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飯後吃,開胃又消食

荸薺俗稱馬蹄,又稱地栗,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被北方人視為「江南人蔘」。荸薺不僅營養豐富、甘美爽口,而且對多種疾病還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確為蔬果妙藥之佼佼者。

中醫藥學認為,荸薺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止渴、開胃、消食、化痰、益氣、明目等作用,因此將其作為清涼生津劑,輔助治療溫病口渴、小兒口瘡、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便燥結和瀉痢下血等病症,也可醒酒解毒。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荸薺主消渴痹熱,溫中益氣,下丹石,解風毒,除胸中實熱氣」。

現代研究表明,荸薺所含的磷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骨骼的發育大有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特別適合兒童服用。

Advertisements

荸薺 具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濃難咳。具體方法是:荸薺汁1杯川貝1.5克(研成粉)拌勻服,每天2~3次。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

此外,荸薺中所含的荸薺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血壓也有一定效果。近年研究發現,荸薺含有的一種抗病毒物質可抑制流腦流感病毒,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季,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能用於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

荸薺對於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是不適宜於小兒消化力弱、脾胃虛寒、有血瘀者食用。而且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凈煮透後方可食用。

Advertisements

荸薺適用於兒童、發熱病人、肺癌患者,脾胃虛寒、血虛、血瘀者不適宜服用荸薺。荸薺與核桃仁搭配有利於消化,與香菇、黑木耳搭配可補氣強身、益胃助食,與蘿蔔搭配可清熱生津、化痰消積,與豆漿搭配可清熱解毒、利尿通便,與楊梅搭配可祛火生津、利尿止瀉;但其與蛤蜊搭配會降低其營養價值。

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一道可以保肝護腎的党參馬蹄豬腰湯,先準備材料豬腰200克、馬蹄150克、党參100克以及調料鹽6克、料酒適量。然後將豬腰洗凈,剖開,切去白色筋膜,切片,用適量酒、油、鹽拌勻;再將馬蹄洗凈去皮,党參洗凈切段;再將馬蹄、党參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煮30分鐘 ,加入豬腰再煲10分鐘,以鹽調味供用。

馬蹄應選擇個大、 紫黑髮亮、無破損、肉質白內、芽粗短的為佳。儲存馬蹄時應先將其放在太陽下暴晒,然後再將其放置在低溫、陰涼、乾燥、通風時儲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