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說:「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今天,我們有必要對老子的三寶思想有一個重新的認識。之所以要重新認識,是因為了解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的人要遠遠多於了解老子的其他兩寶——「慈」和「儉」。出現這樣的一種現象,本身就值得研究。比如說,人們為什麼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三?再者,人們對通常所知道的其一,又是如何理解或認識的呢?

毋庸諱言,很多人都認為「不敢為天下先」是一種消極的做法,是一種不思進取的行為。其實,這樣的理解是完全違背老子本意的。試想,在老子的思想中,有一種法水的精神,這種精神的主旨,就在於說明水具有一種水滴石穿的精神,有一種利萬物而不爭的精神,這種精神實際上也貫穿於老子思想的始終。這至少說明老子的思想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消極的、厭世的、不思進取的,因此把「不敢為天下先」的思想理解為消極是不正確的。

Advertisements

可是,既然老子重視進取精神,他又為什麼以不敢為天下先作為自己的三寶之一呢?這其實也正是老子的高明之處。我們知道,老子以「不敢為天下先」作為自己的三個座右銘之一,然而其代表作《道德經》卻開了敢為天下先的先河。從今天看來,很少能有哪一本書僅僅只有五千言,裡面卻涵蓋了如此豐富的思想智慧,具有如此令人驚嘆的大道哲理。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反而成就了能為天下先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子具備為天下先的能力,而提倡「不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其實質就在於告訴世人應具有謙卑的心態而已。

然而不得不承認,有些東西他還是不主張敢為天下先的,比如那些不利當今也不利後世的做法,諸如敢於對大自然的破壞,或敢於對天德的不踐行等等,這自然不是老子所提倡的,實際上也是不敢為天下先的根本之所在。

Advertisements

那麼,敢於為天下先的根本之所在是什麼呢?就是敢於「慈」和「儉」。「慈」與「儉」歷來都是有道者所踐行的行為準則。首先,「慈」不僅要慈心於人,還要慈心於物。不論對人或對物,都要具有慈善惻隱之心。具有這樣的慈善之心,人與人才能互相關愛,互相幫助。而同樣需要的還有「儉」。在今天,我們的生活似乎富足了許多,然而不論富足到什麼程度,節儉卻應始終不渝地堅持。這是因為有些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即便有些資源可以再生,也沒有浪費的必要,比如對紙張的浪費不僅在紙張本身,而且會產生一個浪費的鏈條,比如水、電、人力等等,同時還會產生間接的影響,如造紙時所排出的廢水對環境的污染,環境又對某些東西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等等。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老子的三寶思想,他的慈為萬物慈,儉為萬世儉,不敢為天下先,也有為天下謀太平的思想旨趣。比如說,只要人人都能夠謙讓卑下,從不逞強或爭霸,人人、家家、國國和天下不就處於安泰之中了嗎?如果都敢為天下先,且互不相讓,世界不就處於爭鬥之中了嗎?這實際上也是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的思想初衷。比如我們看那些處於動蕩或戰亂之中的國家,如果沒有戰爭,就不會有那些無辜生命的凋零,這不就是慈嗎?如果沒有因戰爭而消費的金錢,這不就是節儉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子是深具智慧的,也是極具遠見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