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HIV/艾滋病患者的精神壓力及心理創傷

壓力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美國心理學協會年度調查顯示:壓力主要來源於金錢、工作、家庭責任和健康問題。對於HIV患者,因新的疾病出現、疾病隱私被暴露或對健康的擔憂等,可能受到更大的壓力。壓力除了影響人們的精神健康和幸福感以外,還對HIV患者有哪些影響?

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用術語「心理創傷」來概括使人感到痛苦的事件,如軀體虐待、性暴力或親人死亡,這些事件很可能造成持久的精神傷害。但是其他更為平常的事件,或積極或消極,或長期或短期,如結婚、工作困難、坐牢和被搶劫等,都可能是壓力的來源並影響健康。

精神壓力和心理創傷影響HIV患者

Jane Leserman博士是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大學的心理學家,他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調查了一組490例HIV患者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創傷結果。在超過27個月的時間裡,研究人員每9個月對8個傳染病診所的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詢問心理創傷性事件、性和軀體虐待情況、兒童時期受忽略和近期的生活壓力的情況。

研究報告稱,既往有心理創傷性事件的人數很高——33%曾經被性虐待,38%曾經遭受身體虐待,18%兩者兼有。受試者報告在研究前的9個月每個人平均遭受過3次導致精神壓力的事件。在研究期間,16名患者死於AIDS相關事件,29名患者死於其他原因。

心理創傷是導致HIV患者因HIV相關事件或其他原因發生死亡的風險因素。每一次心理創傷,都使死亡風險增加17%,HIV相關死亡風險增加22%。若經歷三次創傷,死亡風險將增加60%,HIV相關的死亡風險會增加83%。

Leserman 說:「我們的受試者有相當多的心理創傷經歷,這些事件將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造成精神健康問題。童年過後,這些創傷經歷會引發各種心理問題。隨後,HIV病程會有很大變化。患者在排除壓力和恢復創傷的過程中,可能會掩蓋對HIV疾病的關注。」

在這項研究中,生活壓力和HIV相關死亡率之間並無統計學關聯(在這項研究中有壓力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創傷是分開定義的)。然而,其他研究顯示:精神壓力和其他社會心理變數(如絕望和抑鬱)能影響病毒載量和CD4細胞計數。一項納入177例HIV患者的研究發現:儘管對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依從性很好,但是生活壓力越大的患者其病毒載量水平越高。此外,抑鬱、絕望和消極情緒都跟CD4細胞計數下降有密切關係。

其他相關的最新研究得出結論:雖然心理因素可能影響病毒載量和免疫力,但影響的範圍不大。主要作者Jennifer Attonito博士說:「因為依從性仍然是HIV患者獲得病毒學抑制和改善健康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所以HIV治療中最重要的是身體中維持足夠的藥品濃度。」

僅關注病毒載量是不夠的

加州大學 Edward Machtinger博士說:僅關注病毒載量是否獲得抑制會忽略HIV患者健康面臨的其他問題。儘管在他的臨床中心,大部分女性的病毒載量持續獲得抑制,但她們承受的壓力事件其實比HIV疾病本身的危害更大。

他說:「大部分患者的病毒載量都獲得抑制,美國國家領導人還誇獎我們的臨床中心工作出色。但是,現狀不容樂觀:40%的人存在酗酒或吸毒,50%患者存在抑鬱而且大部分患者並未充分了解自己的HIV狀況。許多患者濫交、失業。患者大部分都是窮人,而且大多數面臨死亡威脅。」

Machtinger博士表示,在過去十年,他看到死於心理創傷相關原因的患者遠比死於HIV相關原因的要多。他說:「16%的患者死於HIV,84%的患者直接(如謀殺)或間接(自殺或絕望)死於心理創傷。心理創傷會中斷治療,也會導致患者治療脫落。我們中心對HIV婦女、變性婦女和年輕的黑人男同性戀者的臨床工作做得並不夠好。我們需要將工作重心轉向HIV患者的真正需求——治癒。」

聚焦治癒

Machtinger認為,臨床中心可以幫助患者將心理創傷病史彙報的策略應用到治療實踐中。例如:有既往創傷史,且有抑鬱或吸毒史的HIV患者,可更充分地從藥物治療中獲益。綜合一名患者的情況來治療心理創傷和關注治癒是關鍵。

Leserman說:「如果患者在既往生活中有過創傷,他們並非一定會預后不良。因為患者經歷過壓力事件並不意味著他的疾病就會失控。患者還有很多方法可以減輕壓力和心理創傷帶來的影響,提高生活質量。如果患者有抑鬱,應當尋求心理幫助,服藥或接受心理諮詢,這些都是對患者有幫助的。」當然堅持HIV治療也是很重要的。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