實的對象,它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也可以像夢境一樣,神奇飄渺,因為他的心靈中有詩的意象,因為這意象來源於對唐詩宋詞如痴如夢的形象思維的過程。於是,意象水墨成為描繪音樂的藝術。

20世紀初,奧地利音樂巨匠古斯塔夫.馬勒(1860-1911)在其晚年創作了《大地之歌》。將中國偉大詩人李白、王維、孟浩然、錢起等詩意譜入交響樂曲中。近一個世紀中瓦爾特、伯恩斯坦、列納姆佩勒、卡拉揚、小澤征爾等音樂大師競演不絕,風靡世界。

李庚先生在德國從事教學研究期間,對馬勒音樂作品產生了濃厚興趣,開始研究馬勒。在日本應邀為一家日本電視台紀念音樂巨匠朝比奈隆氏創作《大地飛歌》中唐人詩意畫作品。在最近一次特別音樂會上,李庚為此發表水墨新作《馬勒交響曲.水墨空間構成》,大獲成功。如果說藝術是全人類的,那麼繪畫藝術和音樂藝術也是無國藉的。真、善、美的藝術是與人們心靈息息相通的。李庚先生的水墨空間藝術讓人們時而澄明,時而奔放,時而興奮,時而寧靜。人們在畫面里分明看到岩漿噴薄而出在沸騰,聞到百花萬紫千紅吐芬芳,聽到海燕展翅飛翔在歌唱。為什麼他的水墨語言氣勢磅礴,驚心動魄?為什麼神秘莫測的空間構成令人蕩氣迴腸,浮想聯翩?是神奇的畫面幻化成了來自天籟的樂章。是李庚先生傳承古今藝術之精華,遊歷中外名山大川於足下,參乎天地之靈氣,結於心中只妙得。那是先生心中之境打開了人們心中的那扇藝術之門。那麼,繪畫與音樂是什麼關係呢?繪畫是立體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繪畫。音樂的曲調和節奏,正如繪畫的色調和筆觸,繪畫使音樂變成了浮想聯翩的畫面。有意思的是李庚先生的墨韻空間購成,淋漓盡致的表現出古典交響樂的音樂性。畫面中層層遞進的墨色變化,象徵著管樂混厚博大的共鳴,濃淡相宜而又變化莫測的傳移模寫,彷彿弦樂如痴如醉、如泣如訴的演奏。2000年,李庚先生在中國美術館首次舉辦「馬勒音樂繪畫展」大獲成功。該展覽用東方與西方,繪畫與音樂,視覺與音響、時空交錯的繪畫語言,層層展開。激動人心的是馬勒·D大調交響曲,畫面中你可以感受到氣勢恢宏的交響樂齊鳴,一群全副戎裝的大唐武士整裝待發」王維「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之浩然正氣躍然紙上。撲朔迷離的畫面化為柔美舒緩的弦樂,奏出李白《春思》詩意「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剪不斷,理還亂……唐人錢起「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孤零一燈影,萬里眼中明」的詩意盎然,動人心弦。

馬勒第七交響曲·狂想曲尤為震撼,畫面中一組白色物象冉冉升騰,直逼蒼穹。那是煙波煙波浩渺的天姥山?還是勢拔五嶽的赤誠峰?那是一夜飛渡的鏡湖月?還是祥雲瑞氣的金銀台?那是霓衣風馬雲之君?還是虎鼓瑟兮鸞回車?那是什麼?那是李庚先生筆下神奇的畫面幻化成的美妙音符,訴說著李白《天姥吟留別》的夢中之境。

如果把李庚先生《馬勒交響曲與繪的空間》比作東方意蘊當代交響曲,那麼他的傳統墨戲人物如同清雅高古的《高山流水》古琴曲。唐代書畫家張懷瓘《書論》中說:「字之體式,一筆而成,偶有不連,則血脈不斷,及其連著氣候,通其隔行」。李庚先生少有天賦,才氣逼人,多年的苦學不但把握了謝赫「六法」中的「氣韻生動」說,同時也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他秉承家學,不僅在當代藝術創新上成果斐然,而且在傳統題材上獨闢蹊徑,選擇了一條古詩詞寫意的道路。

徐悲鴻先生為李可染先生畫展作的序文中,對當年剛滿四十的李可染大師讚譽有加,稱其繪畫「獨標新韻。徐天池之放浪縱橫水石群卉間者,李君悉置諸人物至上,奇趣洋溢,不可一世,筆歌墨舞,逐罕先例,假以時日,其成就未可限量,世之響慕癭瓢者,於此應飽啖荔枝之樂也。夫其興之所至,不加修飾,或披髮佯狂,或沉醉卧倒,皆狂狷之真,為聖人所取」。讀李庚先生近作,不由得聯想起徐悲鴻先生的這段文字。李庚先生的墨戲人物正是獨標新韻,以徐渭的肆意筆墨刻畫出古代詩人形象。在題材上技法上又有他自己的拓展,如意寫呂洞賓「獨上高峰望八都,黑雲散盡月還孤,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這首詩,用筆直逼顧愷之之意:「緊勁連綿,循環起忽,格調逸易,風超電疾,意有筆先,畫盡意在,所以今神氣也」。

在李庚先生為題贊引用的典故中,詩者裡面有六朝的嵇康、陶淵明等。唐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長卿等。宋代有陸遊,蘇軾等,他選的詩詞都始於與自己水墨畫相契合的作品,使詩詞與自己的作品相互映照。《詩意白居易》中,白居易造型言簡意賅,儀態萬千。用筆荒率高逸,剛柔相濟。「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未知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詩畫合一,渾然天成,使人回味無窮。在作品《寄意魯迅》人物造型令人拍案稱奇。魯迅奇崛拙樸,清奇誇張的形象打動觀者,喚起人們不盡的思緒;鏗鏘有聲的筆觸,痛快淋漓的寫意使墨酣隨機,魯迅「曾經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的朗朗正氣一覽無餘。

在李庚先生東方意韻水墨作品中,無論是傳統水墨寫生系列還是抽象水墨新作,無論是馬勒交響曲與繪的空間還是墨戲人物,不同風格、不同表現形式都出自先生一人之手,令人嘆為觀止。這都只是李庚先生眾多佳作中選出的例證。也只能略窺先生在水墨世界中的奕奕風貌。李庚先生的作品可貴之處在於傳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在於傳承了李可染大師「可貴則膽,所要者魂」的中國繪畫精神,在於把濃濃的東方意韻與當代氣息融為一體的那種生命體驗的美感。李庚先生的作品貫穿東西方美學思想,意通中外,心馳古今。在東西方文化衝撞和融合的過程中,造就了博大沉雄,渾厚凝重的個人風貌。作品以鮮明的東方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中西繪畫藝術的交融與發展,形成了個人藝術風格的嬗變與升華。

李庚先生是學識淵博具有國際視野的學者和教育家,是在藝術上不斷探索的「苦學」派藝術家,是當代東方畫壇崛起的新的又一座山峰。我深信,他在立足東方,走向歐洲,走向世界的藝術道路上會創造一個又一個繪畫藝術的巔峰,譜寫出一曲曲宏偉博大的華美樂章。(文/李元德)

【李庚,1950年出生於北京,1955年開始學畫。師從李可染、黃永玉、李苦禪。1956年在國內外展覽中多次獲獎。1964年代表中國參加波蘭世界青年藝術節獲獎。1983年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研究生。1984年由日本文化人領袖人物,井上靖、梅原猛、東山魁夷、高山辰雄等。向日本文化界介紹李庚,從此十年間日本全國四十城市多次進行巡迴展。1985年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大學院入學。朝日新聞社策劃,抽象畫系列《西遊記》巡展。1986年——1988年訪問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應西德明斯特大學設計院邀請,主持東方藝術講座。在靜岡美術館辦畫展。1987年任職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日本畫系,成為日本畫系首位外籍教官。1989年東京三越百貨,京都思文閣、大丸百貨店特別舉辦李庚畫展。為日本藝術大學編寫水墨課程。1990年將《動物寫生》等課程在日本畫系教學里編入,大受青年學生歡迎。《寫意的表現》系列作品發表。1991年再次改寫為日本畫系的水墨教程,將古典技法與現代表現同時編入日本畫系教導中。1992年發表作品《唐朝詩人與宋人詩意》,開始馬勒的研究。加古川市文化中心美術館舉行《畫壇旗手李庚展》。《兩洋的眼》現代繪畫展。由日本國立美術館館長及評論家選出60名大學教授進行題為《未來美術的方向》全國巡迴展,特邀李庚參加。1993年《兩洋的眼》現代繪畫展。因「文化事業作出的貢獻」獲日本總理大臣宮澤授予紺綬褒章,並獲得日本加古川市文化功勞者。與日本美術界領導人物河北倫明第一次在藝術大學舉行美術教程改革,特邀賈又福在李庚講座上進行教學大獲成功。1994年《兩洋的眼》現代繪畫展。本間美術館舉辦李庚《詩境與畫境展》。1995年日本德島美術畫廊舉行陶畫展。陶畫作品《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等中國傳統人物在日本名藝陶器「豬口」上發表。中國藝術家第一次創作此類型作品。在羅馬與日本藝術大學教授共同研究義大利文藝復興壁畫。1996年山形致道博物館舉辦李庚展。1997年編寫水墨教程第三方案並施獲好評。1999年由神戶新聞主筆策劃,與音樂家,電影導演等共同舉辦了《馬勒的空間藝術展》。在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組建新系,擔任歷史遺產系美術專業教授。2000年首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馬勒音樂與繪畫展》,大獲成功。2002年為歷史遺產系繪畫部分編寫教程。2002年——2003年為日本文學巨匠的小說繪製插圖。《中國革命先行者孫文傳》連載日本最大報紙《讀賣新聞》。2004年 編寫敦煌學教程。2005年為日本文學巨匠《曹操的一族》繪製插圖。 改寫歷史遺產學科繪畫部分的教程。2006年 日本現代藝術畫廊舉行作品展《抽象繪畫的墨與色》現代繪畫展《時間與墨》。本間美術館李庚個人作品展。2007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李庚個人作品展。2007年《大象無形》李庚水墨作品個展。2008年本間美術館、加古川市美術館舉辦李庚個人作品展。1986年至今在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藝術學部任藝術學教授。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歷史遺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日本總理大臣宮澤授予「紺綬章」特殊文化貢獻褒章,加古川市名譽市民。現任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學術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研究員。】

(編輯 楊玉 任品旭)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