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工匠——麵塑(春節前的麵食文化)

麵塑

麵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是源於山東、山西、北京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即以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

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划、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起源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歷史淵遠流長,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科。就捏制風格來說,黃河流域古樸、粗擴、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緻、優美、精巧。

Advertisements

簡單地說,麵塑就是用麵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種小型人物與事物。麵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備卻並非易事。

舊社會的麵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深受群眾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麵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兒也走入了藝術殿堂。

特點

麵塑藝術的特點:

1、顏色豐富;

2、體積較小、便於攜帶;

3、材料便宜,製作成本比較低廉。

經過麵塑藝人長期摸索,現在的麵塑作品不霉、不裂、不變形、不褪色,因此為旅遊者喜愛,是饋贈親友的紀念佳品。外國旅遊者在參觀面人製作時,都為藝人嫻熟的技藝、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傾倒,交口讚譽,稱德志麵塑為「中國的雕塑」。

Advertisements

傳承發展

從手指頭上產生的麵塑製品,受歷史發展的影響,受北方大氣的陶冶,逐漸在市場中嶄露頭角。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化生產逐步代替手工業,包括麵塑藝術在內的許多民間工藝在市場的空間越來越小。

麵塑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品要想讓市場接受,要想取得好的經濟效益,還需在傳承的基礎上大打「創新」牌,不斷發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