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大全之艾條壓灸法

艾條按壓灸法,又稱實按灸,為傳統的艾條灸法之一。本法與艾條懸起灸相對應,系指將艾條一端點燃后,隔布或綿紙數層按有穴位上,使熱氣透入肌膚的一種灸治方法。

按壓灸法是艾條最早應用的施灸方法,首見於明•朱權的《壽域神方》:「用紙實卷艾,以紙隔之,點穴於隔紙上,用力實按之,待腹內覺熱、汗出,即差。」。當時,為單純用艾絨。之後又在艾絨中加入某些藥物,亦即在艾絨中加入復方中藥葯末后卷制而成。稱之為葯艾條。藥物處方頗多,因處方不同,而又分別稱之為「雷火神針」、「太乙神針」等。近現代在此基礎上又有所發展。一方面是對原有方法的革新,如出現雷火新針、趙氏雷火針等;另一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艾條按壓灸法,諸如:隔布按灸法(運動灸)、灸筆灸等。在操作的方法上和應用的範圍上有一定拓展。

Advertisements

1、指灸

指灸法一名,祖國醫學尚無記載。其臨床報道始見於20世紀80年代。但迄今為止有關文獻極少,觀察的病種亦很單一。但指灸法十分安全,特別適用於嬰幼兒,我們建議讀者能從治療實踐中研究、總結、完善、推廣。

2、襯墊灸

艾條襯墊灸法,又稱艾火針襯墊灸法,簡稱襯墊灸,為現代上海地區針灸工作者創製的一種艾條按灸法。本法通過艾條按壓特製的藥物襯墊(亦有稱之為灸板)來達到治療作用,頗類似艾炷隔葯餅灸,但操作更為靈活、方便。值得臨床上進一步驗證。

3、灸筆灸

灸筆灸法是我國安徽地區針灸工作者周楣聲在家傳的基礎上結合長期臨床實踐創製出來的一種按灸方法。

4、雷火針灸

雷火針法,古代又稱為雷火神針法。首見於明·《本草綱目》:「雷火神針法:用熟蘄艾末一兩,乳香、沒藥、穿山甲、硫黃、雄黃草烏頭、川烏頭、桃樹皮末各一錢,麝香五分為末,拌艾。以厚紙裁成條,鋪葯艾於內,緊卷如指大,長三四寸,收貯瓶內,埋地中七七日,取出。用時於燈上點著,吹滅,隔紙十層,乘熱針於患處,熱氣直入病處。」本法是一種艾灸法,之所以稱為「針」,是因為操作時,實按於穴位之上,類似針法之故。

Advertisements

雷火針法,在其他明清醫藉諸如《針灸大成》、《外科正宗》、《種福堂公選良方》等都有記載,但其配方用藥各有差異。其適應病證及操作方法以《針灸大成》較為詳細:「治閃挫諸骨間痛,及寒濕氣而畏刺者。……按定痛穴,筆點記,外用紙六七層隔穴,將卷艾葯,名雷火針也。取太陽真火,用圓珠火鏡皆可,燃紅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取灰,再燒再按,九次即愈。」由於雷火針製作,特別是操作上的不使,有關臨床資料不多。近些年來,我國的一些針灸工作者,在藥物配方及操作上都有一定改進,治療範圍也相應有所擴大。

5、太乙針灸

太乙針灸,又稱太乙神針,是在雷火針基礎上改變處方而產生的一種葯艾條實按灸療法。清·韓貽豐所撰的《太乙神針心法》(1717年),是最早問世的關於太乙著作。之後,有范毓香奇的《太乙神針附方》、陳修園醫學叢書《太乙神針》及孔廣培的《太乙神針集解》等,但各家對艾絨中所摻藥物,所載不一。現代,在用藥處方上基本按傳統配方製備,但有所發揮,方法亦有所改進,治療範圍更進一步擴大。

6、運動按灸

運動按灸法,又稱運動灸。是現代針灸工作者在雷火針、太乙針在基礎上研製出來的一種隔布實按灸法。與傳統的雷火針等灸法相比。本法具有二大特點:

首先是運動灸法按灸過程中溶入了旋轉揉按手法,通過在穴位上的運動,使艾火更加具有滲透力,故灸感反應迅速,易達到氣至病所。

其次,其按灸用的布,含有多種中藥,故在灸治過程,熱力與藥力均可同時透達入體內,共舉祛病之功。本法只要操作得當,它無創傷,無痛苦。具有操作靈活,簡便的特點,施術時可憑醫者的手感、經驗及患者的耐受程度進行適當及時的調節。患者易於接受和配合治療,從而擴大了適應對象和治療的範圍。

目前比較流行的是「雷火灸」,「雷火灸」又稱「雷火神針」。在下一期中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雷火神針。」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