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清菠蘿和鳳梨,你分得清煎餃和鍋貼嗎?

你以為你吃的是煎餃?不,是鍋貼。

比起那些未解之謎,這些傻傻分不清的食物才真是叫人苦惱。

鳳梨和菠蘿、獼猴桃與奇異果、米粉對米線,以及引發我和朋友口舌之爭的鍋貼和煎餃。我這300度的近視,要分清這些神奇玩意兒,困難不小。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打算和好友去長沙浪一浪,也不知這座自帶偉人光環的城市,到底有哪些美味。這不,沒日沒夜在網上扒拉,除了臭豆腐、口味蝦、糖油粑粑,那必定是老字號的向群鍋餃。

「不就是個鍋貼,排隊去吃個早點,早就餓暈了好不!」

「不是鍋貼啦,煎餃,煎餃,這個是煎餃了啦!」(呃,請你們忽略這個人~)

......

好像是煎餃~

我想,有不少人分不清煎餃和鍋貼的,比如我和我的傻朋友。

朋友北方人,我是南方人,好在有自知之明,咋能因為這個小小的辯題再引發一場南北之爭呢?於是,就事論事,鍋貼對煎餃。

Advertisements

話不多說,打板,action!

起源:誰還沒點故事

煎餃——這個,暫時空白,如有知曉,記得評論。(煎餃:就是沒故事了,咋地呀!)

鍋貼——說是源起於河南開封,也不知怎的就扯上了慈禧太后。據說當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歡吃餃子,但是一旦涼了就不肯吃了。御膳房就得不停煮出熱騰騰的餃子,還得把冷掉的餃子丟掉。御廚不捨得丟,就用油煎熱了自己吃,沒想到香味傳到花園裡吸引了太后。問叫什麼名字,御廚看到煎餃子用的鐵鍋,就隨口答道「鍋貼」。後來,經過改良,鍋貼竟躋身為宮中宴請的菜品。所以,到底是哪裡先有的鍋貼,我也不能說的確切。

外觀:主要看氣質

煎餃——北方的家常食品,原材料就是生的水餃。皮擀成圓形,將餡料包實,一定要包實了。煎餃,月牙形,水餃啥樣它就啥樣。餃子底部煎的金黃,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底部酥脆,上邊兒有麵皮的柔軟質感。

Advertisements

鍋貼——稀鬆平常的漢族小吃,在長相上還是存在了一定異議的。大部分鍋貼黨說,鍋貼要比煎餃外放很多,皮不能把餡包嚴實了,兩頭要開口。(我的描述啊,就是衣服沒穿好的餃子。)

剩下的一部分就沒那麼多講究了,就是餃子的模樣,據說這樣才能保留餡料里的湯汁兒。但,不論開不開口,有一點一定是不一樣的。鍋貼,不如煎餃獨立,愛黏在一起,底部煎成一整塊的脆殼,金黃,有點焦干,五六個盛在一起。

餡料:心靈美才是真的美

這要怎麼描述呢,不論是煎餃還是鍋貼,不熟的時候都能稱之為餃子。你也知道,餃子的餡料那真是形形色色。我回想一下啊,昨天早上吃的是茴香的,上一次應該是三鮮的,再往前那就真記不住了。

餡料呢,食在當季是最好的。但這並不是一個教條,根據我這麼多年吃早點的經驗,除了加入應季的蔬果,再加這兩味,那味道...(抱歉,詞語匱乏,恕不知咋地描述,好吃就行)第一味,豆腐。又嫩又滑的豆腐,攪碎了拌在餡料里,油煎的時候肉汁兒滲入豆腐,完美!

第二味,橘子皮,若你想要放陳皮的話,記得泡軟了再放,不然咯牙是真。洗凈的橘子皮,剁吧剁吧,剁碎碎的,一齊放在餡料里。這絕對是餡料界的小清新,橘皮的清香中和了豬肉的油膩,清清爽爽,還有股橘子的香味。

這可是親身經歷,那時也不知看了一部什麼小說,裡邊就這麼提了一句,我還就真做了,趁爺爺包餃子就摻了一把橘子皮在餡料里。本以為會誕生一道黑暗料理,居然,居然真的成功了。所以,私人秘方,拿走不謝。

製作:上鍋,嘶嘶嘶

煎餃——朋友說,他們家的煎餃是這樣子做的(Z家專屬,如有雷同,那也正常):平底煎鍋中放少許油,待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餃子稍煎。然後,在鍋中加入1小碗水,蓋上鍋蓋,等水幹了,餃子底部發脆就能裝盤開吃了。倒點陳醋,一丁點白糖,再一勺辣椒油,妥妥的。

鍋貼——煎餃是先煎后煮,蓋上鍋蓋后一次成功。鍋貼只能用油煎,期間需要不斷轉動鍋子並且揭開鍋蓋淋水,得細心著呢。當然,最地道的做法,是在快煎好的時候加少許面調的水,出鍋時底部是一層薄薄的脆殼,滿口香脆。我家母上曾用過雞蛋,可惜沒掌握好火候,焦了...(焦了就不曬照了)

點評哈

若你愛發朋友圈,果斷推薦鍋貼,為啥,拍照好看呀。兩頭開口的,可以配文「多麼不一樣的餃子啊!」,不開口的就配文「這些餃子都連在一起,好神奇啊!」。(這不是我說的啊,一看就是我傻朋友的口吻。)

追求口感的話,煎餃是要比鍋貼筋道的,鍋貼沒經過水煮,完全油煎,更加酥脆。而煎餃,底部焦脆,上邊的餃皮很有嚼勁。當然,你喜歡吃啥就吃啥,你的一切我都可以接受,原諒我如此大方。

不過,對於有些人來說,吃,不僅是動一動嘴的事,從食物被擺上桌后的每一步都不可忽視。這些人吃的,是一個過程,一個儀式。多好,不然像我這樣的,那都叫餃子了,水餃和蒸餃又該怎麼辦呢!

只是,如果這世界只剩下了鍋貼和煎餃,我一定選鍋貼。不為什麼,就覺得鍋貼的精華在於底部的那一層脆殼,就像吃肉包要吃浸著油的那一小塊包子皮,喝酸奶定要舔一口瓶蓋那樣。好吃,就是那一點點。

文字丨君兮

編輯丨君兮

圖片丨來源於網路

你以為你吃的是煎餃?不,是鍋貼。

比起那些未解之謎,這些傻傻分不清的食物才真是叫人苦惱。

鳳梨和菠蘿、獼猴桃與奇異果、米粉對米線,以及引發我和朋友口舌之爭的鍋貼和煎餃。我這300度的近視,要分清這些神奇玩意兒,困難不小。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打算和好友去長沙浪一浪,也不知這座自帶偉人光環的城市,到底有哪些美味。這不,沒日沒夜在網上扒拉,除了臭豆腐、口味蝦、糖油粑粑,那必定是老字號的向群鍋餃。

「不就是個鍋貼,排隊去吃個早點,早就餓暈了好不!」

「不是鍋貼啦,煎餃,煎餃,這個是煎餃了啦!」(呃,請你們忽略這個人~)

......

好像是煎餃~

我想,有不少人分不清煎餃和鍋貼的,比如我和我的傻朋友。

朋友北方人,我是南方人,好在有自知之明,咋能因為這個小小的辯題再引發一場南北之爭呢?於是,就事論事,鍋貼對煎餃。

話不多說,打板,action!

起源:誰還沒點故事

煎餃——這個,暫時空白,如有知曉,記得評論。(煎餃:就是沒故事了,咋地呀!)

鍋貼——說是源起於河南開封,也不知怎的就扯上了慈禧太后。據說當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歡吃餃子,但是一旦涼了就不肯吃了。御膳房就得不停煮出熱騰騰的餃子,還得把冷掉的餃子丟掉。御廚不捨得丟,就用油煎熱了自己吃,沒想到香味傳到花園裡吸引了太后。問叫什麼名字,御廚看到煎餃子用的鐵鍋,就隨口答道「鍋貼」。後來,經過改良,鍋貼竟躋身為宮中宴請的菜品。所以,到底是哪裡先有的鍋貼,我也不能說的確切。

外觀:主要看氣質

煎餃——北方的家常食品,原材料就是生的水餃。皮擀成圓形,將餡料包實,一定要包實了。煎餃,月牙形,水餃啥樣它就啥樣。餃子底部煎的金黃,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底部酥脆,上邊兒有麵皮的柔軟質感。

鍋貼——稀鬆平常的漢族小吃,在長相上還是存在了一定異議的。大部分鍋貼黨說,鍋貼要比煎餃外放很多,皮不能把餡包嚴實了,兩頭要開口。(我的描述啊,就是衣服沒穿好的餃子。)

剩下的一部分就沒那麼多講究了,就是餃子的模樣,據說這樣才能保留餡料里的湯汁兒。但,不論開不開口,有一點一定是不一樣的。鍋貼,不如煎餃獨立,愛黏在一起,底部煎成一整塊的脆殼,金黃,有點焦干,五六個盛在一起。

餡料:心靈美才是真的美

這要怎麼描述呢,不論是煎餃還是鍋貼,不熟的時候都能稱之為餃子。你也知道,餃子的餡料那真是形形色色。我回想一下啊,昨天早上吃的是茴香的,上一次應該是三鮮的,再往前那就真記不住了。

餡料呢,食在當季是最好的。但這並不是一個教條,根據我這麼多年吃早點的經驗,除了加入應季的蔬果,再加這兩味,那味道...(抱歉,詞語匱乏,恕不知咋地描述,好吃就行)第一味,豆腐。又嫩又滑的豆腐,攪碎了拌在餡料里,油煎的時候肉汁兒滲入豆腐,完美!

第二味,橘子皮,若你想要放陳皮的話,記得泡軟了再放,不然咯牙是真。洗凈的橘子皮,剁吧剁吧,剁碎碎的,一齊放在餡料里。這絕對是餡料界的小清新,橘皮的清香中和了豬肉的油膩,清清爽爽,還有股橘子的香味。

這可是親身經歷,那時也不知看了一部什麼小說,裡邊就這麼提了一句,我還就真做了,趁爺爺包餃子就摻了一把橘子皮在餡料里。本以為會誕生一道黑暗料理,居然,居然真的成功了。所以,私人秘方,拿走不謝。

製作:上鍋,嘶嘶嘶

煎餃——朋友說,他們家的煎餃是這樣子做的(Z家專屬,如有雷同,那也正常):平底煎鍋中放少許油,待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餃子稍煎。然後,在鍋中加入1小碗水,蓋上鍋蓋,等水幹了,餃子底部發脆就能裝盤開吃了。倒點陳醋,一丁點白糖,再一勺辣椒油,妥妥的。

鍋貼——煎餃是先煎后煮,蓋上鍋蓋后一次成功。鍋貼只能用油煎,期間需要不斷轉動鍋子並且揭開鍋蓋淋水,得細心著呢。當然,最地道的做法,是在快煎好的時候加少許面調的水,出鍋時底部是一層薄薄的脆殼,滿口香脆。我家母上曾用過雞蛋,可惜沒掌握好火候,焦了...(焦了就不曬照了)

點評哈

若你愛發朋友圈,果斷推薦鍋貼,為啥,拍照好看呀。兩頭開口的,可以配文「多麼不一樣的餃子啊!」,不開口的就配文「這些餃子都連在一起,好神奇啊!」。(這不是我說的啊,一看就是我傻朋友的口吻。)

追求口感的話,煎餃是要比鍋貼筋道的,鍋貼沒經過水煮,完全油煎,更加酥脆。而煎餃,底部焦脆,上邊的餃皮很有嚼勁。當然,你喜歡吃啥就吃啥,你的一切我都可以接受,原諒我如此大方。

不過,對於有些人來說,吃,不僅是動一動嘴的事,從食物被擺上桌后的每一步都不可忽視。這些人吃的,是一個過程,一個儀式。多好,不然像我這樣的,那都叫餃子了,水餃和蒸餃又該怎麼辦呢!

只是,如果這世界只剩下了鍋貼和煎餃,我一定選鍋貼。不為什麼,就覺得鍋貼的精華在於底部的那一層脆殼,就像吃肉包要吃浸著油的那一小塊包子皮,喝酸奶定要舔一口瓶蓋那樣。好吃,就是那一點點。

文字丨君兮

編輯丨君兮

圖片丨來源於網路

內容來源於風物發現官:faxianguan1130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