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網曝問題大合集:屏幕綠線、烙印、觸控失靈、不明雜音……

iPhone X上市不久,除了以全面屏設計、劉海問題、Face ID等話題讓人討論不休之外,層出不窮的各種Bug和軟硬體問題也連日佔據國內外科技媒體頭條,本文幫大家整理了iPhone X目前發生過的各類問題。

屏幕綠線

最近在美國網路論壇Reddit、MacRumors、Twitter等平台上傳出iPhone X的「綠線」問題,部分使用者回報他們的iPhone X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屏幕兩側(可能是左側也可能是右側)會出現相當刺眼的綠色線條,並嚴重干擾使用者視覺。

據這些使用者指出,iPhone X的綠色線條並無法通過重啟、系統還原來恢復,因此目前推測這條綠線很有可能是硬體方面的問題。iPhone X是蘋果第一款採用AMOLED屏幕的手機,雖無法確知屏幕綠線問題的具體成因為何,但一般推測問題可能出在屏幕供應商三星或者蘋果的調校上,但截至目前為止蘋果官方仍未對此發表評論。

Advertisements

屏幕烙印

iPhone X是蘋果首度採用AMOLED的產品,相較於IPS屏幕,AMOLED屏幕具備反應較快、高對比、自體發光、省電的優勢,但也有成本較高與烙印的問題。嚴格來說「烙印」是一個在未來才會發生的問題,儘管目前沒有明顯的烙印案例傳出,但蘋果官方倒是提前就打好了預防針,表示:「用戶遲早會遇到,只是時間長短問題」。

根據蘋果官網所發表的說明,指出iPhone X的AMOLED出現烙印或是色偏現象都是無可避免的「正常現象」,隨著長時間的使用,OLED屏幕將會出現「輕微的視覺改變」,例如「圖象殘留」或「烙印」,但蘋果並未表示使用多久會發生烙印現象,而且由官網的說明來看,如果烙印真的「正常的發生了」,那很可能也不屬於蘋果的保修範圍。

Advertisements

觸控失靈

除了綠線問題之外,還有一項問題也與屏幕有關。目前有部分國外使用者反應iPhone X在低溫環境下會出現觸控失靈的狀況,一開始用戶以為是手機宕機而嘗試重新開機,但觸控失靈的狀況直到回到溫暖的室內之後又會回復正常。

目前屏幕觸控失靈的案例大多數都是發生在環境溫度快速降低的場合,例如使用者從室內拿手機到室外,而根據目前發生的案例來看,氣溫零度或是2~3度間就可能會發生這項問題。對此蘋果官方則證實這項問題的存在,並允諾之後將發表軟體更新來修復這項問題。

輸入法Bug

iPhone X在推出時預載的操作系統版本是iOS 11.1,但這個版本的iOS可是以Bug出名,其中比較讓人崩潰的就是輸入法Bug,在使用英文鍵盤輸入字母「i」時,會被系統自動校正成「A」,讓使用者不勝其擾,針對此點,也有人提出可以通過設定「替代文字」把「i」強制改為大寫「I」即可,不過Bug終究還是Bug。

嚴格來說這並非算是iPhone X的問題,只是因為iPhone X推出時搭載iOS 11.1所致。針對這點,蘋果也迅速地推出了iOS 11.1.1修正這項問題,但若你是新購入iPhone X的使用者,要先升級IOS才能順利使用鍵盤輸入英文「i」,這想想也是夠麻煩的了。

雜音問題

同樣也是在Reddit與Twitter上傳出,部分使用者表示iPhone X有著與iPhone 8 Plus類似的雜音問題,指出iPhone X在音量較大聲時上方的聽筒會有類似雜音與爆音的狀況,甚至台灣也有使用者在Mobile01上發文說iPhone X有「噼啪」聲的雜音。

不同於iPhone 8 Plus的雜音僅在通話時發生,iPhone X的雜音在通話、播放音樂、響鈴時都會出現。目前蘋果已為部分案例提供更換新機的服務,但尚未針對此問題發表響應,也有使用者在換機之後仍然出現雜音的問題,因此也有外媒推測雜音問題可能是硬體問題,而非通過軟體修正就能解決。

Face ID安全性問題

iPhone X在推出后因為獨特的Face ID臉部識別而受到廣泛討論,大家想知道的是Face ID到底夠不夠安全?有些人嘗試使用面具,有些人找來雙胞胎來測試,有些成功,有些失敗,整體來說Face ID仍可算是相對可靠的一項身份辨識方式,但這並不表示它沒有風險。

最近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有一位媽媽發現他的十歲兒子竟然可以解鎖她的iPhone X,不過這不是每次都會成功,在不同的環境下反覆測試,他的兒子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機率可以成功騙過Face ID。

這件事情可以從兩個方面解讀,其一是Face ID也算是發揮了它的「認親」功能,代表在大部分的狀況下它仍然有效,其二是很明顯的Face ID並不是100%安全,要將它作為唯一的安全認證方式似乎還有待商榷。不過,使用者也可從菜單中設定Face ID的加強設定,也有密碼作為第二道防線,現階段雖無法肯定的說它百分之百可靠,但仍不失為一個方便快速的認證方式。


本文由 「AR智造家」撰寫,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及出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