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辨證治療(具體病例分析)

這個患者是35歲的女士,到我門診的時候,得病已經有7年以上,患者曾在當地醫院查血常規發現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經行骨穿診斷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曾先後口服氨肽素、環孢黴素及十一酸睾酮膠丸等治療,效果不佳,停用,間斷輸血,後患者至北京複查骨穿:提示增生減低,淋巴細胞佔66%,全片未見巨核細胞,染色體:46,XX[4]。初診時外周血常規:白細胞計數 2.3×109/L,血紅蛋白 60g/L,血小板計數 10×109/L,既往身體健康,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史,有輸血史,否認手術及外傷史,否認肝炎、結核、禽流感及密切接觸史,否認藥物及食物過敏史。當時患者畏寒喜暖,手腳冷,腰酸,夜尿多,大便稀溏,面浮肢腫,納食可,夜眠安,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辨證屬於腎陽虛型。

我們說,臨床上,腎陽虛型多見於慢性病例,治療效果相對較好,此型以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脈細無力等為辨證要點,患者陽虛不能溫暖全身,故有畏寒肢冷,得暖則舒,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酸,腎關不固,則夜尿多,腎虛不能溫養脾土,運化失職,則見飯後腹脹,水濕停滯,可有顏面浮腫,舌淡為血虛,苔薄白為寒,脈細無力,乃心陽虛之象。法當以補脾益腎,補腎壯陽為主,選用當歸補血湯加減:當歸20g、黃芪30g、生地15g、熟地15g、山藥10g、山萸肉10、牡丹皮10g、茯苓10g、澤瀉10g、女貞子20g、川萆薢20g、補骨脂15g、菟絲子15g、制首烏20g、黑桑葚30g、枸杞子20g、鎖陽20g、巴戟天10g、桂枝10g、太子參30g、炒白朮10g、生薑10g、大棗40g。同時口服司坦唑醇片1片(2mg) 日3次,肝泰樂2片(100mg)日3次,益腎生血片5片(1.5g)日1次。

3個月後複診近3個月未輸紅細胞及血小板,檢查回報:血常規:白細胞計數 2.4×109/L,血紅蛋白 90g/L,血小板計數 23×109/L,脈沉,舌淡苔薄白,舌邊齒痕。中藥處方:首診方去澤瀉10g、加五味子10g。同時口服司坦唑醇片1片(2mg) 日3次,肝泰樂2片(100mg)日3次,益腎生血片5片(1.5g)日1次。

7個月後複診檢查回報:血常規:白細胞計數 4.0×109/L,血紅蛋白 130g/l, 血小板計數 31×109/L,中性粒細胞 2.4×109/L。脈沉,舌苔薄白。中藥處方:守上方。同時口服司坦唑醇片1片(2mg) 日3次,肝泰樂2片(100mg)日3次,益腎生血片5片(1.5g)日1次。

1年後複診檢查回報:血常規:白細胞計數 3.3×109/L,血紅蛋白 146g/l,血小板計數 40×109/L,中性粒細胞 1.8×10*9/l。脈沉,舌苔薄白,舌邊齒痕。中藥處方:守上方。同時口服司坦唑醇片1片(2mg) 日3次,肝泰樂2片(100mg)日3次,益腎生血片5片(1.5g)日1次。

我們說,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中醫屬「虛勞」範疇,2008年,時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的麻柔主任組織召開了兩次「常見血液病中醫命名規範化研討會」,會議建議再生障礙性性貧血中醫病名為「髓勞病」,「髓」代表病位,「勞」代表病情與病性。髓勞病以腎虛為主,腎主骨生髓,髓化生氣血,脾臟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補腎填精,調節陰陽的前提下,健脾以助生血。該患者思路也是恩師麻柔主任的常用思路。在治療過程中,血紅蛋白在治療初期升高並不明顯,甚至有時有所下降,但是堅持在6個月以上,外周血白細胞、血紅蛋白及血小板計數顯著升高,患者皆可脫離輸血治療。本病治療時間較長,治療時間在6個月以上方可起效,所以治療貴在增強病人的信心和堅持治療。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