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用到1歲記得換杯子,太久會有健康風險

其實,在1周歲的那次兒保中,醫生應該詢問是否還在使用奶瓶,並提醒家長該準備讓寶寶嘗試使用杯子了。然而有很多的家長並不清楚這個時間點,以及這樣建議的原因。今天來具體解讀一下。

奶瓶餵養時間過長,這個問題在中國家庭中尤其突出,原因之一因為我們是全球唯一的高段配方奶消費大國。因為對國產牛奶的不信任,以及配方奶行業過度、虛假甚至違法的宣傳,停母乳換配方奶、長期用配方奶替代牛奶等情況在中國家庭中出現的比例很高。而長時間配方奶餵養所帶來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導致一些寶寶過久地使用奶瓶喝奶。

什麼時候可以放棄奶瓶?

美國兒科學會AAP,牙科協會AAD給出的意見是1歲到1歲半,不要晚於2歲。對於大部分寶寶來說,1歲的時候已經可以自己坐好,抓住杯子,因此能掌握用杯子喝水喝奶的技能了,並且這個時候的寶寶對於奶瓶的依賴性還比較弱,所以12-18個月,是比較好的停止奶瓶餵養的窗口。

Advertisements

換句話說,如果1歲之後停母乳,寶寶可以直接過渡到適合的杯子而非奶瓶。而對於1歲之前使用奶瓶,比如瓶喂母乳、配方奶餵養或者混合餵養的情況,1歲也可以開始嘗試切換成杯子了,建議不要晚於2歲。越晚放棄奶瓶,寶寶的習慣就越難更改。在切換過程中,寶寶的抵觸和哭鬧也會越多。同時,持續過久的瓶喂對寶寶健康造成的風險也越大。

使用奶瓶過久會給寶寶造成健康風險

奶瓶齲齒:是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齲齒,也就是蛀牙的產生,是因為牙齒上的糖類物質,在細菌的作用下,轉化成酸,從而腐蝕寶寶的牙齒。與親喂母乳或者用杯子喝不一樣,用奶瓶喝,會讓寶寶的牙齒一直浸泡在奶等含糖量很高的液體中,因此很容易造成齲齒。而睡眠時寶寶的唾液分泌減少,糖的影響就更嚴重。如果孩子一直用奶瓶奶睡、夜奶,或者乾脆把長時間含著奶瓶喝奶當作安撫,這種風險就會更高了。

Advertisements

寶寶奶瓶蛀牙最常發生在上前牙,但其他牙齒也可能受影響。很多人會覺得乳牙無所謂,但如果寶寶過早因為齲齒失去了乳牙,剩下的牙齒就會移位而影響未來恆牙的生長。對於配方奶寶寶來說,早一些停止夜奶會減少這樣的風險。同時對於1歲之後的寶寶,當夜間口渴的時候,給他喝一點水就好了,也要儘早停止使用奶瓶。

這裡還需要說明的是,奶瓶是用來喝奶的,如果你習慣用奶瓶裝果汁、飲料等高含糖量液體來給寶寶喝,會提高寶寶患奶瓶齲齒的風險。

肥胖症:也是長期奶瓶餵養可能會帶來的問題。美國Temple大學肥胖研究中心在2011年針對6750名美國兒童進行了一次研究,對象是2歲之後還在使用奶瓶的寶寶和2歲之前已經停止使用奶瓶的寶寶。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響后,研究人員發現前者在5歲時出現肥胖問題的比例要比後者高33%。

在國內也是如此,即便統計數字告訴我們兒童肥胖率在不斷升高,肥胖嚴重影響到了孩子的發育以及長期健康,但家長卻依然根深蒂固地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好好吃飯、偏食,所以要一直喝配方奶。但實際上,對於一般寶寶來說,過久的奶瓶餵養配方奶,反而會導致攝入營養不均衡,熱量過高。同時習慣使用奶瓶的寶寶喝奶的時間和量也往往更多,這也使他們獲取了超出本身所需求的過多熱量。

1歲之後,隨著寶寶運動能力的增強,需要注意不要讓他把奶瓶當作玩具,這可能會造成傷害。如果瓶喂時間更長,被使用到3歲以後,那麼還需要擔心過長、頻繁的吸吮動作,可能會造成寶寶牙齒畸形的問題。很多家長在面對安撫奶嘴的時候,會過度擔心這方面的影響,但卻忘記了同樣的奶瓶因素。

在過久瓶喂的問題中,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情況是總讓寶寶躺著用奶瓶喝奶。很多瓶喂的家長,為了讓寶寶睡得更快更安心,會讓寶寶躺著一邊喝奶瓶一邊入睡。但瓶喂和媽媽親喂的重要區別之一,就在於這樣會增加寶寶患中耳炎的風險。即便寶寶睡著了,奶瓶中的奶仍然會持續浸沒他的牙齒,除了造成齲齒外,奶液還可能會沿著咽鼓管流入耳道,並造成中耳炎。

相比杯子,很多寶寶會更喜歡用奶瓶的感覺,甚至有些小朋友喜歡隨身帶著奶瓶,時不時地喝幾口。這可以理解,畢竟吸吮的感覺可以安撫寶寶,帶給他「媽媽」的感覺。但作為父母,我們必須了解過久使用奶瓶餵養可能導致的問題,以及最重要的一件事:寶寶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奶瓶。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