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流逆流馮小剛|任國源

《芳華》撤檔,箇中原因、何時上映,各方仍舊諱莫如深。

一切,都如下文作者所云,「無法言說」。

但他還是想說幾句。


馮小剛的順流逆流

文|任國源

作者簡介:資深媒體人,曾任《電影世界》主編、《大眾電影》主編。馮小剛的朋友。

最近在《芳華》的路演上,馮小剛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總結是,前半程順流而下,後半程逆流而上,在第五代導演探索藝術形式時,他擁抱市場,開創馮氏喜劇,打造賀歲檔概念,當近年票房市場成為華語電影最主流話題時,他反而以《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芳華》進入不那麼從眾的電影類型選擇里。

但是,從創作者角度,馮小剛從來沒有逆勢而動過,年輕時思維活躍,涉世很深,積極擁抱和敏感發現時代變化,與普通觀眾有很強的心理關聯,做商業片其實是最得心應手,過了中年,思想技法趨於成熟,閱歷豐富,對生活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更應該沉澱下來做更多嘗試。從《集結號》《一九四二》,再到《我不是潘金蓮》和《芳華》,馮小剛開始了自己逆流但順心的全新階段。

《芳華》以馮小剛年輕時懵懂的性吸引為創作起點,以光影流動的記憶構成攝影的畫面韻律,以明亮的高飽和度色彩構成美術的記憶底色,以複雜的旁白到群像的文學性敘述視角,共同構成了馮小剛職業生涯中極為豐滿、極為有厚度的一次電影創作。

《芳華》劇照,影像流光溢彩。

在故事開篇,原生態的蒙古族女歌手的歌聲,身體詩歌般充滿青春張力的舞蹈,將代表性吸引力的肉體和代表為政治服務的時代標籤結合在一起,故事中段以隱隱的階級背景展開,著力刻畫一段凄美的愛情,而這段愛情發生的背景里,表現了集體對個體的遺棄過程,諷刺性的是,這個集體最終也遭到遺棄。

影片高潮部分棄文從武投筆從戎,文工團舞蹈與戰爭相互對照,之前表現肢體之健美,在這一部分則變成肢體殘缺之醜惡。6分鐘戰爭長鏡頭,因為某種原因只能虛化對手身份,但這個震撼的實拍戰爭長鏡頭,從技術上將影片節奏推上最高峰,也帶著人物從精神上走入瘋魔,並最終在時代中最終隕落,消寂無聲。

《芳華》劇照,戰爭是殘酷的,士兵被炸得血肉橫飛。

從一種性衝動,到具體到一組人物及整個集體刻畫,到兩段愛情各有側重的描寫,再到文武輝映整個時代落幕,《芳華》的內容跨度,是馮小剛電影前所未有的。

在電影之外,馮小剛以品質穩定的作品、積極的入世態度,逐漸獲得超強的社會話語權和社會影響力,他的性格強硬而直率,敢於面對強大,針砭時弊,一度成為社會輿論的代言人,獲得大量的粉絲擁護。但是在最近幾年,他卻開始成為網路輿論的攻擊目標,屢遭負面評價。

究其原因,馮小剛及其電影已經成為著名的商業品牌,他的商業價值在資本市場早已獲得認可,當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他開始從一名引領人民群眾的流氓無產者,變成過去自己曾批評的權貴階層,他的超強影響力,讓他成為一個巨大的標靶,因為強硬和直率的性格,他有可能發聲回應,這進一步滿足了網路社會巨大的存在感和滿足感。

《老炮兒》中的「六爺」馮小剛。

我們看過《老炮兒》,知道馮小剛得了金馬獎,但其實他不是職業演員,獲獎的原因就是,馮小剛演了他自己,他就是六爺。六爺除了強硬、義氣、規矩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過時和不合時宜。馮小剛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稱自己為「屌絲」,他不理解在這個時代和它的特徵,人們為了緩解壓力,習慣於自嘲自輕,將自己放在「屌絲」位置,他們才不會為現狀所困擾焦慮,在自強自立世界觀里長大的馮小剛,在某些觀念意識中,與年輕人不知不覺間建起了代溝。

與年輕人形成溝通障礙是一個自然事件,和衰老一樣正常和不易察覺,但是作為一個社會公眾人物,它的影響被不斷放大。屌絲言論可能是一道馮小剛輿論的分水嶺,因為這個說法侵犯了年輕的網路用戶的大多數,他們憤怒失望,但如果這個說法來自於父母,可能只會一笑而過,仔細品味還能體會到一片好心,而當時馮小剛50多歲,正是他們父母的年齡。

讓馮小剛成為易黑體質的,還有他的社會話語權和其政治權利之間的落差。隨著財富積累,馮小剛走出了人民群眾的群體,可是他仍然無法進入政治權利的領域,只能成為這兩個群體中的夾層。

去年《我不是潘金蓮》原定國慶檔,隨著國外獲獎口碑炸裂,影片在十一檔期的知曉度和期待值一度超越其他影片,但因為影片內容的敏感性,不得不調離7天假期的好檔期,轉到11月最冷的檔期上映,除去票房損失,馮小剛不得不承受「炒作」「擔心影片質量」「排擠引進片」等等網路猜想,可是在中國,某些原因永遠無法明說,《我不是潘金蓮》喊出「燒燙11月」的口號,心裡因該卻是冷的。

無獨有偶,又一次無法明說。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