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的藥物治療進展

黃褐斑的藥物治療進展

劉宇甄 林彤

作者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皮膚病研究所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獲得性色素沉著性疾病,多見於育齡婦女。皮損主要發生於面部,對患者的外貌和生活質量造成影響。本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至今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現有的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化學剝脫、激光及聯合治療等,其中藥物治療仍為首選。現概述如下。

1 局部治療

1.1 酪氨酸酶抑製劑

1.1.1 氫醌:又稱對苯二酚。可競爭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細胞中DNA及RNA的合成、加速黑素細胞的降解。氫醌作為經典的脫色劑治療黃褐斑已近半世紀,常用濃度為2% ~ 5%的乳膏,每晚1次,5 ~ 7周顯效,可維持治療3個月至1年。Ennes等[1]在48例黃褐斑患者中進行4%氫醌的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每日2次,12 周后氫醌組中38%治癒,無治療失敗者;安慰劑組僅8%治癒,無效者佔17%。目前臨床普遍將氫醌與其他外用藥物聯合,由4%氫醌、0.01%氟輕鬆、0.05%維A酸組成的「三聯霜」是惟一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的含有氫醌的黃褐斑治療藥物[2]。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瘙癢、燒灼感、刺痛、接觸性皮炎,並繼發炎症后色素沉著,不良反應的發生與濃度和時間相關。長期使用高濃度(≥ 5%)氫醌可導致外源性褐黃病、膠樣粟丘疹。因此,有學者建議,局部單用氫醌藥物治療數月後或一旦皮損明顯改善,宜改用其他治療方案[3]。

Advertisements

1.1.2 壬二酸:通過干擾線粒體的呼吸鏈和DNA合成起到細胞毒及抗增殖作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主要作用於高活性的黑素細胞,抑制黑素生成。外用常見濃度為15% ~ 20%的乳膏,每天2次,1 ~ 2個月後起效,但需持續應用數月,最長可至8個月。新發皮損療效好,表皮型較混合型者起效快。對氫醌耐受性差者,可用壬二酸治療[4]。研究顯示,20%壬二酸軟膏聯合0.05%或0.1%維A酸療效優於單用壬二酸治療[5]。另有研究報道,20%壬二酸軟膏和0.1%阿達帕林凝膠聯合化學剝脫劑治療難治型黃褐斑安全有效[6]。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輕微紅斑、脫屑、瘙癢或燒灼感。

1.1.3 熊果苷:是氫醌的β-D葡萄糖苷衍生物,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小體成熟[4]。Han等[7]對54例黃褐斑患者進行2%熊果苷凝膠面膜和安慰劑的雙盲對照研究,每天1次,8周后試驗組的皮損明顯消退且無不良反應。

Advertisements

1.1.4 甘草萃取物:主要成分為甘草黃酮、甘草苷。前者為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抗炎作用[3]。市面上甘草黃酮應用濃度為10% ~40%。目前國內外仍缺乏此葯療效的可靠試驗數據。

1.1.5 曲酸:通過螯合銅離子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誘導角質形成細胞分泌IL-6,從而抑制黑素合成[8]。外用濃度為1% ~ 2%的凝膠,每日2次,共2個月。2%氫醌乳膏聯合2%曲酸乳膏外用治療黃褐斑,每晚1次,2個月後皮損可獲得改善[9]。接觸性皮炎是常見的不良反應,此葯是一種光敏劑,治療期間需同時採用防晒措施。

1.2 抑制黑素小體轉運:黃豆萃取物:蛋白酶活化受體-2(PAR-2)屬於G蛋白耦聯受體,僅表達於角質形成細胞膜上,介導攝取黑素小體的功能。絲氨酸蛋白酶抑製劑是黃豆中化合物之一,主要由黃豆胰蛋白酶抑製劑、Bowman?鄄Brick蛋白酶抑製劑所構成。其主要功能是通過抑制蛋白酶活化受體-2,使色素消退[10]。外用治療色素沉著性疾病,可獲得明顯改善[11],但在針對黃褐斑治療方面,目前尚缺乏可靠的臨床對照試驗。

1.3 加速表皮更新:維A酸:通過抑制酪氨酸酶的轉錄干擾黑素合成,縮短表皮更替時間,促進角質形成細胞脫落。在與其他藥物聯合時,可促進後者的滲透,提高療效。臨床應用濃度為0.05% ~ 0.1%,治療黃褐斑一般用藥24周左右見效[4]。

Griffiths等[12]在38例女性患者中進行40周0.1%維A酸乳膏和安慰劑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19例中有13例(68%)獲得臨床改善,對照組則為1/19(5%)。另有研究發現,0.1%阿達帕林療效同0.05%維A酸,但前者耐受性更好[5]。由於存在紅斑、脫屑、炎症后色素沉著等不良反應及治療時間較長,目前不推薦單用維A酸治療,主要仍應用三聯霜[4]。

1.4 抗氧化劑:維生素C通過螯合銅離子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多巴醌的氧化,預防自由基的產生,還可使被氧化的黑素減少。同時具有預防紫外線誘導產生自由基對皮膚造成損傷的作用,因可被保存於表皮中,因此,較防晒乳膏的光防護作用強[3]。一項臨床試驗發現,5%左旋維生素C乳膏比4%氫醌乳膏的刺激性小,對氫醌耐受性差者,維生素C被推薦作為輔助治療方案[13]。缺點是易被氧化,存在高度不穩定性。離子導入左旋維生素C,可促進皮膚吸收,並可控制給藥劑量,較化學剝脫的安全性更高。

1.5 三聯霜(4%氫醌 + 0.01%氟輕鬆 + 0.05%維A酸):用維A酸避免氫醌氧化,增加後者滲透性;糖皮質激素降低氫醌、維A酸的刺激性,並通過減少細胞代謝,抑制黑素生成[4]。一項前瞻性大樣本隨機雙盲試驗將4%氫醌、0.01%氟輕鬆、0.05%維A酸與任2種藥物組合進行對照,結果顯示:三聯霜組中有77%達到治癒或顯效,而兩葯聯合組為46.8%[14]。隨後的多項臨床研究均支持此配方的療效,使4%氫醌、0.01%氟輕鬆、0.05%維A酸成為目前治療黃褐斑的一線治療方案[4]。另有研究發現,8周療程的三聯霜療效較單用4%氫醌,皮損改善更明顯[15]。Grimes等[16]發現,經過12周三聯霜治療后皮損明顯減退者,在應用防晒乳膏的前提下,每周應用3次三聯霜或每天使用含更低濃度的氫醌或脫色劑較為合適。建議在黃褐斑慢性病程中,將降低藥物濃度或使用頻率作為維持治療方案以預防複發。隨後Arellano等[17]通過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研究中表明,中重度黃褐斑患者經過8周三聯霜治療后,皮損痊癒或達輕度者(GSS ≤ 1),經每周2次或每月逐漸減量的6個月三聯霜維持治療,維持治療期間前者有53.8%,後者有53.0%未複發。複發率與研究起始的皮損嚴重程度相關而每周2次的維持治療在重度患者中療效較佳。防晒乳膏的使用有助於控制皮損嚴重程度且與皮損清除率相關。因此,建議採用防晒措施的同時,在診斷之初即選擇合適的維持治療方案。刺激性是常見的不良反應,此外,因配方中含有糖皮質激素,可能繼發皮膚萎縮、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不建議每周2次、 > 6個月的長期應用[2]。

1.6 其他:

1.6.1 綠茶萃取物:主要由具有抗氧化、抗炎及抗癌作用的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等多酚類化合物組成,其中EGCG是重要的活性成分[18]。其抗氧化的作用較維生素C、E等抗氧化劑強[19],具有劑量依賴性的調控黑素生成之能力。體內研究顯示,外用綠茶萃取物可避免紫外線造成的DNA和朗格漢斯細胞損傷,與防晒乳膏同時使用具有協同作用[18]。由於穩定性及滲透性等因素,使綠茶多酚類化合物的使用受到局限[20]。

1.6.2 小眼畸形相關轉錄因子(MITF)-siRNA乳膏:作為黑素細胞信號轉導通路下游的信號分子,在黑素細胞分化、發育、功能調節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作為Rab27A的關鍵性轉錄因子,調控黑素小體的轉運過程。MITF-siRNA可抑制MITF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其下游的酪氨酸酶基因、酪氨酸酶相關蛋白-1、酪氨酸酶相關蛋白-2基因等的表達,調控酪氨酸酶轉錄及成熟過程,最終使黑素生成減少[21]。Yi等[22]採用含有0.005% MITF-siRNA乳膏治療黃褐斑,取得安全、滿意的療效。

2 系統治療

2.1 抗氧化劑:維生素C、E,原花青素等是常見的抗氧化劑。維生素C、E可保護皮膚,抵禦長波紫外線、中波紫外線,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黑素生成。此外,維生素C可減少黑素,預防黑素在分解代謝過程中被氧化。原花青素存在於蘋果、肉桂皮、野櫻莓、咖啡豆、葡萄籽及沿海松樹皮中,從法國松樹皮中提煉出的萃取物又名碧蘿芷(pycnogenol),主要包含酚類化合物及黃酮類(原花青素)成分。通過清除自由基及下調核轉錄因子κB介導的信號通路,具有較維生素C、E更強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並與濃度相關。每日碧蘿芷75 mg是治療黃褐斑的有效安全劑量[23];口服富含原花青素的葡萄籽萃取物對黃褐斑也具有一定療效。

一項多中心、雙盲研究顯示,維生素C、E聯用較單用維生素C臨床改善明顯[24]。Handog等[25]在單中心隨機對照雙盲試驗中利用原花青素聯合維生素A、C、E治療60 例菲律賓女性黃褐斑患者,試驗組藥物成分為原花青素24 mg,β胡蘿蔔素6 mg,維生素C 60 mg,維生素E 15 IU,每日2次,療程8周,結果顯示,黃褐斑面積及嚴重程度指數評分(MASI)及黑素測試評估均顯效,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但尚缺乏長期隨訪資料。

2.2 氨甲環酸(tranexamic):具有抗纖維蛋白溶解作用。該葯可通過抑制纖溶酶原結合角質形成細胞,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素合成。口服及局部外用氨甲環酸,組織學可見表皮中的黑素減少,血管和肥大細胞數量下降;發現治療后皮損的黑素指數降低,非皮損處則相反,該葯可能對皮損及非皮損部位的作用不同[26]。Wu等[27]給予74例黃褐斑女性患者口服氨甲環酸,每次250 mg,每日2次, 結果61例(82.4%)治療1個月後皮損減少,70例治療2個月後(94.6%)減少,該劑量僅為抗纖溶治療的1/6。療后隨訪6個月,有7例(9.5%)出現不同程度的複發,再次接受該葯治療,仍可獲得改善。口服氨甲環酸安全有效,但在長期應用及控制複發方面仍需進一步研究。治療期間有5.4%患者出現噁心、腹瀉、腹痛等胃腸道癥狀,可餐后服用,8.1%患者發生月經過少,停葯可消失。

綜上所述,藥物治療在黃褐斑中大多取得較好的療效,建議聯合用藥並利用三聯霜控制複發,植物萃取物如大豆、甘草、綠茶萃取物等雖然在治療色素沉著性疾病獲得滿意療效,但在黃褐斑治療方面尚缺乏足夠證據。隨著對黃褐斑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基因工程藥物的出現,可能為本病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DOI:10.3760/cma.j.issn.1673-4173.2014.01.003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誌》,2014,40(1):5-8

原創內容(部分圖片來自《現代皮膚性病彩色圖譜》),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