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怎麼就越過越沒味兒了?

年越過越沒味兒了?

這基本上已經是當下所有人的共識。關於過年、春節的歷史,意義無需贅述,尤其最近臨近年關,微信朋友圈,今日頭條等社交軟體、媒體都在瘋刷關於過年的諮詢,內容保羅萬象,似乎媒體為所有人準備了一場盛宴,只要盯著各類諮詢就能過一個充實的年,與此同時,似乎全世界的華人都在強迫自己參加一場被別人安排的狂歡,更像是所有華人的孤單。

真的是這樣?

l過年曾幾何時是一年之中最豐盛的晚宴,人們將一年收穫的最好的食物精心烹制,圍桌享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置換錢物,為家人添置嶄新的衣物,細心裝扮,盛情待客;用僅有的金錢為孩子購買惦記了一年的糖果,紅棗,用布條精緻纏裹,用紅絲線串成,愛意濃濃;一家老少圍坐火爐,看著全世界最盛大的晚會—《春晚》,品論歌舞相聲,等待趙本山的小品,喜氣洋洋;除夕晚宴饕餮之後,長輩盤腿端坐炕頭,後生晚輩依次排序,磕頭拜年,長輩發紅包,庄肅快樂;單純的關係,沒有高低貴賤,親朋至,東拼西湊、翻箱倒櫃擺置僅有的小菜,佐以濁酒,真誠感人;大街小巷飄揚的新年歌曲充滿著年味,商店買著為數不多的新年裝飾品(春聯、掛歷、年畫),雖千篇一律,但年味濃厚。

Advertisements

l不知從那一年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年的關於如何應付親戚詢問女朋友、男朋友,同學朋友相互攀比、父母逼婚的段子就層出不窮,從社會新聞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啼笑皆非的事件,想來今後還將愈演愈烈。如此看來,過年對於年輕一輩或許真的是一種折磨,哪有獨自一人逍遙快活來的自在。

l過年的禮節繁冗的程度勝似學渣高考一般無頭緒。七大姑八大姨,叔伯兄弟,老一輩的長輩都要看望,以上還是意思意思就能皆大歡喜的小方面。如若你恰好是上班族,又恰巧你還是一個事業單位或者行政單位工作人員,那麼,頭疼的事情才剛剛開始。禮尚往來不止於親朋,也適用於工作關係,那麼同事是否需要相互拜訪、領導是否需要拜訪,如若拜訪,空手總是失禮的,帶何種禮物這個問題就像是有十萬個選項的單選題,管你有管仲之才還是諸葛之智都是枉然。對此,這部分人可能對於年更多的是恐懼吧。

Advertisements

l在沒有手機、電話,走路靠11路公交,通信靠寫信、捎口信的年月,見面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啊。所以過年期間,所有人的任務就是放下所有工作,專心致志的走親訪友,把酒言歡,互訴別離,誰會捨得這1/365的時間呢?而今,智能手機、社交軟體已經把語音、圖片瞬息發送到任何人手中,面對面的交流反而會拘謹和不適應。

l「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廉恥」,衣食無憂的青少年一代已經比比皆是了,每次在放學時路過學校路段都會感嘆如今的孩子是多麼的幸福,衣著鮮艷,臉上洋溢著喜悅。他們不會擔憂午餐、晚餐多寡,只想如何品嘗囑咐家人烹飪的心愛美食,無論何時何地,他們要的總會有人變著法子滿足,千方百計達成,那麼他們對於一個節日還有什麼需求呢?壓歲錢、食物、假期、新衣、走訪親戚?他們對於這些都不感興趣,除非答應給他們手機、ipad,或許他們會扮作感興趣的樣子。

真正的年該怎麼過?

l團圓是一輩子的牽挂,再多的語音、影像都比不過一個擁抱,抵不過當面的一句問候。我們都太忙了,忙的被時間牽著鼻子亦步亦趨的行走,朋友、同學、同事還有個小聚,留給至親的時間可憐到機會沒有,留一點點時間給他們吧,真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在」又如何自處呢?

l疲憊了,回首,家就在哪裡,不遠不近,不離不棄。倔強的心總是不知疲憊的奔跑,總想著等這那麼一天,功成名就,補上欠缺的所有。我們都忽略了,陪伴才是恆久的愛。孑然一身,多有的拼搏,委屈又為誰,又何苦?

l家,共同生活的眷屬和他們所住的地方。即使依賴工具可以實現及時聯繫,實際上也只能算是保平安罷了。回家,是一生不變的路,飛的再高,行的再遠,家才是最終的歸屬。

l過年的儀式已經被遺忘、簡化的面目全非,把它們都找尋回來吧,那是傳承也是基因。每一個節日都有自身獨特的意義,保留至今且將延續不絕是因為這些意義是隱藏在血液中深處的靈魂,過年尤是如此。放鞭炮、貼春聯,貼倒福,壓歲錢,備年貨,迎財神,大掃除。。。每一項儀式背後都是對未來的希冀,對過往經驗的銘記,對家人的祈福,對親人的愛護,對後輩的呵護,對長輩的敬愛。

一年又一年

年很快就過去了,它對於我們確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一個節日而已。人作為社會動物,不可避免的生活在社交網路中,家族系統中的時候,每一個年就是一個終點,也是起點。無論是抵抗或是自然接受,作為傳統文化中不可抹去的一個節點,誰都無法無視它的存在和意義。用心的過好每一個年,每一個年都是一個烙印,它會傳承,會把它所承載的一切延續到下一代,延綿不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