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樸實無華的道家精神與主張

樸實無華的道家精神與主張

本文摘錄自 《老子他說》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道的用是變,也就是佛家講的無常,它不永恆固定,隨時都在變。天地間的事物沒有不變的,所以「道常無名」,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形態,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應用。

「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朴」字,老子有他自己的註解。後世研究《老子》的,加了很多註解,其實都是畫蛇添足;《老子》本書的註解,以後再慢慢說。這個「朴」字,代表道的原始運用,最初的運用,最細微的運用;這個「朴」看起來很小,但天下沒有人可降服它的,「臣」字則是降服的意思。

《老子》許多文字與禪宗的話頭一樣,要從許多角度去看,要多方面去體會,自有很多的領悟。它另一個意義,等於我們常說的一句話,處事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千萬不能說我只想做大事,小事就一概不管;假如小事都做不好,還能做大事嗎?連一鍋稀飯都煮不好,卻說要救天下國家,那不是吹大牛嗎?

現在的年輕人常常落入一種幻想,光想做大事,但又不腳踏實地地去干。尤其是搞哲學、佛學的青年人,一開始就要度眾生。我常對他們說,先把自己度好了再說吧!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沒有眾生度。「朴」是個小點,不要輕視這個小點,因為它的關係非常得大。要做一件大事業,如果小的地方不注意,可能就危及大局了。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如果真懂得「朴」的應用,才能做一個帝王,或做一個領袖;以現代觀念而言,一個家庭中有一大堆子孫,你在家就是領袖,也是個侯王。你這個侯王就要懂得「守朴」,最基本的一點樸實無華要守得住。能抓得住基本那一點原始的運用,「萬物將自賓」,賓者客也,那萬物就由你做主,都向你這歸依而來了。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老子對道的運用,文字上看起來容易懂,但深入去研究,就很難懂了。他先不淡「朴」字怎樣下注解,只先告訴你一個道理:遇到天氣乾旱,希望下一陣大雨解除旱象,就要天地相合,陰陽交會;也就是地氣上升,碰到高空的冷空氣,才會下雨。天氣乾旱所下的雨叫甘露,又叫甘霖。「民莫之令而自均」,上天下雨是平均的、公平的,沒有辦法因個人的意願而獲得。

比如說,甲地要曬穀子,不要下雨,但乙地又天旱水源枯竭,人民沒有水喝,需要下大雨。結果需要與不需要的地方,都一起下雨。只能說,需要的得到了就是甘露,不需要的則霪雨成災。可是天地是無心的啊!要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樸實呢?不要用機心!如果用一個辦法,耍一個花樣就不對了,因為,天地是自然對待任何一個人,都是公平的。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上古的原始社會,一切都很樸實,大家也不需要穿衣服。現在外國人還在提倡裸體運動,但在上古社會無所謂裸體,人類的身上本來都長毛的,我們老祖宗身上長的毛與其他動物是一樣的。後來人類有了「不好意思」的意識,在肚臍下面,用樹葉綴起來遮著,上身也用獸皮遮著,慢慢的進步就有了衣著。

在吃的方面,是茹毛飲血,肉類是連毛帶血吃進去的。盲腸的作用,就是可以消化動物的毛;後來發明了火種,知道熟食,於是盲腸就逐漸退化,越來越短,最後認為是多餘的,要開刀割掉,人類就不敢茹毛飲血了。社會日漸文明,可是在文明的後面很多的罪惡就來了。

「始制有名」,「名」就是刑名,代表法令,代表制度;換句話說,「名」代表人類文化觀念的成立。人類有了教育、有了文化,接著一大堆的辦法、理論都出來了。「夫亦將知止」,理論越多,社會越亂,要適可而止。「知止可以不殆」,人類越進入文明,社會的思想就越混亂,於是就會盲從,不曉得如何才好。所以,老子道家的思想,認為文明的發展要適可而止,過分的發展,會變成尖銳,尖銳了就會出毛病。

所以,道的作用,「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如把「譬」字移到下面來,成為「道之在天下,譬猶川穀之於江海」,就更容易懂了。意思是,「道」在宇宙的作用,比如川穀之於江海——下雨時山上的水流到溪谷中去,溪谷中水滿了,就流到河川,最後一切歸之於大海。也就是說,天下不論什麼事情,皆要歸之於「道」。「道」從形而下的用,又回到形而上的道體,所以說「道法自然」。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