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過年習俗:蒸花饃、剪窗花、吃扁食,扁食里放硬幣吃到就發財

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今天都是臘月二十七了,按照過去的壽縣農村過年習俗,家庭主婦們就要開始忙碌起來了,為即將到來的大年準備吃的了。可是隨著經濟發的展、社會的變革,不單單是淮南壽縣地區的過年習俗越來越少了,全國有很多地方特色年俗,現在也伴隨著經濟發展,好多都消亡了。蒸花饃,剪窗花等都是過去壽縣農村比較流行的年俗活動,這也是準備過春節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家庭活動。

農村蒸花饃

一、蒸花饃。 在過去的 淮南壽縣地區農村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蒸花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蒸饅頭,至於為何把蒸饅頭叫花饃,第一可能與其形狀有關,過去農村的老太太,會把和好面捏成各種栩栩如生小動物;第二、就是就是在蒸好的圓饅頭上面用自己做成各種形狀圖案的模具沾上紅色或者藍色顏料,像蓋章一樣把圖案印在饅頭上面。所以花饃在過去的壽縣農村可能有兩種意思,一是饅頭形狀各異,像動物形狀,比如魚等都有深刻寓意的;二是上面圖案各異,這個做法更重要的目的還在於為春節增添喜慶吉祥的氣氛。 蒸花饃的手藝好壞也是過去衡量一個家庭主婦持家的標準,在過去農村,一個家庭主婦不但要會勤儉持家,還要會女工。比如做布鞋、縫製衣服、還要會做各種麵食,以及最能檢驗一個婦女的技藝的那就是剪紙藝術,在農村俗稱剪窗花。

Advertisements

花饃

蒸花饃一般從臘月二十七八就開始了,農村的家庭主婦就開始每晚上蒸一大鐵鍋花饃,當然這些蒸熟的花饃也不是全部都是動物形狀、多數還是圓形的,自己用顏料在蒸好的饅頭上面,像蓋印一樣、用自製的模具沾上和好顏料水,印上一點簡單圖案。當然這些花饃也不是當天吃完,是留作備用的,第一是要做挂面圓子,圓子裡面好多都是饅頭「須子」(饅頭碎屑);第二、因為過年三天不動火,要吃剩飯,所以蒸好的花饃也是過三天年的主食,吃的時候在大鐵鍋上蒸熱就可以,比較方便簡單省事。菜呢!也就是壽縣人愛吃咸貨,熱的、涼的都可以吃,講究一點的會炒個素菜,這樣一頓飯就對付過去了。主婦們在蒸花饃的時候,通常這個時候就會把過年吃的已經曬好咸貨也從大缸里拿出來,洗乾淨後用大鍋預先煮熟備用,以便過年的時候切塊裝盤,蒸熱就可以食用了。

Advertisements

壽縣農村的花饃

二、 剪窗花、貼窗花這也是過去舊年俗中不可缺少的一到步驟。

過去壽縣農村的這個年俗活動一般會在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以後,家庭主婦們的事情都忙完了,就坐下來開始用寫春聯剩餘的紅紙剪窗花了。技術好點的會剪出栩栩如生的各種各樣的動物圖案窗花,好比今年是雞年,一般會剪出金雞報曉的窗花。但是對於剪窗花技術一般的主婦們來說大多會剪出一些「福」或者「喜」字等圖案比較簡單一點窗花。主要也都是為了烘托節日氣氛,對新的一年寓意一個美好的希望。

臉上透露出幸福笑容的剪窗花的人們

記得我小時候那時候農村也沒有電視等娛樂活動,一般吃過年夜飯後,通常會跟在母親後面學著剪一點簡單的窗花,最容易學的就是剪「紅雙喜」窗花,因為線條都是直來直去,記住幾個步驟就可以,甚至技藝很好的人對這些簡單圖案的窗花根本不用剪刀,用手撕,三下兩下就完成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剪窗花過年的民俗估計現在也快成為兒時的記憶了,有的地方已經把這項技藝列入非物資文化遺產來傳承了,以防止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拿著窗花在仔細研究的小女孩

三、吃扁食。在壽縣農村一般家庭都會在在大年初一中午吃當地人稱為扁食的食物(扁食就是餃子 ,這是山西人的傳統叫法,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壽縣人是從北方移民過來的),其實和餃子的形狀差不多,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在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壽縣農村的扁食

壽縣人在年初一吃扁食還有一個習俗:會把幾枚硬幣洗乾淨包在扁食裡面,具體有什麼寓意現在也不大明白。只是在放入硬幣的幾個扁食一般會有特殊記號,這個記號一般只有這家的主婦才知道,在盛餃子的時候,主婦們會把這個做了記號的扁食盛給重要的客人,比如剛過們新媳婦,以及新女婿等,如果客人「嘎嘣」一聲,說怎麼吃到一枚硬幣啦!那麼這家的主婦會高興的合不攏嘴,給新媳婦吃包有硬幣扁食吃,可能寓意早生貴子,那麼給新女婿吃包有硬幣的扁食,具體有什麼寓意,我到現在也沒有明白,是不是來年發財或者能當官寓意呢?至於家裡沒有沒有新媳婦和新女婿的,一般包會把有硬幣扁食會給小孩子或者老人吃,具體寓意也不大清楚。是不是吃出來個硬幣是圖個今年運氣好,圖個好口彩,這一年好運伴身邊,財源滾滾、小孩平安、老人健康呢?請大家來解釋下吧!

扁食圖片

當然也有吃飯馬大哈的把硬幣給一口吞下去了,所以一般會在吃扁食之前有個暗示,比如吃慢點,扁食還多的很呢。假如真的吃下去怎麼辦呢?吃點韭菜一切都解決了,因為過去的一分硬幣很小。在包扁食時,壽縣其他地方的人們,也會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過年祭祀食品

在過去的壽縣農村,出嫁了有孩子的婦女,一般不會在正月里到自己的父母家去拜年,而是由自己丈夫帶著孩子在大年初二去拜年。出嫁的婦女會在正月十六回娘家,而且也要挎一籃自己包的扁食,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在去父母家去的路上,還要走一段路,在土田埂的一個放水決口丟一個扁食(過去農村都是土路,甚至就是農田埂),當然這個扁食也是象徵性單獨做得,否則一路上遇到田埂有缺口就丟扁食,那麼不要到其父母家所帶扁食也丟完了。至於這個習俗怎麼來的,有什麼寓意,我也是不明白的,可能也是祭祀土地神或者其他大神之類的吧,總之這是一種民俗,也不能算作迷信吧。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基本已經不知道過去農村有這個習俗了,而且現在農村也沒有人過這個習俗了。

年年有「魚」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