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三兩穴位搞定!

落枕是由於睡眠時枕頭高低不適,姿勢不良,或頸肩部感受風寒,引起頸肩部軟組織痙攣疼痛,活動受限的病症。


多於晨起時發現,覺頸項部疼痛,脖子不能前後俯仰或左右搖擺轉動。如果經常性的發生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表現,需要去醫院診治。

從經絡的角度看,後項為太陽經所過,側項部為少陽經所過,所以後項疼痛或牙痛明顯者,病在太陽經,一側疼痛或牙痛明顯者在少陽經,應對應下面的穴位治療。

  • 后溪或束骨

    治療太陽經落枕,即後項部疼痛或牙痛明顯的落枕,多見於仰卧睡眠而落枕者。後項部有三條經脈通過,分別是手足太陽經和督脈,督脈行於后正中線,臨床所見,單純病在督脈者甚少,所以後頂部的落枕一般歸屬於手足太陽經。

    雖然後項部的落枕屬於太陽經,但嚴格來說還是有偏於手太陽經和足太陽經之分,如果落枕的癥狀主要在後項部,距離后正中線較近,甚至牽及後頭及項背者,屬足太陽經;如果落枕的的癥狀主要在頸項部的后外側,距離后正中線稍遠,甚至牽及而後及肩胛者,屬於手陽經。正因為手足太陽經的區別,所以《靈樞~雜病》中說:「項痛不可以俯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也。」請大家注意下,這兒說的是「項」了,也就是說,雖然手足太陽井的循行有區別,但總的來說,還是在後項部的。

    Advertisements

    后溪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腧穴,所以主要治療手太陽經絡的落枕。但由於后溪穴又為八脈交會穴,通於督脈,手足太陽經脈氣又是相通,所以只要是後項部的落枕,不管是在督脈或在太陽經,后溪穴都是常用效穴。

    后溪是手太陽小腸經的第三個穴位,在手小指根部的尺側,第五掌指關節尺側後下方凹陷處,握拳時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 束骨

    束骨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所以主要是治療足太陽經的落枕,又因為足太陽膀胱經主筋所生病,落枕又在筋病,所以用之也有療效。

    束骨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第65個穴位,在足外側,當第5跖趾關節後上方,赤白肉際處。


應用后溪穴與束骨穴治療落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尋找穴位處的壓痛點進行針刺,二是要配合頸項部的活動。

  • 懸鐘(絕骨)

    Advertisements

    治療少陽經落枕,即側頸部疼痛或壓痛明顯的落枕,多見於側卧睡眠而致落枕者。

    勁側部主要是手陽經循行部位。《靈樞·經脈第十》載:足少陽膽經「下頸合缺盆」,《靈樞·經脈第十三》載:「足少陽之筋······貫缺盆,出太陽之前,循而後······其病······頸維筋急·····」懸鐘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又叫絕骨,位於外踝上三寸,腓骨前緣。還有另一種定位位於外踝上三寸,腓骨后緣。


多年前一位同事落枕,自針后溪后不見效,仔細檢查其疼痛和壓痛均在右側頸部,不在後項部,辯證屬於少陽經,取右側絕骨穴處壓痛點按揉,並讓其活動項部,疼痛稍緩,繼用針刺,活動患部,疼痛減半,活動明顯改善,繼續留針30分鐘,期間每隔5-10分鐘行針一次,並繼續活動患部,起針后疼痛消失,活動正常。

此外落枕也可選用落枕穴,中渚即耳後頸項部的反應點,也有很好的療效。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一針療法》,傳播中醫健康治療方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