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因子陽性=類風濕關節炎?

黃正平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類風濕因子(RF)檢查是風濕免疫科常見的一個檢查項目,醫生常常給關節腫痛的患者進行RF的檢查,部分健康體檢中也有這個檢查項目。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雙手畸形

RF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可以為風濕病的診斷提供依據。很多人也許有這樣的經歷,當看到檢查報告顯示RF陽性或超出參考範圍上線,便不由的開始緊張起來,以為自己不幸得了類風濕關節炎(RA)。雖然RF與RA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RF陽性卻並不一定等於患上RA。還有很多情況可以出現RF陽性,風濕科醫生還要結合您的病情和其他檢查綜合判斷,才能做出最終診斷。

什麼是RF?

我們體內有一種免疫球蛋白叫免疫球蛋白G(IgG),它是血清主要的抗體成分,約佔血清Ig的75%,主要在我們體內起保護作用。它的主要結構包括兩個Fab片段和一個Fc片段組成。那麼,RF是怎麼產生呢?原來,當體內IgG變性時,一些人在遺傳、感染和環境等因素作用下,其B淋巴細胞可以產生針對抗體Fc片段上抗原成分的自身抗體,我們將該抗體稱為RF(如下圖)。因此,我們可以將RF理解為針對體內抗體的抗體。

類風濕因子結構示意圖

RF在RA中的意義

RF對於RA的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風濕科醫生更好的診斷RA和判斷預后。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RF主要見於RA,70%左右的RA患者血清裡面都可以檢測到RF。甚至在關節滑液中也可以檢測到。目前,IgM型RF是臨床中最常檢測的類型。許多研究表明,RF參與了RA的發病,而且,RF滴度的高低與RA的活動性和嚴重性成正比,高滴度的RF水平,提示疾病預后不良。

另外,雖然RA可以出現RF陽性,但並非意味著所有的RA都會出現RF陽性,仍然有10%-30%的RA患者RF是陰性的,如RA的早期或在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JRA),或檢測水平的差異,都可以出現RF陰性的情況。因此,RF陰性,也不能排除RA。

RF陽性,就一定是RA?

未必!!! RF並不是RA的特異性抗體,以下幾種情況也可以出現RF陽性:

(1)其他風濕免疫性疾病

除了RA,其他風濕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皮肌炎、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血管炎等都可以出現RF陽性的情況。但在上述風濕病中,RF的陽性率較低,如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陽性率約為20%-25%;在皮肌炎患者中陽性率約為10%-25%,且滴度均較低。有研究顯示,RF陽性的上述病人,更容易出現關節受累。曾有學者隨機選擇30例RF陽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與30例RF陰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做對照,觀察兩組間關節受累情況。結果發現,RF陽性組中27例有關節受累,其中24例有關節炎,3例僅有關節痛,RF陰性組有18例關節受累,其中6例有關節炎,12例僅有關節痛,兩組在總的關節受累及是否出現關節炎方面有顯著性差異。因此,RF陽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較RF陰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更易出現關節的受累。

(2)感染

我國是乙肝大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現象,血清中可以檢測出RF。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血清RF相關性的研究發現,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RF陽性率為25%,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RF陽性率為15%,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RF陽性率為25%,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RF陽性率為35%,肝癌RF陽性率為33.33%,健康對照組RF陽性率為4%。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與健康對照組RF陽性率之間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乙肝患者RF陽性,可能與乙肝病毒刺激機體異常免疫反應有關。除此之外,其他類型的肝炎、流行性感冒、寄生蟲感染、結核、梅毒等感染都可以出現RF的陽性。

(3)血液系統疾病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屬於一種EB病毒感染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急性增生性傳染病,人體內都存在有產生RF的B細胞克隆,在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此外,高丙種球蛋白性紫癜、冷球蛋白血症、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都可以出現RF陽性。

(4)腫瘤放化療后

很多腫瘤放療或化療后,導致機體免疫紊亂,IgG變性,產生RF。因此,腫瘤放化療后的病人,可以檢測到RF。但目前有關研究較少,其內在聯繫有待進一步研究。

(5)健康人

有研究對健康人群的RF陽性率進行研究,發現不管男女老少,都檢測到一部分健康人群RF陽性,陽性率大約佔2%,且隨著年齡增長陽性率有升高的現象。少數RF陽性的健康人,可能處於RA的潛伏階段,他們在檢測RF陽性的時候並沒有任何RA的癥狀。因此,健康人RF陽性,也要追蹤隨訪。

綜上,RF陽性並不都是RA,RF陽性,同時又有手指關節、腕關節、膝關節等部位腫痛時,需要警惕RA可能。而沒有關節腫痛癥狀的朋友,不必太過擔心,可諮詢風濕科,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定期隨訪即可。

來源:好大夫在線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