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松石山房藏珍玩十品|香港蘇富比秋拍

今秋,全球藏家將雲集香港蘇富比,搜羅各種稀世珍品,涵蓋中國瓷器、書畫、現當代藝術,以至珠寶名表和洋酒等。本季蘇富比秋拍將推出水松石山房珍玩專拍第八場,雖僅止十品,卻悉為巧製之作,當中包括田黃雙龍戲珠印章、乾隆御題詩黃楊木文殊菩薩像,以及青玉刻藏文蓋盒,其銘文錄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敕封八世達賴喇嘛時之頌讚,當時並有御製玉冊,共記此宗盛事。

1

清初御制牙雕雙螭韘式蓋盒

估價:180,000-280,000HKD

牙雕小盒,應由同一象牙雕成,採高古玉韘之式,浮雕螭龍成雙,一螭沿壁而上,另一穿過韘中圓孔自底往上攀,爪均二趾,身綴橫斑如虎,長尾分岔,毫髮畢現,韘則綴仿古變形勾雲紋,繁而不褥。如此細膩之牙雕小盒,類例寥寥,卻均展現了清初宮廷雕刻之工緻精巧,誠雅珍也。

Advertisements

2

清乾隆御題黃楊木雕文殊菩薩騎獅像《乾隆辛巳御贊》款、「古香」印

估價:8,000,000-10,000,000HKD

黃楊木雕菩薩面相慈祥莊嚴,斜披袈裟,右手持佛珠,左手置足后,結遊戲坐。所乘佛獅,雙目炯炯,口露僚牙,足踏利爪,毛髮蓬鬆,身綴鞍具飾纏枝蓮花,攀胸垂鈴、鞦墜穗子,細緻華麗。旁立胡人毛髮曲卷,鬆衣寬袖,上身繫紐,結領襟前,左手挽袍,右手前伸牽獅,雙腳下承流雲輕卷,底鐫隸書御贊,並以紀年、印章作結。整體工細入微,眼目添墨點睛,出神入化,如菩薩乘獅騰雲而至,弘揚佛法深義。

3

清端石「米老袖珍」鳳字硯配題詩硯盒 附蔣寶齡《半窗明月梅花室評硯圖》冊

估價:700,000-900,000HKD

端硯小巧袖珍,硯色黝紫,半璞半雕,應以籽石稍加修整而成,上斂下侈,隨形呈鳳字,受墨處微窪下成墨池,硯背光素無紋,中央微窪,側壁尚留泛紅石皮,古樸天真。把玩掌中,意趣無限,置於案桌,儒雅溢渙。

Advertisements

此端硯朴古凝思,得張廷濟青睞題字以詠,又讓陶琯請求蔣寶齡製圖冊以記,或更啟發徐小圃另製硯冊,拓錄所藏五雲雙星硯,近二百年來傳承脈絡清晰有緒,錄載一眾文士朴韻,延宋人雅風,續惜硯珍古之情。

4

清十八世紀壽山石瑞獸鈕方印

估價:1,000,000-2,000,000HKD

壽山質,帶珠砂點。見方,無印文。雕瑞獸為鈕,瑞獸挺立,半回首,雙目炯炯。毫髮絲絲分明,四肢雄壯有力,威風凜然,生動傳神,應出自宮廷巧匠之手。工匠巧妙地利用石天然之色,雕琢髦髮,渾然天成,匠心獨運。

5

明末傳朱鶴制竹圓雕古松水丞

估價:400,000-600,000HKD

圓雕水丞,作蒼松古樸,盤曲遒勁,鱗皴癭節,鏤空層次分明,栩栩如生,包漿滋潤,意趣天然。小巧玲瓏,恰宜掌中把玩細味,雅置文房案桌,既為實用,也可清賞,為書齋添趣。

6

清朝盛世,國富兵強,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皇帝冊封八世達賴喇嘛強白嘉措(1758-1804年),以此玉盒為賜,同賚玉印、玉冊。玉冊乃授命詔書,漢、藏、滿、蒙四語寫就,其文與此盒所銘別無二致。玉印、玉冊原貯布達拉宮,現藏拉薩西藏博物館。九世達賴喇嘛之經師、西藏攝政,以藏文為八世達賴立傳,筆下提及三件玉寶,稱此盒外如寶石,內藏金書。

清乾隆 御制青玉刻藏文敕封八世達賴喇嘛嘎巴拉式蓋盒

估價:2,000,000-3,000,000HKD

此盒內藏文與玉冊上所鐫近乎一樣,以整塊籽玉留皮隨形掏膛,精妙卓絕。盒外光素無紋,盒內鐫刻藏文,描以金漆,歷史價值極高。此物見證漢藏文化交流,除拉薩所藏,難得一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7

一節古杉,一段故事。曾頂立九嶷山上舜帝祠前,見證春秋更迭,本欲長伴舜陵,卻遭稗官藉詞誅滅,所遺片木殘枝,難得倖存,轉折入佛門,清僧命名鐫銘,以逾百字,記載古人對賢君之崇敬、對樹伐之惋惜、對同好之情誼、對罕物之鍾愛,流傳至此,誠為緣也。昔時巨杉,今日龍差,清供案上,古雅引思,讓人不禁神遊天地,遙想古今韻事。

清光緒杉木刻詩「龍差」《梅根》款

估價:2,000,000-3,000,000HKD

8

清康熙田黃巧作雙龍戲珠紋印章《佶》、《吉人》款

估價:10,000,000-15,000,000HKD

石質細膩瑩潤,隨形圓雕,留皮巧作雙龍戲珠,底無印文。雙龍身形矯健,雙目圓睜,張牙舞爪,威武凜然;祥雲縈繞,龍體若隱若現。一側草書刻「溫其如玉」、「佶」;另一側刻「懷袖之珍」、「人吉」橢圓印;均白文。

本品碩大,巧手活雕,印牆陽文雕著名書法家林佶印款,可算清初田黃石雕至臻。騰龍戲珠,生動靈活,畫意濃溢,工匠細工慢琢,將繪畫精神轉化到三維圓石上,然不失原材獨有特質,巧妙創思,盡顯清初匠人鬼斧神工之技。

印身保留原石雛形,因材而施,別具匠心,通體浮雕,自然流暢,起伏有致,猶如繪畫。如斯處理手法,與傳統有別。清初以前,不乏田石籽料,一印之成,多為破方雕鈕。本品充分利用印身表面,施淺浮雕飾,取代傳統印鈕的裝飾功能。

雙龍穿梭於捲雲之間,時而隱藏,時而呈現,生動靈活,或承自宋人畫風,如陳容(約1200-1266年)極具代表性之《九龍圖》。原石表面起伏懸殊,對佈局造成一定難度,然而工匠精心鋪排,匠心獨運,一絲不苟,巧妙將原石凹凸不平之處化為畫意洋溢,層次分明,遠近有致,恰到好處的構圖。原石雛形得以運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盡顯玉匠駕馭田石的功架及高深的藝術造詣。

本品另一精深之處在於其保留原有石璞,皮色微存,略有薄意之趣。淺栗黃石璞與色澤較濃的田石互相呼應對比。如斯恰到好處的處理,巧妙為佈局增添層次感,達到古人追求貴石「留意不留皮」之境。

9

乾隆年間,嘗以各色玻璃仿製雄黃,其攪料色彩斑紋自然悅目,在料器中,一枝獨秀。莫士撝及曾柱昭於《文房萃珍》中就一仿雄黃料紙追瓶上之漩渦,指其紋理抽象,解讀不一,或是山水長卷,或是煙霧瀰漫,或是異獸珍禽,萬千可能,層出不窮,彷彿呼應道家焚香引思之理。

清乾隆 仿雄黃料雙耳三足爐《乾隆年制》款

估價:2,000,000-3,000,000HKD

此三足爐,器形雍雅大方,誠御製料器中之罕品。北京紫禁城玻璃作匠人,採三范模具,以乳足為分界,吹製仿雄黃料,介面痕迹,經仔細打磨,平滑如絲,若非紋理稍異,難辨分范。

10

葫蘆之形,天然樸素,卻涵祥瑞之意,自古為貴冑文人所喜。藝匏之中,有范製之技,當葫蘆瓜尚幼小時,套以陰紋圖樣之范,待瓜老熟以後取出便成。此技在中國歷史久遠,最晚戰國時已有。清初,民間藝匏傳入宮中,自康熙年間始於禁苑豐澤園種植葫蘆,清宮范製葫蘆遂踵事增華,至乾隆年間,續製匏器,形制渾樸,論質論量,繼往開來。

清乾隆 匏制八仙紋倭角葫蘆《乾隆賞玩》款

估價:800,000-1,000,000HKD

此模印葫蘆瓶上作立方體,下腹呈十四面體,稱為八不正,四面共八個正方形,各飾乘雲仙家,共八仙,從右至左、上至下分別為:背劍呂洞賓、拍板曹國舅、提籃韓湘子、捧桃鍾離權、吹笛藍采和、漁鼓張果老、持蓮何仙菇、葫蘆鐵拐李。下腹間飾團壽,更添祥瑞。器底印團花,並有楷書四方款。

水松石山房藏珍玩專場 — 匠心寶蘊

香港蘇富比2017秋季拍賣

預展時間:

9月28-10月2日

拍賣時間:

2017年10月3日 上午10:00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