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異僧姚廣孝的傳奇人生

姚廣孝(1335—1418年),蘇州長洲人,幼名天僖,字斯道。父親是個醫生,本來準備讓他子承父業,可他偏偏不願意,表示自己想讀書做官或者學佛。在元末,入仕的途徑較少,於是他在14歲時在家鄉附近的妙智庵剃髮做了和尚,法名道衍。雖然做了和尚,可做官的打算並沒有泯滅,平時不修佛理,一味研習兵法韜略。後來乾脆違反佛規,跑去拜道士席應真作師父,學習陰陽術數之學。一次,姚廣孝雲遊到嵩山寺掛單,碰巧遇上了元末著名的相面先生袁珙。這袁珙也會奉承人,本來姚廣孝長的很醜,黃臉上一對三角眼,在袁珙嘴裡卻成了異相,說他是「異僧」,「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和元初輔佐世祖忽必烈統一華夏的名僧劉秉忠是一類人。姚廣孝聽后大喜,更堅定了入世建功的信念。

由於不守本分,反而對儒、釋、道家之學都有涉獵,顯得學問高深,因而「浙東四學士」。宋濂、高啟等都愛與他交遊。只是他的運氣一直欠佳,別人都在新王朝謀得一官半職,他卻一無所獲,唯一一次應召到禮部參加僧試,還沒被重用,只領到一套御賜的僧服,就被打發出來。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腳馬皇後去世,朱元璋為表示懷念,決定選拔有道高僧侍奉諸子,並輔弼諸王誦經祈福。姚廣孝的朋友,當時已出任僧錄司左善世的宗泐藉機推薦了他。姚廣孝到南京后見到燕王朱棣,言談頗為投機。於是朱棣請求朱元璋派姚廣孝隨他一起回北平,獲准。到了北平,姚廣孝以主持身份住進慶壽寺,但經常出入燕王府,密談軍國大事,成為朱棣的心腹軍師。

建文帝即位后,為維護中央集權,在齊泰、黃子澄等的輔助下大規模削奪藩王的權力,但由於動作過大,招致手握兵權的藩王反對,朱棣既是一個。姚廣孝見立功的機會到了,積極動員朱棣起兵反叛,並且把袁珙和另一名著名術士金忠介紹給朱棣,幫他一起動員。朱棣於是決心反叛,秘密招募軍士,勾結軍中將領,並利用所住宮殿(原元朝皇宮)幽深的優勢,在宮內秘密製造兵器。姚廣孝為防止泄密,特意把兵器場安置在地下,還養了一群鴨鵝,用鴨鵝的叫聲掩蓋兵器鍛造聲。

1399年(建文元年),朱棣不軌行為泄漏,於是以「清君側」,誅殺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名,匆忙起兵,史稱「靖難之變」。姚廣孝並沒有隨軍南下,而是留在北平,輔助朱棣的長子,後來的仁宗朱高熾守衛北平根據地。朱棣為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先向西進兵,計賺寧王朱權,奪得大寧都司的軍隊控制權。明朝官軍趁北平守衛不足,合圍北平。姚廣孝充分施展了他的軍事才幹,指揮全城軍民固守,並不是派小股部隊出城偷襲,后又與回援的朱棣一起合擊官軍,大敗南軍。

朱棣叛軍雖然勇猛但數量有限,和號稱百萬的南軍相比,處於明顯的劣勢,在叛亂初期雖然互有勝負,總體上卻一直處於劣勢。東昌一戰,不僅大將張玉陣亡,朱棣本人也差點做了俘虜。如果不是建文皇帝有令不準傷害朱棣性命,戰爭可能早就結束了。另外,叛亂初期朱棣叛軍追求的是攻城略地,但由於人數上的劣勢,要麼頓兵堅城久攻不下,要麼旋得旋失。面對不利局面,朱棣幾經動搖。姚廣孝一方面在戰爭不利時及時建議回撤保存實力,一方面千方百計給朱棣鼓勁打氣。在仔細分析了形勢后,姚廣孝提出避免和南軍進行硬碰硬的對抗,放棄奪取城市,直接從南軍縫隙穿過南下,直取南京的戰略建議,被朱棣接受。此後叛軍一路南下,只在淝河、靈壁遇到少許抵抗,即殺進南京,奪得天下。

在朱棣的心腹中只有姚廣孝是文士,其他都是武將。姚廣孝雖然沒有隨軍親臨前線,但他在策劃叛亂、為前線指揮獻計獻策方面貢獻最大,因此朱棣在登上皇帝位的第二年即不顧他和尚的身份,封他做資善大夫、太子少師,恢復姚姓,並賜名為「廣孝」,同時要求他蓄髮還俗,賜給他府第和兩名宮女。姚廣孝攛的朱棣叛亂,為的是實現早年建功做官的理想,但朱棣即位之後大肆屠殺異己,特別是殺害他先前特別叮囑要留活命的方孝孺的事實,讓他心存餘悸,唯恐朱棣像其父一樣大殺功臣,於是堅決拒絕還俗。平時穿朝服上朝議政,退朝後隨即換上僧服,而且依舊住在寺院。為表示不喜歡榮華富貴,在奉命賑濟蘇州、湖州一帶時,特意到家鄉長洲走了一遭,把所獲得的金銀布匹全部散發給宗族鄉里。

此後姚廣孝曾和解縉一起主持纂修《永樂大典》,在朱棣北伐蒙古時輔佐朱高熾處理日常國務,並曾輔導後來的宣宗學習。朱棣遷都北京后,姚廣孝回到慶壽寺居住,直到病逝。

姚廣孝幫助朱棣叛亂,頗為正直之人所不齒,他的朋友王賓拒絕與他見面,雙胞胎的姐姐要麼不理他,要麼對他厲聲痛罵,讓他大為失望,開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反省,並採取了一定的補救措施。如在晚年病重,朱棣親身探望時請求赦免已經被關押十餘年的建文皇帝的僧官溥洽;為表示懺悔並幫助朱棣贖濫殺之罪,建議並親自設計建造了著名的永樂大鐘,等等。姚廣孝死後,朱棣非常悲痛,為之停朝二日,追封榮國公,以僧禮安葬於房山,並親自撰寫了神道碑。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