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詭異記載「上古真人」是人還是神?

《黃帝內經》是我國四大醫典之一,中醫里的針灸/經絡/藏象等理論皆來源於此,被稱為醫家始祖。

但《黃帝內經》又不僅僅是中醫理論那麼簡單,它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內涵更為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和日常習慣,比如「陰陽五行理論」「中庸思想」「天人合一」,以及養生延年甚而希望長生不老的行為。

上古天真論

「上古天真論」是《黃帝內經》中的第一章,裡面就提到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壽命狀況。其中黃帝說:

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大意就是上古時期有真人,真人能夠做到順應天地四時,明辨陰陽,形神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人合一。真人到達這樣的境界后,也就能夠與天地同壽,沒有終結的一天,這被稱為依道而生。

Advertisements

這應該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了,上古天真論也成為歷史人物追求長生不老的理論作證。道教吸收了中醫的理論基礎和浪漫情懷,繼而發展出一套系統的卸甲修真的方式,從另一方面也確實進一步發展了中醫。

因此歷史很多道教人物也是中醫大家,比如大家最熟悉的葛洪,他即是一名道士也是一名中醫大師,葛洪在道教神仙體系中被列為四大天師之一。

葛洪的著作《抱朴子》上下篇即論神議仙,也講醫論葯。我國諾貝爾獲得者屠呦呦就是從葛洪的《肘後方》中得到啟發,進而提煉出青蒿素。

很多朋友不解,說為什麼講中醫非要講宗教信仰。這是因為傳統文化的特性,中國文化本就是相互交融發展的,硬生生地割裂並不符合歷史情況。

但不得不承認《黃帝內經》中說的上古真人的境界,更多的是古人浪漫情懷和豐富想象力的體現,就像詩仙太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Advertisements

形神合一

儘管《黃帝內經》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但並不影響它的偉大地位,其中的養生思想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對於上古真人的養生方式,文中的岐伯有更為詳細的敘述,岐伯說: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從這些文字也可以看出,其實養生不是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更多的是要做到精神上行為上的恬淡自然。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值得就是效法自然,比如天黑了都知道該睡覺了,可有人偏偏要熬夜。天亮了雞叫了該起床了,可有人偏偏要睡到午後,這就沒做到法於陰陽,要和於術數就更難了。

文中岐伯也講到: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今人不僅身體上不能法於天地,精神上「不知持滿,務快其心」,就是不知道滿足,怎麼痛快怎麼來。比如權錢和色,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適可而止,都是「務快其心」恨不得都是自己的。

即使沒有權錢和色,你的嫉妒心,怨恨心,無明火,就像大家網上說的噴子,心裡難得有平靜恬淡,怎麼能夠做到形神合一呢?又談何養生呢?離傳說中的修真得道更是十萬八千里。

病從安來?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這裡就可以看出生命不僅僅是並從口入,而且還能病從心生,也就是中醫里講的情志病,也就是無情傷五臟。

比如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為什麼經常咳嗽,因為憂傷肺。為什麼范進中舉后一下就高興瘋了,因為喜傷心。為什麼有人會被嚇死,因為恐傷腎。現代醫學也證明驚嚇能讓腎上腺素激增,引發生命危險。

平時生活中為什麼一有心事就沒胃口,因為思傷脾……

今天我們就不多講了,大家可以搜索地址「hycy2017u」或者搜索「內經修真手冊」了解更多內容。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