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養生 防治陰虛火旺的有效穴位

陰虛,又稱陰虛火旺,就是常說的虛火,陰虛體質的特點是人怕熱,經常會感到身體發熱(五心煩熱),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盜汗,遺精,腰酸背痛,失眠多夢,舌質紅,苔薄或無苔,脈細數等。陰虛的人易怒,多清瘦,皮膚乾燥,面頰潮紅,喜歡冷飲而不解渴,能耐寒不能耐熱。

防治陰虛體質的有效穴位:

關元穴:屬於任脈,位於腹部肚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通淋止帶,理氣和血,強壯身體的功用,為保健要穴。可治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不孕等。

足三里穴:足三里:屬胃經,位於外膝眼直下3寸(四橫指處),有燥化脾濕,生髮胃氣的功用,可緩解腹脹、腹痛,可從根本改善人的體質。為強身健體、養胃,祛火,為重要的長壽大穴,為養生必備。

太溪穴:太溪穴:為腎經的原穴,在腳踝部,內踝尖後方,跟腱與內踝尖之間的凹陷處,具有調養元氣,滋陰益腎,壯陽強腰的功用,可治療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氣喘,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月經不調等。

大陵穴:屬心包經,位於腕橫紋中央,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具有寧神清心,寬胸和胃的功用,可治療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癲狂,胸脅痛,腕臂痛,瘡瘍。

太沖穴:屬肝經,在足背側第一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具有平肝熄風,清熱化濕功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脅痛,中風,疝氣,小便不利,崩漏,癲癇,月經不調,痛經,帶下,。

神門穴:取穴: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中。具有寧心安神,調氣和營的功用。可治療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癲狂,癲癇,胸脅痛。

每個穴位的按摩一般5分鐘左右,點按或順逆時針按揉均可,也可採用拔罐,時間5分鐘左右,具體可依據自己的承受程度增減。

平時多吃一些滋陰清熱、生津潤燥的食品,如枸杞、糯米、綠豆、桑葚、豆腐、甘蔗、桃子、銀耳等,同時一定要多注意休息,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

你可能會喜歡