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韓非子》的成語

韓非子,荀子的學生,李斯同學。他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因口吃,加上不為韓王重視,退而著書,寫成《孤憤》、《五蠡》、《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共計五十五篇十餘萬言,輯為《韓非子》。後來,這些著作傳到秦國時,秦始皇嬴政為韓非深邃的思想拍案叫絕。內心欽佩無比的秦王不禁感嘆到:不見韓非,死不瞑目。秦王為了得到韓非,便發兵攻韓索要,韓王安只得把韓非送到秦國。這讓同在秦國為相的李斯甚是嫉妒,怕韓非得勢會對自己宰相的地位構成威脅,便設計害死了韓非子,這樣韓非子在秦國不到一年,還沒有來得及踐行自己的理論,就在踐酷的政治鬥爭中不幸被害。真是防火防盜防同學啊!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的政治韜略成了後世歷代君王的治國要略。其實《韓非子》不僅是治國要略,裡面也包含大量的寓言故事和成語,其中大家所熟知的「矛盾」便是韓非子發明的,一起學習學習出自《韓非子》的其他成語吧!

日慎一日

讀音: rì shèn yī rì

釋義: 慎:謹慎。一天比一天謹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出自: 《韓非子·初見秦》:「戰戰慄栗,日慎一日。」

用法: 八年於茲,業業兢兢,~。 ◎《舊五代史·梁書·末帝紀下》

蠶食鯨吞

讀音: cán shí jīng tūn

釋義: 象蠶吃桑葉那樣一步步侵佔,象鯨吞食那樣一下子吞併。比喻用各種方式侵佔吞併別國的領土。

出自: 《韓非子·存韓》:「諸侯可蠶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矣。」

造句: 在乾隆時代,英吉利滅東印度,據孟加刺,漸肆其蠶食鯨吞手段,兼并那東、中、南三印度之地。(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二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一點一點被吞食

近義詞: 鯨吞虎據

比物連類

讀音: bǐ wù lián lèi

釋義: 連:連綴。連綴相類的事物,進行對比。

出自: 《韓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無用。」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指進行排比歸納

近義詞: 分門別類

法不阿貴

讀音: fǎ bù ē guì

釋義: 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勢的人也不徇情。形容執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出自: 《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造句: 做到法不阿貴可能會遇到種種習慣勢力的阻撓,因此,我們一定執法守法,堅決頂住歪風邪氣的侵襲。

用法: 主謂式;作分句;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近義詞: 鐵面無私 法網無情

反義詞: 徇私枉法 貪贓枉法

負薪救火

讀音: fù xīn jiù huǒ

釋義: 背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出自: 《韓非子·有度》:「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史記·魏世家》:「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造句: 若聽諸葛亮之言,妄動甲兵,此所謂負薪救火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適得其反

以黨舉官

讀音: yǐ dǎng jǔ guān

釋義: 按照朋黨關係來選拔官吏。

出自: 《韓非子·有度》:「今若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若以黨舉官,則民務交而不求用於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國亂。」

去甚去泰

讀音: qù shèn qù tài

釋義: 指做事不能太過分。

出自: 語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韓非子·揚權》:「故去甚去泰,身乃無害。」

用法: 惟靜惟默,澄神之極;~,居物之外。 ◎唐·姚元崇《口箴》

一棲兩雄

讀音: yī qī liǎng xióng

釋義: 比喻兩雄對峙,勢不並存。

出自: 《韓非子·揚權》:「毋弛而弓,一棲兩雄。一棲兩雄,其斗(喭頁)(喭頁)。」

唯唯諾諾

讀音: wéi wéi nuò nuò

釋義: 諾諾:答應的聲音。形容自己沒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順聽從的樣子。

出自: 《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造句: 他思念父母面上,一體同氣,聽其教誨,唯唯諾諾,並不違拗。(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二)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 唯唯否否 唯唯連聲

反義詞: 強頭倔腦

觀貌察色

讀音: guān mào chá sè

釋義: 觀察臉色以揣測對方的心意。

出自: 《韓非子·八奸》:「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先意承旨

讀音: xiān yì chéng zhǐ

釋義: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從意旨。原指不等父母開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級意圖,極力奉承。

出自: 《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禮記·祭義》:「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

赤地千里

讀音: chì dì qiān lǐ

釋義: 赤:空。形容天災或戰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出自: 《韓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千里。」

造句: 說者謂當兵燹之餘,污菜遍野,版籍蕩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三)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旱災、蟲災等十分嚴重

近義詞: 寸草不留 不毛之地

反義詞: 鬱鬱蔥蔥

靡靡之音

讀音: mǐ mǐ zhī yīn

釋義: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出自: 《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史記·殷本紀》:「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造句: 從此以後,以管弦的情緒代替了鼓的情緒,結果都是「靡靡之音」。(聞一多《時代的歌手》)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亡國之音

反義詞: 鈞天廣樂

危如累卵

讀音: wēi rú lěi luǎn

釋義: 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出自: 《韓非子·十過》:「其君之危,猶累卵也。」《史記·范睢蔡澤列傳》:「秦王之國,危於累卵,得臣則安。」

造句: 大名危如累卵,破在旦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三回)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十分危險

近義詞: 千鈞一髮 危在旦夕

反義詞: 安如磐石 穩如泰山

靡靡之樂

讀音: mǐ mǐ zhī yuè

釋義: 指柔弱、頹靡的音樂。

出自: 《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先此聲者,其國必削。」《史記·殷本紀》:「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用法: 三代之衰,邪音間起,則有爛漫~興焉。 ◎北齊·魏收《魏書·樂志》

亡國之聲

讀音: wáng guó zhī shēng

釋義: 指淫靡的音樂。

出自: 《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

用法: 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於先王之制,而習~,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 ◎《孔子家語·辨樂解》

勢不兩存

讀音: shì bù liǎng cún

釋義: 指敵對的事物不能同時並存。

出自: 《韓非子·孤憤》:「故資必不勝而勢不兩存,法術之士焉得不危?」

用法: 得報懇惻,知與休久結嫌隙,~。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相與一口

釋義: 串通一氣,異口同聲。《韓非子·孤憤》:「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惑主敗法,以亂士民。」

色衰愛弛

讀音: sè shuāi ài chí

釋義: 色:姿色、容顏;弛:鬆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寵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會遭到遺棄。指男子喜新厭舊。

出自: 《韓非子·說難》:「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事以密成

讀音: shì yǐ mì chéng

釋義: 事情因為嚴密謹慎而成功。

出自: 《韓非子·說難》:「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曠日離久

讀音: kuàng rì lí jiǔ

釋義: 耗費時日,拖延很久。猶言曠日持久。

出自: 《韓非子·說難》:「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米鹽博辯

讀音: mǐ yán bó biàn

釋義: 比喻議論廣博細雜。

出自: 《韓非子·說難》:「米鹽博辯 ,則以為多而交之。」

餘桃啖君

讀音: yú táo dàn jūn

釋義: 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出自: 《韓非子·說難》:「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間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口:『孝哉,為母之故,忘其刖罪。』異日,與君游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 [下續示例]

用法: [上接出處] 忘其口味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向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

清廉正直

讀音: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釋義: 清白廉潔,為人正直不阿。

出自: 《韓非子·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幾矣。」

用法: 親自問殺人賊,全不論~,倒不如懵懵遇痴。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

優柔寡斷

讀音: yōu róu guǎ duàn

釋義: 優柔:猶豫不決;寡:少。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出自: 《韓非子·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造句: 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猶豫不決 舉棋不定

反義詞: 當機立斷 斬釘截鐵

生殺予奪

讀音: shēng shā yǔ duó

釋義: 生:讓人活;殺: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出自: 《韓非子·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造句: 干這種職務的人大半是帶工的親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點勢力的流氓,所以在這種地方,他們差不多有生殺予奪的權利。(夏衍《包身工》)

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草菅人命

反義詞: 壯烈犧牲

鬻寵擅權

讀音: yù chǒng shàn quán

釋義: 憑藉寵幸以賣弄權勢。

出自: 《韓非子·三守》:「鬻寵擅權,矯外以勝內,險言禍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惡。」

變古易常

讀音: biàn gǔ yì cháng

釋義: 改變過去的法制和習俗。

出自: 《韓非子·南面》:「不知治者,必曰:『無變古,毋易常。』」

盡智竭力

釋義: 用盡心力。《管子·君臣下》:「羣臣盡智竭力以役其上。」《韓非子·飾邪》:「至夫臨難必死,盡智竭力,爲法爲之。」

萬全之策

讀音: wàn quán zhī cè

釋義: 策:計策、辦法。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

出自: 《韓非子·飾邪》:「而道法萬全,智能多失。夫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萬全之道也。」

造句: 必思一萬全之策,方可無虞。(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最好的解決辦法

近義詞: 錦囊妙計 萬全之計

鑿龜數策

讀音: záo guī shǔ cè

釋義: 鑿龜:鑽灼龜甲,看灼開的裂紋推測吉凶;數策:數蓍草的莖,從分組計數中判斷吉凶。指古人用龜甲蓍草來卜筮吉凶。

出自: 《韓非子·飾邪》:「趙又嘗鑿龜數策而北伐燕,將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蓋世無雙

讀音: gài shì wú shuāng

釋義: 蓋:壓倒,超過。才能或武藝當代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

出自: 《韓非子·解老》:「能御萬物則戰易勝敵,戰易勝敵而論必蓋世。」

造句: 這麼大的鑽石,真是蓋世無雙。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形容獨一無二

近義詞: 舉世無雙 絕無僅有

反義詞: 無獨有偶 屢見不鮮

根深柢固

讀音: gēn shēn dǐ gù

釋義: 比喻基礎深厚,不容易動搖。

出自: 《韓非子·解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

根深蒂固

讀音: gēn shēn dì gù

釋義: 比喻基礎深厚,不容易動搖。

出自: 《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韓非子·解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

造句: 但我總還想對於根深蒂固的所謂舊文明,施行襲擊,令其動搖,冀將來有萬一之希望。(魯迅《兩地書·十一》)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比喻基礎牢固

近義詞: 堅不可摧 積重難返

反義詞: 搖搖欲墜

和璧隋珠

讀音: hé bì suí zhū

釋義: 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出自: 《韓非子·解老》:「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之美,物不足以飾之。」

輕舉妄動

讀音: qīng jǔ wàng dòng

釋義: 輕:輕率;妄:任意。指不經慎重考慮,輕率地採取行動。

出自: 《韓非子·解老》:「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忘(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

造句: 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輕舉妄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六回)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讀音: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釋義: 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出自: 《韓非子·解老》:「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

用法: 複句式;作定語、分句;含貶義

近義詞: 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若烹小鮮

讀音: ruò pēng xiǎo xiān

釋義: 意為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一樣。煮小魚,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比喻治大國應當無為。后常用來比喻輕而易舉。

出自: 《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韓非子·解老》:「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用法: 夫百姓,魚獸之類也,上德治之,~,與天地同操也。◎漢·王充《論衡·自然》

萬不失一

讀音: wàn bù shī yī

釋義: 形容絕對不會出差錯。同「萬無一失」。

出自: 《韓非子·解老》:「治鄉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耗則萬不失一。」《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對曰:『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用法: 舵工素以海習,雖卒遇颶母浮椒,亦~雲。 ◎清·龔翔麟《珠江奉使記》

莫辨楮葉

讀音: mò biàn chǔ yè

釋義: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葉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亂真。

出自: 《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

目不見睫

讀音: mù bù jiàn jié

釋義: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見遠處,不見近處。

出自: 《韓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造句: 遠求而近遺,如目不見睫。(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啟》詩)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讀音: 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

釋義: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出自: 《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象箸玉杯

讀音: xiàng zhù yù bēi

釋義: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出自: 《韓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史記·宋微子世家》:「紂始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一飛衝天

讀音: yī fēi chōng tiān

釋義: 鳥兒展翅一飛,直衝雲霄。比喻平時沒有特殊表現,一下做出了驚人的成績。

出自: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讀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釋義: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自: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造句: 一鳴驚人,實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病入骨髓

讀音: bìng rù gǔ suǐ

釋義: 病到骨頭裡。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出自: 《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不恥最後

讀音: bù chǐ zuì hòu

釋義: 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出自: 《韓非子·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造句: 記得韓非子曾經教人以競馬的要妙,其一是『不恥最後』。(魯迅《華蓋集·補白》)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

病入骨隨

讀音: bìng rù gǔ suǐ

釋義: 骨隨:骨髓。病到骨頭裡。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或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出自: 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無請也。」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用於事物或人

近義詞: 病入膏肓

反義詞: 手到病除

羣蟻潰堤

釋義: 喻小患釀成大禍。語本《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熛)焚。」 清 陳天華 《中國革命史論》:「始皇 雖神聖,國民即微小,準諸足寒傷心,民怨傷國之理,能無有羣蟻潰堤之日耶?」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讀音: qiān lǐ zhī dī,kuì yú yǐ xuè

釋義: 堤:堤壩;潰:崩潰;蟻穴:螞蟻洞。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出自: 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潰於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見微知著

讀音: jiàn wēi zhī zhù

釋義: 微:隱約;著:明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出自: 《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指事物的苗頭推斷髮展趨勢

近義詞: 原始見終

老馬識途

讀音: lǎo mǎ shí tú

釋義: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出自: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 識途老馬 駕輕就熟

反義詞: 不知所以

識途老馬

讀音: shí tú lǎo mǎ

釋義: 老馬認識路。比喻對某種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出自: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造句: 你也不用發憂,還有你老子是「識途老馬」,慢慢地來指撥你罷!(茅盾《子夜》四)

用法: 你也不用發憂,還有你老子是「~」,慢慢地來指撥你罷! ◎茅盾《子夜》四

遠水不解近渴

讀音: 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

釋義: 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出自: 《韓非子·說林上》:「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遠水不救近火

讀音: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釋義: 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的火。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出自: 《韓非子·說林上》:「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造句: 為今之計,到臨安取救是遠水不救近火。(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

用法: 為今之計,到臨安取救是~。 ◎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

管仲隨馬

釋義: 《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 、 隰朋 從於 桓公 而伐 孤竹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 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后以「管仲隨馬」謂尊重前人的經驗。

見微知萌

讀音: jiàn wēi zhī méng

釋義: 微:細微;萌:發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跡象,就知道其發展的程度。

出自: 《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見微知著

釋義: 謂看到事物的一些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語本《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漢 班固 《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知著者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弭兵》:「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準今,見微知著。」

佩韋佩弦

讀音: pèi wéi pèi xián

釋義: 韋: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門豹性急,佩韋自戒;董安於性緩,佩弦自戒。原形容隨時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規勸。

出自: 《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韋弦之佩

讀音: wéi xián zhī pèi

釋義: 韋: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門豹性急,佩韋自戒;董安於性緩,佩弦自戒。原形容隨時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規勸。

出自: 《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眉睫之禍

讀音: méi jié zhī huò

釋義: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禍患。

出自: 《韓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禍,而慕賁、育之死。」

斷手續玉

讀音: duān shóu xù yù

釋義: 斷:砍下;續:接上。砍下手來再接上一塊玉。比喻得不償失。

出自: 《韓非子·用人》:「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德迫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禍。」

以德追禍

讀音: yǐ dé zhuī huò

釋義: 指上對下施恩不當,適以招來禍患。

出自: 《韓非子·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樂,上下之利莫長於此。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誅薄罪,久怨細過,長侮偷快,數以德追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孤掌難鳴

讀音: gū zhǎng nán míng

釋義: 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

出自: 《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造句: 為見解珍、解寶是個好漢,有心要救他,史是單絲不線,孤掌難鳴,只報得他一個信。(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勢力單薄

近義詞: 難鳴孤掌 孤家寡人

反義詞: 眾志成城 眾擎易舉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

讀音: yòu shǒu huà yuán,zuǒ shǒu huà fāng

釋義: 比喻用心不專,什麼事也辦不成。也形容心思聰明,動作敏捷。

出自: 《韓非子·功名》:「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讀音: 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

釋義: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出自: 《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吹毛求疵

讀音: chuī máo qiú cī

釋義: 求:找尋;疵: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出自: 《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難。」

造句: 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無過失者?(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用於指故意挑剔為難人

近義詞: 洗垢求瘢 無中生有

反義詞: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濫竽充數

讀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釋義: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自: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造句: 言調整人事,濫竽充數,依然如故。(鄒韜奮《抗戰以來》)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名不副實 掩人耳目

反義詞: 貨真價實 名副其實

如出一口

讀音: rú chū yī kǒu

釋義: 象從一張嘴裡說出來的。形容許多人說法一樣。

出自: 《韓非子·內儲說下》:「州侯相荊,貴而主斷,荊王疑之,因問左右,左右對曰『無有』,如出一口也。」

造句: 殺傷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形容許多人說法一樣

近義詞: 眾口一詞 異口同聲

狡兔死,良狗烹

讀音: jiǎo tù sǐ,liáng gǒu pēng

釋義: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

出自: 《韓非子·內儲說左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南郭處士

讀音: nán guō chǔ shì

釋義: 比喻無真正的才幹而混在行家裡面充數的人。同「濫竽充數」。

出自: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一顰一笑

讀音: yī pín yī xiào

釋義: 顰:皺眉。指憂和喜的表情。

出自: 《韓非子·內儲說左上》:「吾聞明主之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而笑有為笑。」

造句: 金門玉堂臨水居,一顰一笑千萬餘。(南朝梁·蕭統《龍笛曲》)

用法: 金門玉堂臨水居,~千萬餘。 ◎南朝梁·蕭統《龍笛曲》

塵飯塗羹

讀音: chén fàn tú gēng

釋義: 塗:泥。塵做的飯,泥做的羹。指兒童遊戲。比喻沒有用處的東西。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為飯,以塗為羹,以木為胾,然至日晚必歸餉者,塵飯塗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

道不拾遺

讀音: dào bù shí yí

釋義: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戰國策·秦策一》:「道不拾遺,民不妄取。」

造句: 人人稱讚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氣。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 路不拾遺

反義詞: 打家劫舍

更令明號

讀音: gēng lìng míng hào

釋義: 重新申明號令。說明賢明君主應當取信於民。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居數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良藥苦口

讀音: liáng yào kǔ kǒu

釋義: 好葯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造句: 夫良藥苦口,惟冼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三國志·吳志·孫奮傳》)

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賓語、分句;用於規勸

近義詞: 忠言逆耳

反義詞: 口蜜腹劍 笑裡藏刀

路不拾遺

讀音: lù bù shí yí

釋義: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造句: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方瞻仰,稱為西方聖人。(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一回)

用法: 緊縮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社會風氣好

近義詞: 夜不閉戶

買櫝還珠

讀音: mǎi dú huán zhū

釋義: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造句: 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買櫝還珠,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清·裘廷梁《論白話為維新之本》)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近義詞: 捨本逐末 本末倒置

反義詞: 去粗取精

食不重味

讀音: shí bù chóng wèi

釋義: 味:菜肴。吃飯不要兩樣菜肴。形容生活儉樸。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記·吳太伯世家》:「越王勾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弔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眾。」

視死如歸

讀音: shì sǐ rú guī

釋義: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造句: 我們已經是視死如歸,我們大踏步地走著我們的大路。(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詩)

用法: 我們已經是~,我們大踏步地走著我們的大路。 ◎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詩

手足胼胝

讀音: shǒu zú pián zhī

釋義: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繭。手掌足底生滿老繭。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勞有功者也。」《荀子·子道》:「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形容辛勤勞動

提綱挈領

讀音: tí gāng qiè lǐng

釋義: 綱:魚網的總繩;挈:提起。抓住網的總繩,提住衣的領子。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宋史·職官志八》:「提綱而眾目張,振領而群毛理。」

造句: 因此便想到一個提綱挈領的法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近義詞: 綱舉目張 一針見血

反義詞: 不得要領 言不及義

信賞必罰

讀音: xìn shǎng bì fá

釋義: 信:真實不欺。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明。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信賞必罰,其足以戰。」

造句: 諸葛治蜀,賞信必罰,彭羕、李嚴,皆縱橫之魁傑,故羕誅而嚴流。(章炳麟《諸子學略說》)

用法: 諸葛治蜀,賞信必罰,彭羕、李嚴,皆縱橫之魁傑,故羕誅而嚴流。 ◎章炳麟《諸子學略說》

一夔已足

讀音: yī kuí yǐ zú

釋義: 夔:古賢臣名,為舜時的典樂官。夔一人已足制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個就足夠了。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呂氏春秋·察傳》:「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造句: 昔堯作《大章》,一夔已足。(《後漢書·曹褒傳》)

用法: 昔堯作《大章》,~。 ◎《後漢書·曹褒傳》

郢書燕說

讀音: yǐng shū yān shuō

釋義: 郢:春秋戰國時楚國的都城;書:信;燕:古諸侯國名;說:解釋。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雲而過書『舉燭』。……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造句: 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書燕說,固未為無益。(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

玉卮無當

讀音: yù zhī wú dàng

釋義: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語,譬猶玉卮之無當。」

造句: 不涉筆,則通篇之文如玉卮無當,玉盤缺角。(清·惲敬《答伊揚州書三》)

用法: 主謂式;作定語;含貶義

鄭人買履

讀音: zhèng rén mǎi lǚ

釋義: 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用法: 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 生搬硬套 死搬教條

鄭人爭年

讀音: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釋義: 年:年齡。比喻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忠言逆耳

讀音: zhōng yán nì ěr

釋義: 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於行。」

造句: 煙館里的人,都看這人來歷不明,勸他不要與那人要好,卻是忠言逆耳,哪裡聽得。(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十三回)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常與「良藥苦口」連用

近義詞: 良藥苦口 持平之論

反義詞: 甜言蜜語 花言巧語

鄒纓齊紫

讀音: zōu yīng qí zǐ

釋義: 比喻上行下效。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纓甚貴。」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上行下效

坐不重席

讀音: zuò bù chóng xí

釋義: 坐不用雙層席子。比喻生活節儉。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不勞而成

讀音: bù láo ér chéng

釋義: 不須勞苦就能有成就。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因事之理則不勞而成,故茲鄭之踞轅而歌以上高梁也。」

用法: 任骨鯁正直,與之修復故事,以興大化,可以~也。◎《新唐書·李翱傳》

犯顏極諫

讀音: fàn yán jí jiàn

釋義: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極諫:以直言規勸(常用下對上)。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其改正錯誤。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犯言直諫

讀音: fàn yán zhǐ jiǎn

釋義: 敢於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而直立相勸。

出自: 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酒酸不售

讀音: jiǔ suān bù shòu

釋義: 酒已經變酸了,依然賣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攔了有學問、有賢德的人為國家效力,使國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經營無方或辦事用人不當。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宋人有酤酒者,……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問長者楊倩,……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苦口惡石

釋義: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季孫 之愛我,疾疢也; 孟孫 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后因以「苦口惡石」比喻逆耳而中肯有益的規勸。《周書·蕭詧傳》:「苦口惡石,想勿余隱。」

屈谷巨瓠

讀音: qū gǔ jù hù

釋義: 比喻無用者。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見之,曰:『谷聞先生之義,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堅如石,厚而無竅,獻之。』仲曰:『夫瓠所貴者,謂其可以盛也;今厚而無竅,則不可剖以盛物,而堅如石,則不可以剖而斟,吾無以瓠為也。』

手胼足胝

讀音: shǒu pián zú zhī

釋義: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繭。手掌足底生滿老繭。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勞有功者也。」《荀子·子道》:「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

用法: 我等雖肝腦塗地,~,亦所甘心。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三回

食不二味

讀音: shí bù èr wèi

釋義: 吃飯不用兩道菜肴。謂飲食節儉。

出自: 《左傳·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彤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用法: 食不貳味,以與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禮者如此。 ◎《大戴禮記·哀公問於孔子》

以肉去蟻

讀音: yǐ ròu qù yǐ

釋義: 用肉驅趕螞蟻,螞蟻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以魚驅蠅

讀音: yǐ yú qū yíng

釋義: 魚腥能招來蒼蠅,用魚驅趕蒼蠅,蒼蠅更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魚驅蠅,蠅愈至。」

岩穴之士

讀音: yán xué zhī shì

釋義: 指隱士。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

出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其君見好岩穴之士,所傾蓋與車以見窮閭隘巷之士以十數,伉禮下布衣之士以百數矣。」

用法: 聖祖皇帝詔求~,九卿公舉九人。 ◎清方苞《張朴村墓志銘》

彼眾我寡

讀音: bǐ zhòng wǒ guǎ

釋義: 彼:對方。指對方軍隊勢眾,而我方力量單薄。

出自: 《韓非子·難一》:「晉文公將與楚人戰,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

兵不厭詐

讀音: bīng bù yàn zhà

釋義: 厭:嫌惡;詐:欺騙。作戰時儘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敵人以取得勝利。

出自: 《韓非子·難一》:「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造句: 若說兵不厭詐,諸葛亦無如此之陣圖,若說幻不厭深,偃師亦無如此之機械。(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聖嘆批)

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賓語;用於採用迷惑敵人的方法戰勝敵人

近義詞: 兵不厭權

反義詞: 先禮後兵

焚林而獵

讀音: fén lín ér liè

釋義: 焚燒樹木林,獵取禽獸。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久打算。

出自: 《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后必無獸。」《淮南子·主術訓》:「故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讀音: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釋義: 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出自: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造句: 菲薄古書者,惟讀過古書者最有力,這是的確的。因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魯迅《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

用法: 菲薄古書者,惟讀過古書者最有力,這是的確的。因為他洞知弊病,能「~」。 ◎魯迅《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

自相矛盾

讀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釋義: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自: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造句: 這些理論自相矛盾。

用法: 這些理論~。

一時之權

讀音: yī shí zhī quán

釋義: 暫時的權宜。

出自: 《韓非子·難一》:「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淮南子·人間訓》:「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而後萬世之利哉!』」

寡不敵眾

讀音: guǎ bù dí zhòng

釋義: 寡:少;敵:抵擋;眾:多。人少的抵擋不住人多的。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敵眾。」《韓非子·難三》:「夫物眾而智窮,寡不勝眾。」

造句: 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昕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弔橋,堅閉城門。(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戰爭等

近義詞: 眾寡懸殊

反義詞: 旗鼓相當 勢均力敵

為虎添翼

讀音: wèi hǔ tiān yì

釋義: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幫助壞人,增加惡人的勢力。

出自: 《逸周書·寤敬篇》:「毋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訓》:「今乘萬民之力而反為殘賊,是為虎傅翼,曷為弗除。」《韓非子·難勢》:「毋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近義詞: 為虎作倀 為虎傅翼

抱法處勢

讀音: bào fǎ chǔ shì

釋義: 比喻把法和勢結合起來,用勢來保證法的推行。

出自: 《韓非子·難勢》:「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指把法和勢結合起來

國富兵強

讀音: guó fù bīng qiáng

釋義: 國家富裕,軍隊強盛。

出自: 《韓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勞而不休,逐敵危而不卻,故其國富而兵強。」《戰國策·齊策四》:「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 國富民強

循名責實

讀音: xún míng zé shí

釋義: 循:依照;責:要求。按著名稱或名義去尋找實際內容,使得名實相符。

出自: 《韓非子·定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謂語;指要名實相符

近義詞: 顧名思義 實事求是

反義詞: 徒慕虛名 名實不符

臨難不懼

讀音: lín nàn bù jǔ

釋義: 臨:到;難:災難;懼:恐懼。遇到危難,一點也不懼怕。

出自: 《韓非子·說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

用法: 世之議公者才氣各有高卑,然皆以~,談笑就死為雄。◎宋·蘇軾《孔北海贊》

臨難不恐

讀音: lín nàn bù kǒng

釋義: 臨:到;難:災難;恐:恐懼。遇到危難,一點也不懼怕。

出自: 《韓非子·說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

用法: 見危致命,~。 ◎《舊唐書·郗士美李鄘等傳》

言聽事行

讀音: yán tīng shì xíng

釋義: 指說話能聽從,事情能執行。

出自: 《韓非子·說疑》:「言聽事行,則如師徒之勢。」

岩居穴處

讀音: yán jū xué chǔ

釋義: 指隱居深山洞穴之中。

出自: 語出《韓非子·詭使》:「而士有二心私學,岩居穴處,托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

用法: 遇暗長吏,轉移俗吏超在賢儒處,受馳走之使,至或~,沒世不見。 ◎漢王充《論衡·狀留》

計功行賞

讀音: jì gōng xíng shǎng

釋義: 按功勞的大小給於獎賞。

出自: 《韓非子·八說》:「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按功勞的大小頒發獎賞

近義詞: 論功行賞 按勞計酬

論功行賞

讀音: lùn gōng xíng shǎng

釋義: 論:按照。按功勞的大小給於獎賞。

出自: 《韓非子·八說》:「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

造句: 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三國志·吳書·顧潭傳》)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賞罰分明

反義詞: 賞罰不明

離世遁上

讀音: lí shì dùn shàng

釋義: 超脫世俗,迴避君上。

出自: 《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

不法常可

讀音: bù fǎ cháng kě

釋義: 法:當做模式、法則;常可:長久被人們認可的成規慣例。不把常規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出自: 《韓非子·五蠹》:「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墨守成規

反義詞: 墨守成規

不期修古

讀音: bù qī xiū gǔ

釋義: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辦法。指應根據實際情況實行變革。

出自: 《韓非子·五蠹》:「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指應根據實際情況實行變革

近義詞: 墨守成規

反義詞: 墨守成規

長袖善舞

讀音: cháng xiù shàn wǔ

釋義: 袖子長,有利於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於鑽營,會走門路。

出自: 《韓非子·五蠹》:「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造句: 李春山長袖善舞,當時的一班名公巨卿,甚至連醇王都被他巴結上了。(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多財善賈

讀音: duō cái shàn gǔ

釋義: 賈:做買賣。原意是本錢多,生意就做得開。后指資本家會做買賣。

出自: 《韓非子·五蠹》:「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造句: 他這次下來是越有越有,以後水大舟高,多財善賈,更是無往不利了。(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十一)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指資本家會做買賣

近義詞: 長袖善舞 多錢善賈

汗馬功勞

讀音: hàn mǎ gōng láo

釋義: 汗馬:將士騎的馬賓士出汗,比喻征戰勞苦。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出自: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

造句: 將俺丞相汗馬功勞一旦忘了,貶在濟南府閑住。(元·王實甫《麗堂春》第四折)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形容戰功

近義詞: 豐功偉績 勞苦功高

反義詞: 一事無成

守株待兔

讀音: shǒu zhū dài tù

釋義: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 《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造句: 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守株待兔之輩。(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回)

用法: 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刻舟求劍 墨守成規

反義詞: 通達權變

短褐不完

讀音: duān hè bù wán

釋義: 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貧賤者或僮豎之服;完:完整。粗布短衣還破舊不完整。形容生活貧苦,衣衫破爛。

出自: 《韓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飽者不務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綉。」

汗馬之勞

讀音: hàn mǎ zhī láo

釋義: ①指征戰的勞苦。亦指戰功。②指用馬運輸的勞累。

出自: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

用法: 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數雖多,不費~。 ◎《戰國策·楚策一》

以文亂法

讀音: yǐ wén luàn fǎ

釋義: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出自: 《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以法為教

讀音: yǐ fǎ wéi jiào

釋義: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條文充當教育的內容。

出自: 《韓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

百歲千秋

讀音: bǎi suì qiān qiū

釋義: 一百年,一千載。形容歲月漫長,歷時很久。

出自: 《韓非子·顯學》:「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恬耳,而一日之壽無征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造句: 明·康海《王蘭卿》第三折:「便活到百歲千秋索一死,則不如另尋個身計。」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形容歲月漫長

近義詞: 千秋萬代

冰炭不投

讀音: bīng tàn bù tóu

釋義: 比喻彼此合不來。

出自: 《韓非子·顯學》:「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

造句: 今日見面,原想得一知己,豈知談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五回)

千秋萬代

讀音: qiān qiū wàn dài

釋義: 一千年,一萬代。指世世代代,時間久長。

出自: 《韓非子·顯學》:「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恬耳,而一日之壽無征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 天長日久 世世代代

反義詞: 彈指之間 指日可待

千秋萬歲

讀音: qiān qiū wàn suì

釋義: 千年萬年。形容歲月長久。

出自: 《韓非子·顯學》:「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萬歲。』千秋萬歲之聲恬耳,而一日之壽無征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造句: 千秋萬歲后,榮名安所之?乃誤羨門子,噭噭今自蚩。(漢·阮籍《詠懷詩·十九》)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狀語;形容歲月長久

近義詞: 千秋萬代

以容取人

讀音: yǐ róng qǔ rén

釋義: 只憑容貌來衡量人的品質和才能。

出自: 《韓非子·顯學》:「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語·子路初見》:「以容取人,則失之子羽; 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