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的常識

從一件事說起吧。

這個周末,我家孩子鬧肚子、發燒,折騰了我和妻子兩天。

周六,孩子喊肚子疼,看著娃難受的樣子,我和娃娘非常不淡定,當天晚上就去了北京兒童醫院,急診處人滿為患,需要等三個小時,我倆果斷決定,去旁邊的新世紀兒童醫院,這是一家私立醫院,優點是人少,服務態度好,缺點是費用比較高,我們主觀認為,醫生見識的病例少,經驗不足。

周六當晚,由於只有肚子疼的癥狀,醫生根據疼痛位置判斷,估計是腸道問題,所以只開了一些益生菌。

周日,孩子開始發燒,最高到三十九度,肚臍部位持續陣發疼痛,疼起來眉頭緊鎖,我和娃娘繼續不淡定,晚上帶孩子去北京兒童醫院,兒童醫院有個小夜特需門診,由於費用相對高一些,所以挂號和排隊人數較少。

Advertisements

醫生根據孩子發燒癥狀、肚子疼的位置、抽血結果,判斷可能是腸胃感冒,開了抗生素。

當晚服藥,周一,孩子燒退了,有一些腹瀉的癥狀,但不嚴重,我安心上班。

這個過程讓我很焦慮,過程中不斷在網上查詢,我發現,在網上查詢只會增加焦慮心態,沒有任何實質幫助。

一開始,我非常擔心是闌尾炎,到網上查詢闌尾炎所有癥狀,低燒,噁心,臍周疼痛轉移右下腹疼痛,有些癥狀符合,有些並不符合,我不是醫生,不敢做篤定的判斷,無端增加了焦慮

妻子提到了鄰居家孩子的故事,鄰居家孩子的爸爸是醫生,每次孩子生病時從不去醫院,基本都是在家用藥。我覺得,可能是來自醫生父親的篤定,他有大量的專業基礎知識,他知道什麼情況下要去看醫院,什麼情況下去了也沒用,也許我會臨時查閱大量資料,但我沒有那種篤定感。

Advertisements

正是醫生爸爸的這些知識儲備,構成了他篤定的判斷。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醫生爸爸非常忙碌,確實沒時間帶孩子去醫院。

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非醫生家庭,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只能重複跑到醫院,把看病的事情封裝給醫生,憑藉醫生的經驗和知識背景來解決問題。

曾經看過一本書,講了一個觀點,其實對醫生來說,人體是個黑箱,對於複雜的人體,醫生也有太多的不解。

任何疾病,都有個自然病程,癥狀肯定不會在一天之內出現,也不會在一天內消失,需要持續做觀察,每增加一個新的信息,醫生的判斷都會發生變化,同一個疾病,不同的醫生會看到不同的信息,我們只能綜合多人的判斷,去做自己的判斷。

大部分疾病是自限性疾病,就是那些不需要治療也會好轉的病,對免疫系統有訓練作用,這些疾病,藥物的主要作用就是安慰劑。

醫生針對生病的判斷,主要是藉助機器檢查手段,加上自己頭腦中的種種封裝好的工具去做評判。

人要如何保養身體呢?

很多人過渡保健,或根本就不保健,可能兩種方式都過於極端,電視上有各式各樣的保健品公司,網上有各種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的說法,還有各路中醫養生大師,基本上是忽悠人的。

所有倡導有奇效的食材,大多是為了商業目的,比如人蔘、鹿茸、燕窩、枸杞等等,基本是被中醫騙子包裝過的產物。

保持身體健康,主流醫學界的建議是三點,飲食,運動和睡眠。

飲食上要儘可能吃的雜、肉蛋蔬果什麼都要吃,做到低鹽、低糖、別吃的太飽。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睡眠,這樣做就行啦,沒必要整天研究養生。

醫學,是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實證科學,有太多領域我們還不清楚,但是,這並不妨礙人類的壽命在逐年升高,即便是黑箱也沒關係。

一個人排除對疾病恐懼,只需要了解一件事,那就是懂得概率的重要性。

舉個例子,人們對癌症的恐懼,往往要高過心腦血管的恐懼,但是心腦血管問題卻是6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殺手。而心腦血管問題又是有明確的方法可以預防的降低的,而癌症的預防的難度卻很大,人們更應該關注那些容易預防的心腦血管問題,而少去擔心癌症問題。

心腦血管發生的概率,要高於癌症發生的概率,這就是常識。

對於醫學,對於疾病,有太多的常識,等待人們去挖掘,所以,我推薦一個軟體,丁香醫生,這是個幫你解決常識的app。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