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用藥誤區大家要注意

誤區一:維生素可以隨便吃

城市裡許多白領上班時間緊,工作壓力大,常常處於「亞健康狀態」,因此很多人希望通過服用維生素等保健品維持健康。保健品只能起到預防和調節機體亞健康狀態的作用,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其實,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只要保證每天攝入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有半個小時能曬太陽,就完全沒有必要補充維生素。人體對營養素的需求都有一個最高承受值,一旦過量,可能導致輕度甚至嚴重的中毒。

誤區二:濫用抗菌素

抗菌葯,人們習慣稱之為「消炎藥」,如阿莫西林、羅紅霉素等,是很多家庭的常備藥品。只要有點兒頭痛腦熱,就會吃上兩粒。其實,抗菌葯僅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發熱,對90%的感冒無能為力

誤區三:大輸液要慎用

Advertisements

很多人認為靜脈滴注比口服藥物起效快,所以得個感冒頭疼的小病,就急著要輸液。「實際上這是一個醫療常識性的誤區。」輸液治療是有嚴格適應證要求的,比如病情危重或急診搶救患者;較嚴重的腹瀉、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者;嚴重感染如細菌性腦膜炎、敗血症等,需要給予大劑量抗菌葯者;口服容易被破壞,或對組織刺激性大,對皮下、肌肉組織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有嘔吐、進食障礙等癥狀,不能口服藥物者。由於輸液的給藥方式是藥液直接進入人體循環系統,所以相對於肌肉注射或口服給葯風險也比較高,一些普通感冒和輕微腸道感染的患者,沒有必要通過輸液治療

誤區四:進口葯和高價葯藥效更好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進口葯和高價葯治療效果更好,也更安全,而國產葯則是「便宜沒好貨」。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據了解,進口葯與國產葯存在價格差距主要是因為進口葯多是「原研葯」,研發成本和保護期的壟斷優勢都會通過藥品價格體現出來。而國產葯大部分為仿製葯,所以價格相對便宜。「但是同一藥品,原研葯和仿製葯的成分是相同的,雖然生產工藝、質量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藥效可能也會有所不同,但具體療效差別有多大,並沒有權威的數據證明。」進口葯不一定就比國產葯好,價錢高的葯也不一定就比價錢低的葯好。很多國產廉價老葯被臨床證明是安全有效的,而一些外國產藥品也出現過安全問題。如2010年1月,強生召回包括泰諾在內約500個批次的非處方葯;當年11月又召回約400萬盒兒童抗過敏葯可他敏和約80萬瓶兒童止痛藥美林。

Advertisements

誤區五:不遵從醫囑服藥

慢性心腦血管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但在現實生活中,隨意服藥、隨意停葯現象非常普遍。「高血壓患者需要天天服用降壓藥,但有些患者血壓高時就吃,不高就不吃。有些患者見別人吃某種葯降壓效果比較好,就照著別人的去吃,不管那種葯是不是適合自己。」「還有一些心臟病患者,一難受就含硝酸甘油。但其實對於那些對硝酸甘油敏感或血壓本來就很低的人來說,隨便含硝酸甘油是有危險的!」

誤區六:潤喉片有毒副作用 長期口含傷喉

潤喉片是藥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潤喉片通常含有碘,長期使用會誘發口腔潰瘍。大部分中藥制的潤喉片含有冰片,易造成孕婦流產。一般潤喉片正確的服用方法是將藥片放於舌根部,盡量貼近咽喉含服。含片不要咀嚼,也不要吞咽,含藥片時應少說話。含完藥片后在30分鐘內,最好不要吃東西、飲水和漱口。

誤區七:「葯駕」賽「酒駕」,忽視危害大

一些感冒藥、抗過敏葯、鎮靜催眠葯、抗偏頭痛葯,可引起駕駛員嗜睡;一些鎮咳葯、解熱鎮痛葯、抗病毒藥,能導致駕駛員出現眩暈或幻覺;某些解熱鎮痛葯、解除胃痙攣葯、擴張血管葯、抗心絞痛葯、抗癲癇葯,可以引起駕駛員視物模糊或辨色困難。

運營人員: 董敏 MZ01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