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發熱的辨證

急性白血病,又稱血癌,是血液系統的常見疾病,其四大主證包括發熱、出血、貧血、肝脾淋巴結腫大。發熱作為四大主證之一,在白血病患者中比較常見,通常治療比較棘手,效果欠佳。為了加深對急性白血病發熱的認識,提高治療效果,現將15年來住院的2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200例病人中,男105例,女95例,其中急性淋巴細胞自血病65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112例。本組病例中,有發熱者181例,佔90.50%,共計發熱364次(有的患者在住院期間多次發熱)。在364次發熱中,外感發熱215次,佔59.07%;內傷發熱149次,佔40.93%。

1.2辨證論治:我們將急性白血病發熱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辨證施治。

Advertisements

1.2.1外感發熱

(1)邪在衛分(42次):治以辛涼解表,解肌退熱。方選銀翹散合柴葛解肌湯加減。藥用:雙花、連翹、玄參、牛蒡子、柴胡、黃芩、葛根、板蘭根、蚤休、前胡、陳皮、甘草等。

(2)邪在氣分(75次):治以清氣泄熱,解毒涼營。方用白虎湯合三黃湯加減。藥用:石膏、知母、山藥、連翹、黃芩、黃連、大黃、雙花、玄參、白朮、紫草、甘草等。

(3)邪在少陽(17次):治以和解少陽。方用小柴胡湯加減。藥用:柴胡、黃芩、玄參、青蒿、苡仁、清夏、白朮、山梔、大棗、甘草等。

(4)濕熱下注(15次):治以解毒,清熱,利濕。方用白頭翁湯合葛根芩連湯加減。藥用:白頭翁、秦皮、葛根、黃連、黃芩、枳殼、雙花、連翹、焦三仙、車前子、苡仁、澤泄、甘草等。

Advertisements

(5)濕熱瀰漫三焦(10次):治以化濕清熱。方用三仁湯加減。藥用:杏仁、自蔻仁、苡仁、清夏、厚朴、雲苓、黃芩、雙花、竹葉、木通、車前子、甘草等。

(6)氣血兩燔(46次):治以清氣泄熱,涼血止血。方用白虎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藥用:雙花、連翹、蚤休、石膏、知母、大黃、丹皮、赤芍、生地、紫草、茜草、甘草等。

(7)熱入心包(10次):治以解毒瀉熱,涼肝熄風。方用清瘟敗毒飲合羚羊鉤藤湯加減。藥用:羚羊角、鉤藤、雙花、連翹、石膏、知母、山藥、赤芍、白芍、玄參、龍骨、牡蠣、蚤休、甘草等。必要時可以配用安宮牛黃丸,每次一丸,每日2—3次。

1.2.2內傷發熱

(1)陰虛發熱(40次):治以養陰清熱。方用六味地黃丸合清骨散加減。藥用:童參、當歸、生地、知母、黃柏、玄參、麥冬、青蒿、山梔、龜板、黃苠、白朮、女貞子、旱蓮草、甘草等。

(2)血虛發熱(35次):治以補養氣血,佐以清虛熱。方用歸脾湯加減。藥用:人蔘、黃芪、白朮、扁豆、山藥、砂仁、升麻、青蒿、石斛、女貞子、阿膠、生地、熟地、白芍、當歸、甘草等。·

(3)氣虛發熱(32次):治以補氣養血,佐以清虛熱。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用:人蔘、黃芪、白朮、扁豆、山藥、升麻、青蒿、柴胡、甘草等(必要時重用升麻至24克)。

(4)陽虛發熱(9次):治以溫補脾腎。方用桂附八味丸加減。藥用:附子、肉桂、人蔘、黃芪、白朮、砂仁、補骨脂、生地、女貞子、白芍、甘草等。

(5)血瘀發熱(18次):治以活血化瘀,養血清熱。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藥用:桃仁、紅花、丹參、生地、熟地、赤芍、白芍、當歸、丹皮、黃芪、紫草、甘草等。

(6)痰結髮熱(15次):治以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方用解毒化痰散結湯(自擬)加減。藥用:雙花、連翹、玄參、板蘭根、赤芍、白芍、雲苓、清夏、夏枯草、黃葯子、牡蠣等。

2.結果

2.1療效評定:至少5天未再高熱,定為有效,否則為無效;低熱者至少7天未再發熱,定為有效,否則為無效。

2.2結果:外感發熱215次,有效156次,有效率為72.56%;內傷發熱149次,有效118次,有效率79.19%。

3.典型病例患者吳某,女,35歲,因「發熱7天,鼻出血1天」於1985年4月12日入住我院。近7天以來,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體溫高達39.8"C,於當地衛生所經輸注青霉素3天,先鋒黴素l天,效果不顯。遂來我院。入院時症見:高熱,時有鼻出血,乏力,心悸,食欲不振,口渴,口腔糜爛,咽痛,睡眠欠佳,大便量少,質干,小便調。既往有慢性鼻炎3年,平素服用鼻炎康治療。查:T39.1'C、P86次/分、R 20次/分、BPl30/80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重度貧血貌,雙側頜下捫及1Xlcm大小淋巴結各一枚,質韌,活動度可,無觸痛。咽部輕度充血。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底未聞及乾濕性羅音。心率86次/分,心音有力,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一)。舌質紫暗苔黃膩,脈弦數。查血常規:白細胞32.73x109/L,血紅蛋白40g/L,血小板13 x109/L;骨髓穿刺示:原始粒細胞35%,早幼粒細胞13%。中醫診為:外感發熱(氣血兩燔);西醫診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AML-M2a)。予以白虎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以清氣泄熱,涼血止血,藥用:雙花12g、連翹12g、蚤休12g、石膏30g、知母30g、大黃6g、丹皮30g、赤芍30g、生地24g、紫草24g、茜草24g、黃連6g、羚羊粉3g(沖)、甘草6g。水煎濃縮至200ml,日服2劑。先後予以氨苄青霉素及慶大黴素等抗感染,輸注血小板、紅細胞對症治療。30天後體溫降至正常,細菌培養陰性。

4.討論急性白血病屬於祖國醫學的「虛勞」、「急勞」、「熱勞」、「溫病」、「血證」、「症積」等範疇。急性白血病之發熱相當於祖國醫學的。熱勞」、「溫病」等。明代<普濟方》描述熱勞「其侯心神煩躁,面赤頭痛,眼澀唇乾,身體壯熱,煩渴不止,口舌生瘡,飲食無味,肢體酸痛,神思昏沉,多卧少起,或時盜汗,日漸贏瘦⋯⋯」與某些急性白血病發熱的癥狀極似。急性白血病發熱的主因概括來說,無外乎濕、熱、痰、瘀、虛幾方面。急性白血病的外感發熱,多屬邪氣太盛,正氣不足,邪氣乘虛而入的邪實正虛之證,其發熱的特點是起病急,變化快。病邪在衛分階段短,很快就入氣分;氣分階段時間較長,且易耗血動血,耗氣傷陰:有的甚至逆傳心包;若邪氣進入半表半里,或濕熱之邪下注,或濕熱瀰漫三焦,濕熱交織,更加纏綿難愈。內傷發熱,多為陰陽偏盛偏衰或者由此所生的病理產物作祟引起的,主要包括陰虛、血虛、氣虛、陽虛、血瘀、痰結等幾方面,其發熱的特點多為低熱,有的亦表現為高熱,合併出血亦頗多見。分外感、內傷兩大類辨證施治,不少患者高熱能夠消退。

(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唐旭東簡介:中醫藥傳承博士后,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博士學位,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合作導師麻柔主任醫師。主要研究放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血小板減少症;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腫瘤化療的中藥解毒增效治療。

溫馨提示:本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臨床疾病診治依據。如有需要,請及時諮詢醫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