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的蛋白質屬性,決定了有益性、安全性?

文:白米范 ; 策劃製作:軍緣


人們每天要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蛋白質,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運轉。因此,有些多少對肽有認知的人可能會想,既然如此,肽就一定是有益的、安全的、保健康的。

應該說,通常情況下可以這麼理解,這的確是由屬性所決定的。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肽的蛋白質屬性也不會例外。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食物型蛋白質攝入量過多,對人體真的只是有益無害嗎?不然。

通過飲食,蛋白質攝入量過多,除了供應人體正常所需外,富餘的蛋白質會轉化為糖,再變為脂肪儲存起來。人體適當儲存脂肪,是有必要的,但脂肪過多,不但會引起肥胖,還會導致一些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認清這個道理,說明肽也不是萬能的,不是想像中那樣多多益善的。維持動態平衡,才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關鍵所在。

Advertisements

對於肽量稀缺的人們來說,通過外力對症下藥補充肽是有必要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吃啥補啥」。而對於身體內部動態平衡維持較好的人群來說,補多了還可能會「上火」。

為什麼呢?我們知道,人體細胞本身是可以產肽的,不管量多量少,這個過程仍然存在。假設,自產的肽相當於「國產」,進嘴的肽相當於「進口」,這兩個批號的產品,總會有差異性、排異性。

因為需求,人體缺肽時,對「進口」的外來物種排異性就會降低,也會吸納;相反,人體不缺肽時,就會對外來物種進行抵制排異。這也像人發燒時,是因為白細胞與病毒在作鬥爭。從而,補肽補成「上火」也就不離奇了。

凡事都沒有絕對的,如果一定要選擇放心,當然還是得多聽聽醫生們的意見。不管怎麼說,醫囑總要比說明書靠譜。

Advertisements


歡迎關注頭條號「逐范」,今天逐范,明天十足范。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