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可以排毒嗎

「哇,今天出了一身汗,好棒棒哦,感覺身體又在排毒了!」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你覺得這想法靠譜嗎?

  • 汗裡頭都有啥

盛夏炎炎,蟬鳴聲此起彼伏,讓人動不動就汗流浹背。尤其是今年,北京、上海都進入燒烤模式,出個門都要鼓足勇氣。

流汗就流汗吧,反正對身體有好處,排毒。我們經常這麼自我安慰。

然而,事實卻如此殘酷:不管用什麼方式出汗,汗里99%的成分都是水。

其它連1%都不到的成分包括鈉、鉀、鈣、氯以及尿素氮等。其中,唯一能和「毒」有那麼一點兒關聯的,大概就是尿素氮了。

而尿素氮大部分是通過小便排出人體的,汗水裡那一丁點,真真也算不上排「毒」。

我們首先要知道,出汗更多的是人體維持身體內環境平衡的一種生理性表現。如果身體感覺熱了,我們的身體就會主動讓自己出點汗、帶走熱量,身體自然也就舒服了。

Advertisements

而皮膚並不是主要的排毒器官,體內大部分的毒物主要還是通過腎臟和肝臟來代謝和排出的。因此,通過出汗獲得排毒的效果其實微乎其微,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神奇。

通過大量運動或者「蒸桑拿」來促進出汗,這樣確實能夠加速血液循環、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但是期望藉此排除體內的毒素並不現實。

此外,人體本身就具有非常完善的排毒功能,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以及適量的運動,讓肝腎處於正常的工作狀態,一般人也能正常排出體內的毒素。

  • 出汗多未必是好事

故意為了出汗而出汗,不一定是健康的做法,反而可能帶來疾病甚至威脅生命健康。

出汗過多有可能帶來哪些問題?

1. 脫水

大量的出汗首當其衝就是體液減少。

如果補液不及時,就會導致血容量下降,心率加快,排汗率下降,散熱能力減弱,體溫升高,身體內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發生紊亂,引起脫水。再嚴重些,就會發生我們常說的「中暑」。

Advertisements

連環效應下,可導致身體的某些主要器官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如心臟負擔加重、腎臟受損等。鈉、鉀等電解質的大量丟失,可引起神經-肌肉系統障礙,造成肌肉無力、痙攣等癥狀,產生疲勞感、頭暈乏力,甚至昏迷。

2. 皮炎

現在網上很流行一種減肥方法,就是用保鮮膜包裹皮膚來逼出汗來。

然而,這樣發出來的汗水中的某些成分因為不能及時離開皮膚,反而可能直接刺激皮膚,出現紅斑、癢等接觸性皮炎癥狀。

而且讓人心酸的是,這麼做並起不了什麼減肥的效果。

3. 感染

出汗過多又不及時清理乾淨,皮膚會一直處於濕潤的環境里,不僅容易發白髮皺,還會增加發生細菌或真菌感染的風險。

  • 出汗后該怎麼補水

大汗淋漓之後,不同情況的人要側重補不同的水。

★ 青少年

青少年常常在運動中會出大量的汗,比如一場激烈的足球賽下來,人體水分損失500~1000毫升,建議補充含有電解質和糖的運動飲料。

★ 老年人

老年人相對運動量不大,出汗量也較少,很多老年朋友還伴有某些慢性病,所以相對而言沒有必要補充運動飲料,適量補充礦泉水、白開水、茶水、牛奶等即可。

★ 肥胖者

肥胖者如果出汗多,可補充含有電解質的無糖飲料。

★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患者應避免大強度的運動,避免因血壓大幅度波動而引發心腦血管意外。

如果出汗量較大,建議補充鈉離子濃度較低的飲料,以防鈉離子進入體內過多而對血壓產生負面影響。

★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應進行有氧型、有規律、累計時間長的低強度運動,從而輔助控制血糖。

如果出汗量較大,建議補充低糖或無糖的飲料,避免血糖快速升高引發對體內主要器官和血管的損害。

  • 科學補水的原則

大量出汗后的科學補水,講究這幾個原則:

1. 最好喝濃度約1%的淡鹽水,及時補充體內因大量出汗而丟失的鈉。

2. 喝水時間要有間隔。不要狼吞虎咽地一咕嚕吞完整瓶水,這樣會增加腸胃和心臟的工作負擔。

建議喝200~250毫升,間隔10~15分鐘,再喝200~250ml的水。這樣少量多次地補水,讓身體有充分的時間吸收水分。

3.喝水的溫度要注意。大量出汗后,如果立即飲用冰水,會強烈刺激胃腸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嚴重的會導致胃腸痙攣或者拉肚子。

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很多人喜歡在運動后喝冰水,殊不知對健康危害很大。

4. 運動飲料適可而止。很多運動飲料僅僅解決能量補充問題,但無法真正解決體內缺水的問題,有的甚至越喝越渴。

因此運動後補水不能只喝運動飲料,補充水分才是關鍵。

酷暑難耐,適當離開空調房,適當運動出汗,可以促進我們身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對健康還是有益的。

當然,至於排不排毒的問題,上文已解答了,希望大家以後更加科學、全面地看待出汗的問題吧。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