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特在哪?

編前:

城市建設舒適宜居,經濟發展迸發活力,民生工程惠民暖心,聯通內外擴大開放,這是呼和浩特圍繞轉型發展和民生需求,獻上的一份份特殊大禮,贏得群眾廣泛認可。近日出版的第21期《半月談》刊發文章《呼和浩特,特在哪?》,從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民生工程和開放發展方面展示了呼和浩特的發展成就。今日本報予以全文轉載。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的真實寫照。

如今,這裡綠樹成蔭,瓜果飄香,禾黍稠密。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詩人們筆下的昭君出塞風沙繞塞、幽怨無邊。

如今,塞上名城呼和浩特經濟繁榮,人氣旺盛,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格局。

Advertisements

曾是游牧民族的苑囿,又是進入中原的跳板——歷史學家翦伯贊曾對呼和浩特這樣評價。

如今,這裡從歷史的後院變身開放的前沿:呼和浩特發揮區位優勢,聯通內外,開放發展,成為「一帶一路」沿線的一顆明珠。

城市建設舒適宜居,經濟發展迸發活力,民生工程惠民暖心,聯通內外擴大開放,這是呼和浩特圍繞轉型發展和民生需求,獻上的一份份特殊大禮,贏得群眾廣泛認可。

生態環保特重視

遏制毀山「掘金」,恢復綠水青山。風吹綠草遍地花的呼和浩特,在發展中堅決守住生態底線,在環境容量上過緊日子,治理和保護兩手齊抓。

呼和浩特北部的陰山山脈大青山段,曾因無序開發沙石、黏土,植被退化、水土流失。

為保護環境,呼和浩特重拳整治礦山企業,拆除採石點和加工點的機械設備,實施大青山前坡綜合治理工程,方圓150平方公里得到修復。

Advertisements

如今,大青山前坡碧草如茵、花園連片,成為人們休閑的後花園。

渣土山變公園、廢品站變綠地……2017年的全民綠化行動中,呼和浩特開工新建143處公園、遊園和綠地,種植喬木48萬株、灌木近2000萬株,使城市綠化率年內增加10個百分點,達30%以上。

「以前出門就是垃圾山,現在大變樣了,空氣好、氧氣足。」新城區北山公園附近的居民楊薇說。北山公園曾是以建築廢料為主的渣土山,經過改建變成景緻優美的公園。

玉泉區東五里營一處廢品收購站也華麗轉身為一座木質「閣樓」,充滿異域風情,裡面有音樂茶吧、便民超市和公廁。

為解決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如廁難問題,呼和浩特市今年開工新建「青城驛站」和環保移動公廁近9000座,完成提標改造、回購租賃、沿街開放公廁1000多家。

城市越來越美,管理也要跟上。漫步大街小巷,兩側漂亮的路牌都有「路長」信息,上面顯示著路長和管理員的姓名和聯繫方式。

據了解,全市路長分為四級,有社區工作人員、社區主任、街道辦事處主任和區長,還有環衛、城管、食葯監管等部門的工作人員。

路長們要在常態化的巡查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隨時接受百姓的建議和監督,共同增強城市的「免疫力」。

來源:半月談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