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食品添加劑!

一. 大多數的食品安全問題(特別是急發)不是食品添加劑的問題,而是非法往食品中添加非食品用的材料。所以「專家們「不要一提食品問題就是食品添加劑怎麼怎麼的。

二. 食品添加劑確實存在濫用的現象,一種是違規使用,也就是超標或超範圍使用,一種是合法的濫用,就像上文提到的蜜餞的問題。

對於違規中的超標使用,現行法律和監督程序應該都可以做到,比如技監部門每年每季度都有例行的抽查,每個超市,小菜場都會去查,當然,檢查的一般都會是有明確生產企業的,由工商登記的產品,而且也會在晚報等地方公布結果。所以一般的包裝產品,如肉製品,醬菜,餅乾等日用品中的添加劑使用都有控制。一旦超標,相信現在的測試手段是完全可以檢測到。

Advertisements

請注意,這是加工的包裝食品,至於散裝的食品,比如散裝的醬菜,餃子,熟肉製品等可能就無法做到控制了,即使有監督,也不能面面俱到了,完全靠生意人的道德了。

食品添加劑超範圍使用在某些地方會用得比較多,比如色素,標準規定在某一產品中只能用一種,但為了追求效果違規用了不能用的,而且在檢查的時候還檢查不出來(我們會按標準中許可用的列表來檢查,而不會去檢查不能用的,這樣鑽賺了檢查的空子。)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一是要調查,二是要重罰。

我們國家那麼多大學,研究所,有那麼多儀器,專家教授們可以對食品行業現在的添加劑使用情況進行調查,一是可以作為政府部門監督的依據,(我想蘇丹紅應該也不是食品添加劑這類的東西,也是由歐洲在研究調查時發現)也可以作為食品行業產業升級的突破口,可以研製更好更安全的產品替代。

Advertisements

如果有人違法,那就的重罰。罰到他心痛,達到他沒有能力再違法。

最大的問題是合法濫用,一種如上文說的蜜餞問題。如果產品有正常的合法的標籤,不難判斷產品品質的好壞,標籤上單寫上名稱是不夠的,因為不是專業人士不懂,我們的法規是否可以規定必須標明添加劑的用途,如苯甲酸(防腐劑)。

另一種合法濫用就是加大非傳統意義的食品配料的使用比例,比如食品用膠,大量用於肉製品加工業,雖說無害,但卻大大降低食品的品質和營養價值。這個需要一個市場淘汰的過程,這種產品的出現,其實是由於人們購買力不足,正宗的產品吃不起,所以這些東西有了市場。

筆者曾參加過幾屆食品添加劑的展會,就有幾家在推銷他們家的膠如何好,怎麼好呢?用他的膠,他的工藝製作的魚丸成本又低口味又好,這樣的所謂科研人員真是不怎麼樣?所以比較一下,如果肉丸魚丸的價格比肉魚的價格低或低很多那肯定是有問題的,至少不好吃,也沒營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