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塘溪丨沙耆鄉土風情畫展

一提到塘溪有什麼特色,不少塘溪的哥們兒都激動的拍著胸脯說。

「咱這兒可是出名人的地方」

塘溪鎮的赤堇山,相傳是鄞州之「鄞」的來歷。公元前222年,秦建郡縣制時,當時縣治設在距赤堇山不遠的白杜,取堇山的「堇」字加邑,新造一個「鄞」字作縣名。從此山發源的梅溪,經九曲十八彎之後流向大嵩江,奔向東海。數十年間,從這片土地上走出了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書法泰斗沙孟海、著名昆蟲學家周堯、「中國的梵谷」油畫家沙耆等50多位享譽國內外的名人志。

堇山腳下的「名人村」——童村▲

這幾天,「塘溪的鄉愁」沙耆鄉土風情畫展在李元攝影館亮相,展出60餘幅沙耆在塘溪不同時期留下的珍貴手稿。其油畫享譽國內外,這次展出的作品是在他精神疾病緾身的後半生,蟄居塘溪時創作的鄉土風情畫。《放牛去》《牛耕田》《掏毛筍》《撐船》《餵雞養豬》等作品清新淳樸,留住了那個時代的鄉愁。

本次畫展將持續至4月30日,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抓緊咯~~

據說本次展出的沙老先生的畫許多都是在報紙上創作的,獨具藝術價值。

接下來,一股藝術的氣息將鋪面而來,你們靜靜的感受下

廢話不多說——上圖


沙耆的油畫藝術,在海內外油畫藝術界享有盛名。然而在他精神疾病纏身的後半生,長期蟄居故鄉鄞州塘溪,用毛筆和極其普通的報紙、白紙,傾情創作了一大批清新淳樸的鄉土風情畫,真切地留住了那個時代塘溪的鄉愁。

沙耆的報紙、白紙畫,主要創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代,沒有油畫材料,也沒有宣紙顏料。而那時公社、生產隊多的是報紙,以及農家糊紙窗的白紙。於是,對藝術創作強烈渴望的沙耆就地取材,大量的報紙畫、白紙畫應運而生。

沙耆的報紙畫、白紙畫融合了中西繪畫藝術,構圖精巧,筆觸簡煉,人物傳神,景物鮮明。真可謂特殊年代特殊材料特殊人物創造的特殊藝術。

沙耆的報紙、白紙畫,是一組絢麗多姿的鄉土風情畫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塘溪鄉村,山青水秀,民風淳厚,男耕女織,一派田園風光。沙耆是善於捕捉生活閃光點的藝術家,這些美妙的風土人情,被他自然摯愛地反映到藝術創作中去。

在他的筆下,生產場景五花八門,如用沖杠挑柴,牛牽著犁耕作,手拉著鋸木頭,抬著石頭壘牆,還有掏筍、放牛、摘西瓜等。沙耆筆下的生活場景也是豐富多彩的,如老少大樹下乘涼,少婦暢懷餵奶,小孩盪鞦韆,少女輕快地跳起健身舞,還有用水桶挑水,山民悠閑地喝起了農家酒。

40多年前產生的這類沙耆藝術珍品,幾經滄桑,有些已經損毀,有些流失外地,而今在塘溪,在寧波鄞州所剩無幾。值得慶幸的是,塘溪鎮黨委、政府最近高度重視,迅即著手搶救保護。塘溪鎮商會鄉賢董阿能先生、陳堯龍先生自發響應,慷慨捐資徵集。及時收集保護了70多件沙耆作品,實屬彌足珍貴。其中相當部分再現了塘溪昔日多彩的風土人情。

-----------------------------------------------------------------------------------------

TIPS:

中國梵高——沙耆

沙耆

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裡,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

但是,某一天忽然有人給了他這樣的榮譽稱號——「中國梵高」

不禁將兩位相隔一個多世紀的人聯繫到了一起。

至於為什麼是「中國的梵高」

一方面是他執迷於印象派

另一方面,據說他也一度與梵高一樣有過精神方面的困擾。

頓時,大家紛紛開始好奇這到底是怎樣一位藝術大師?

30年前的韓嶺村上,一個老人獨自坐在錢湖清晨漫天霞光里,一筆一筆勾勒這裡的天光雲影,一一木。已經連續三個星期,他每天一早背著油畫箱信步走到這裡,背山面湖一坐就是一天。毫無疑問他曾是村裡公認最獨特的人,卻少有人知這個「怪人」竟會是後來被譽為「中國梵高」的沙耆先生。

沙耆,原名引年,又名賢菖,字吉留,1914年出生於鄞縣沙村。沙耆1937年從徐悲鴻先生學畫,並與畢加索等現代派畫家同辦展覽。

師從名門,青出於藍

當然他一開始可不是這麼畫的....

他有一個了不起的爹,沙松壽。也相當厲害,能書善畫。

沙耆在西湖藝專求學時與父親留影▲

沙耆是青出於藍勝於藍

他還有一夥牛逼的師父們

1914年,沙耆出生於浙江省鄞縣沙村,16歲時到上海學藝

沙耆能最後有機會像梵高一樣,以忘我的熱情投入創作,用驚人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構建自己的色彩世界,與這些巨人們的指點有很大關係。

沙耆的藝術面貌十分豐富,從散落於比利時民間的早年作品里可以看出,他不僅心儀歐洲古典繪畫,而且懂得與中國傳統繪畫之間的相通之處,沙耆用自己的感覺來詮釋一種東西方交融的獨特風格。正是這樣一種畫風,為他在比利時贏得了榮譽。

1946年10月,沙耆回國。徐悲鴻對沙耆極為讚賞,聘請他為北平藝專教授,但沙耆因病無法赴任,最後回到浙江沙村,在親友鄉鄰的照料下

隱居了30多年。

沙耆故居▲

雖有人照料,但沙耆心靈的苦痛卻無人能夠理解,他像 梵高一樣,將所有的情感傾注筆端。

1983年,沙耆的畫作在杭州展出,引起美術界的巨大反響。1983年杭州畫展開幕式上(左起陳修良、沙孟海、沙耆)

1997年因腦梗住院治療,沙耆沒有一天放下手中的畫筆。

沙耆晚年的作品離開了古典傳統的理性軌跡,愈發朝向心靈深處,在那裡進行自我的心理敘述。

有兩大類題材構成他歸國后的創作:一類是源自西方繪畫中的圖像,例如神話中的人物、裸女、白馬等;另一類則是他身邊的自然,他不停地畫鄉村的田野、農民、森林、花與靜物。

「沙耆雖然一直身處病狀之中,但幾十年的人生體悟與藝術實踐,使他更清楚地理解藝術的真正含義。此時的作品在『不正常』幾十年後回歸到正常狀態。用極為直覺的色彩和筆法表達昔日時光的理想境界,書寫今日自然的生命與生機,畫作呈現出的狂放無羈、天真爛漫的表現意味。

沙耆一生中作畫有上千幅,關於這他的故事也許講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需要我們去投入到他的作品之中,感受他的創作和意境。

----------------------------------------------------------

最後,用一段後人描述梵高的話來向這位老畫家致敬。

「你忘不了他火焰般的向日葵

你忘不了他燦爛的麥田

那份燃燒著的色彩狂歡

總能讓生命無比絢爛」


運營人員: 董敏 MZ011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