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拔頭髮會長不出新頭髮?

近日,一則「21歲漂亮女孩,8年拔光了滿頭秀髮」報道成為熱點新聞,讓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還有「拔毛癖」這種精神障礙性疾病。

報道中還提到「女孩到皮膚科治療,醫生說,反覆拔頭髮,就算長出了新頭髮,還是會遭到破壞,最後毛囊受損,很有可能就長不出頭髮了。」

反覆拔除,就長不出頭髮了。這是真的嗎?

要了解這個問題,需要首先了解我們的毛髮。

一、人類毛髮是一種遺傳遺迹

體表幾乎所有皮膚覆被毛髮是哺乳動物的特徵之一。一方面,人類作為一種哺乳動物也具備這種特徵,而且這種特徵性主要是有遺傳基因決定的。基因表達主要體現在對毛囊發生、毛囊周期性生髮以及衰老變化等方面。

毛髮的多少、分佈和外在性狀,像毛髮直徑的粗細、毛體的捲曲還是筆直、硬度和發色等均受遺傳基因控制。

在實驗動物,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涉及生髮和脫髮的大部分基因,已經可以通過基因「編輯」產生像裸鼠這種全部脫毛的動物模型。

但是,另一方面,人類毛髮很大程度上已經退化,殘存的部分似乎也已經失去作為熱傳導絕緣體的主要生理作用,更多的僅關乎外表形象心理影響意義。因此,人類毛髮可以說基本上是作為哺乳動物的一種遺傳學遺迹。

二、毛髮是一種生物學材料

作為生物體的一部分,不同於身體其他組織,毛髮一旦形成,本身就失去了生命力而成為一種「非生命」的生物纖維材料。決定毛髮性狀和命運的是這種材料的製造工廠——具有生命力的毛囊。毛髮遺傳信息的表達、以及影響毛髮生長發育的其他因素都是通過對毛囊的作用實現的。因此,了解毛囊也才可以洞察了毛髮的相關事宜。

1.毛囊長什麼樣子?

毛囊是位於皮膚真皮層內,包裹毛髮根部的囊狀結構,是毛髮發生結構——毛髮生物工廠。這個囊狀結構的內層是上皮組織性的內根鞘,外層是結締組織性外根鞘。毛髮主要由毛囊基底部膨大的毛乳頭生成,其中的基質細胞不斷形成毛髮基質,而毛球隆起部含有多能幹細胞,可以分化出各種功能細胞補充皮膚和毛髮生長所需。

毛囊是與生俱來的,毛乳頭的一些細胞承載著遺傳信息。已知,人類毛囊的是由特定的胚胎幹細胞分化而來,第一個可以辨認的毛囊出現在孕9周胚胎期,位於未來的上唇部位。面部、頭皮和身體其他部位毛囊的發育開始於孕4~5月的胎兒,到9個月胎齡時完全形成,出生后就不再形成新的毛囊。就是說,毛囊發育的開始和結束都發生在出生前,是先天性的。

一個人大約有500萬個毛囊,其中約100萬位於頭部,約有10萬~15萬位於頭皮,——這就是通常我們說的人有10萬根頭髮的原因。

其他毛囊附屬結構,像皮脂腺、大汗腺,以及皮膚血管、神經為毛囊發育毛髮生長不斷提供營養的其他維護性保障。因此,除了遺傳信息的控制,毛囊的生髮還受激素和營養狀況等內在因素,以及一些環境外在因素的影響。

2.毛囊有壽命,呈周期性活動

像其他工廠,毛囊也有一定的壽命,因而其生物活動性呈周期性。

以人類頭髮為例,毛囊一個活動周期主要經歷生長期(歷時2-8年)、退行期(2-4周)和休止期(2-4個月)三個階段。人的一生中,每個毛囊通常完成10-20活動周期,產生出10-20根頭髮。

在生長期,基質細胞不斷形成新的基質物質使得毛髮不斷生長。進入退行期這種生長停止,進入休止期,相應的毛髮才真正變成「死發」。死掉的頭髮並不會自行脫落,直到毛囊度過休止期進入新的活動周期產生出新的毛髮,才將「死發」推出,而自行脫落或者遭遇輕度的外力而脫落,比如「被梳掉」。

以人類頭髮為例,通常有90%的毛囊處在生長期,10%處在休止期,1~2%處在退行期,因此,每天會有50~100根頭髮脫落,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不必大驚小怪。

所謂的「毛囊受損」,指的是在某個生長周期內的「損傷」,因為毛囊呈周期性活動,那麼,那些「受損」的毛囊自然就會迎來下一個「春天」。要想徹底損壞它們,那要持續不斷拔幾十年的頭髮。

3.毛囊生物活動的調控

毛囊生物活動性受內外因素共同影響。

一個生物個體毛髮多少和主要性狀特徵,以及毛囊主要的活動,比如什麼時候產生一個新毛髮、蛻下了退化的的頭髮和什麼時候休息等主要是遺傳信息決定的。

其次,毛囊活性和毛髮生產的整個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體內激素水平的影響。影響最大的主要雄性激素——睾酮。在人類,除了頭髮、眉毛等少數部位毛髮外,面部和身體其他部位毛囊的活動都是雄激素依賴性的。因此,男孩進入青春期后隨著雄激素的增加,鬍子、體毛突擊性生長,而女孩則不會,因而體毛的分佈和生長特性也是一種外在性別特徵——第二性徵。

另外,毛囊活動還受甲狀腺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影響,某些相關疾病會導致脫髮。

其他,諸如年齡、營養、精神壓力、皮膚病等內在因素也影響毛囊的活動性。

外因方面,電離輻射、化療藥物和某些化學物質暴露等也影響毛囊的活動性。在人類,顯著區別於其他哺乳動物的是毛囊對環境溫度和季節的響應性變化。在動物,隨著季節和環境溫度變化毛髮會周期性脫落和再生,被稱為「換毛」;而在人類這種季節適應性「換毛」似乎完全喪失。

4.拔毛對於毛囊有什麼影響?

從前述毛囊解剖結構來看,外力拔除毛髮,拔出的是已經生出的毛乾和當時的毛乳頭,對於毛囊結構並不會造成完全性破壞。也就是說,無非人為使得毛囊提前進入退化期,經過休止期的等待后,但是幹細胞能夠分化出新的各種功能細胞,形成並進入新的毛囊活動周期,生出新的頭髮。

毛囊一個完整的活動周期歷時2~8年,在早期新生得到毛髮長度短,因而被拔除的機會相對有限,因此,被拔掉得到頭髮通常處在生長期中晚期或者退化期。而且,一生中一個毛囊會總共可以有10~20個活動周期,就是說同一個毛囊生出的毛髮需要被拔除10~20次才會「徹底」破壞掉這個毛囊不再生出新發。(那可是有500萬個毛囊哦!)

因此,對健康人來說,想要依賴於拔毛來實現毛髮不能再生的徹底除毛,需要幾十年連續「孜孜以求」才可能實現。新聞中皮膚科醫生所說「反覆拔頭髮,就算長出了新頭髮,還是會遭到破壞,最後毛囊受損,很有可能就長不出頭髮了」有誇大其詞、危言聳聽之嫌。

說到這裡,關於拔毛髮,另一個常見的錯誤認識是認為毛髮會越拔越多,比如男孩的鬍鬚越拔越多,「拔掉一根白髮會長出兩根」。表面上看,這些似乎的確是事實,但是,實際上,這兩種現象是由於青春期男孩的毛髮在雄激素作用越長越多,和而白髮通常越老越多的自然過程中,與拔除其實並無關係。

不過,倒是有一則例外的試驗結果,去年有一項研究表明,在實驗小鼠一定方式拔除毛髮的確刺激了更多新生毛髮生長。

但是,這項研究僅限於小鼠,其原理是拔毛這種損傷刺激會通過群體感應效應激活「危機」區毛囊的再生。我們知道,很多時候動物實驗的結果並不適用於人類,而這項實驗沒有涉及任何人類研究的內容。

而人類毛髮對於外界環境變化的響應與動物存在巨大差異,目前所有研究證據並不支持在人類拔毛能夠刺激更多新毛髮再生這種說法。

綜上所述,拔毛除了可以破壞掉處於生長期毛囊的相應活動周期,對於毛囊並不會造成根本性損害。僅僅相當於將生長期毛囊人為提前進入退化期,一生中毛囊可以有10~20個活動周期,而新發由於長度所限,除非刻意,隨機拔毛通常不會拔掉這些新生毛髮。

因此,總體上通過拔毛造成不再有新發生長的「全禿」是不可能的。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